杜志强?何慧
摘 要:社会故事法由美国心理学家格雷率先提出。社会故事对所发生的事件的时间、地点、参与人员等信息进行具体描述,并强调指出重要的社会线索,进而以患者能理解的语言说明与此情境相适应的行为方式。在此我们简单阐述一下社会故事教学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理论依据;社会故事教学在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中的运用;社会故事编写的要点。
关键词:自闭症;社会故事;康复训练
一、社会故
事教学应用于自闭症儿童的理论依据
自闭症患儿的各种认知障碍中,
以心理能力缺乏及执行功能缺陷为主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成长影响最大。Baron-Cohne等提出的心理理论观点认为,自闭症患者社会能力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理论”的缺失,即患者缺少准确体察和推断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因而无法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
有实验证明自闭症儿童在理解欺骗情绪方面是有困难的[1]。执行功能(Executive Function)是指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个体所使用的灵活而优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2]。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他们缺乏这些能力,无法做到未雨绸缪、随机应变。
譬如,自闭症儿童可以学会骑脚踏车,但是要求其骑脚踏车去超市买生鲜水果却格外困难,因为买东西牵扯到对各种不可预测事件的随机应变能力,以及选择合适应对策略的反应能力,这一切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非常的困难。为了有效地教导自闭症儿童各种社会生存技巧,克服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运用社会故事法不失为正确的方向。
二、社会故
事教学在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中的运用
社会故事法最适合高功能自闭症患儿,最适切的教学主题为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台湾学者陈淑萍运用社会故事法帮助高功能自闭症幼儿获得打招呼、寻求协助、购物等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当然该方法还可用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自理技巧,如洗手、洗衣服、吃饭、购物等。在郭梦之社会故事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个案研究中用干预的三种行为分别是用手拿菜吃行为、不适当同伴互动、不适当用勺行为[4]。
另外,还可运用其减少自闭症儿童减少发脾气行为、改变常有的不恰当的刻板行为。Scattone,Wi lczy nski,等采用多基线设计对3 名在 7 到15 岁之间的自闭症儿童实施,结果三人的目标行为出现率都有所下降,第一个被试的敲椅子行为发生率从50%下降到 17%,第二个被试的不合适注视行为从58%下降到 26%,第三个孩子的大声叫喊从 16 %下降到 5. 1%[5]。
当然,社会故事法不仅仅限于高功能自闭症患儿,只要将所有要教授的技巧简单化并配上插图,便可用于中、低功能的自闭症患儿。
三、社会故事法的编写要点
社会故事是由简短的句子组成的一篇文章,其具体内容取决于干预程序所选定的目标行为。社会故事法分为基本句型与完整句型。格雷提出社会故事的内容应该包括描述句、观点句、指导句以及肯定句这四种基本句型;完整句型除包含基本句型之外还需要加上控制句和合作句这两种句型。
社会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四个基本句型和句型出现的比例,以及如何写出每个句子。每种句型都有其特定的角色,了解句型及其扮演的角色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写出对自闭症儿童有效的社会故事。
这些句型在一篇社会故事中不一定要同时出现,但是对基本句型的使用有一定的要求。格雷建议撰写社会故事时要多用描述性句子,包括描述句、观点句、肯定句与合作句;少用指导性句子,包括引导句或控制句,以免形成太浓的说教味道。描述性句子与指导性的句子的比例至少为2∶1,一般以5∶1为宜。
参考文献:
[1]Lindsay Scott.The use of facial cues during emotion recognition by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D].Wayne: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2012.
[2]杨 娟,周世杰.自闭症儿童执行功能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02):142—155.
[3]郭梦之,等.社会故事教学提升自闭症幼儿社交能力的个案研究[J].幼儿教育,2011(33):47—52.
[4]郭梦之.社会故事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个案研究——以进餐活动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5]Scattone D,Wilczynski SM, Edwards RP,etc.Decreasing disruptive behaviors of children with autism using social stories[J].Journal of Autism and Developmental Disorders,2002(32):535—543.
(作者单位:杜志强 郑州师范学院;何 慧 南昌大学体育与教育学 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