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
基金项目:本论文由潮州市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项目经费资助(项目编号:潮州2013-A-08)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深入改革、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将从根本上为高校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也将促进高等教育更好地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接轨。但同时,高校债务融资既有积极作用,也有消极作用。它在给高校带来生机与活力的同时,也增加了高校的财务风险。如果不能及时地树立债务风险意识,认识到过度负债将带来的危害,势必会影响高校的可持续发展。
首先随着高校扩招政策,大量高校开始大手笔盲目扩大规模,过于乐观地推断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供求关系,高校规模的非理性增大伴随着教育资源增长缓慢,不但生均教育资源下降,常常产生了固定资产利用率低,生源增加速度跟不上学校规模扩大速度;其次是高校贷款资金管理机制的弱化,内在约束不足,缺乏有效监督控制体系,同时由于原本高等教育系统信用度高以及各类扶持政策,导致高校与银行之间关系越来越深,贷款规模越来越大。一时间巨额贷款、资金滥用、过度建设等问题层出不穷。最后是高校财务核算制度存在着缺陷。目前中国高校财务核算管理模式不完善,其所形成的事实负债不能完全在财务报表中反映,债务风险具有潜伏期和隐蔽性,这使得银行贷款部门无法核算高校的真实财务状况,高校自身也无法对财务执行情况进行准确分析、核算,导致高校贷款的随意性。
为了防止高校负债率过高和财务风险过大,规避高校管理者的道德风险,为了使债务本息能够得到正常的支付,就必须建立有效的风险防范机制。首先要规范预算编制、管理及执行。高等学校预算是高校年度内所要完成的事业计划和工作任务的货币表现,是高等学校日常组织收入和控制支出的依据,是高等学校进行各项财务活动的前提和依据,同时也是一个学校的规模和事业发展方向的综合反映。高校预算编制必须根据学校总体发展规划、年度工作任务和学校财力可能,坚持“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不得编制赤字预算。坚持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勤俭节约等原则。加强高等学校的预算控制与管理,对学校合理地筹措、分配和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将学校的一切收支全部纳入年度预算范围,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加强科学论证,努力做到客观、公正、透明,确保资金分配的科学合理,防止浪费。逐步使所有资金的收支都建立在明晰的预算基础上,有利于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科学性。同时,要圆满完成学校预算,主要靠正确地组织预算的执行工作,预算执行是整个预算工作程序的重要环节。高校应当严格执行预算,定期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制定相应的预算规章制度,加强对预算执行过程的管理、控制。提高对预算经费支出的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强化高校预算管理责任和预算约束力。各级政府审计部门、高校内部审计部门应加强对高校预算编制和预算执行的审计监督,严格执行国家预算法律法规,更好地发挥高校预算的作用,逐步建立和完善预算监督管理机制。在贷款计划方面,要认真研究资金市场的供求情况,根据资金市场、利率走势和项目建设进度对资金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资金使用方案,合理预期利率,适时选用借款的种类,优化资金结构,降低贷款成本,减少财务风险。同时应制订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要按照贷款本息归还的时间、额度要求,合理安排资金,避免因准备不足,严格控制负债规模。其次要加强控制环境建设,确立正确的内部控制意识。任何高校的财务内部控制都存在于一定的控制环境中,内部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他内部控制制度能否实施或实施的效果。内控包括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强对财务人员的继续教育,不仅要对规章制度、业务技能进行培训,还要对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进行培训,使每名财务人员熟悉自己的岗位职责和管理要求并严格遵守各项制度规定。完善内部审计监督机制,加强审计监督力度。内部审计既是高校内部控制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强化内部控制监督的制度安排。内审部门应建立定期的内控制度审计评价制度,对已建内控制度的完整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测试,强化对内部控制制度实施情况的检查与考核,及时发现内控制度的缺陷和薄弱环节,并制定改进措施。在审计层次上,提升内审工作的前瞻性,加强事前控制和事中检查,由以事后审计为主转变为包括事前、事中、事后各阶段的全面审计。发挥财政和审计部门的双重作用。国家财政部门、税务机关、会计师等通过对高校会计资料的审计监督实现互相弥补、密切配合,共同形成对高校内部会计监督的重要保障,形成监督合力,加强对高校财务内部控制建设的监督和指导。加强风险的分析与评估。可建立包括财务人员在内的风险分析与评估组织,对高校的各项经济活动实施风险评估制度,并对评估实施监督检查。尤其是对于年度预算、重大融资、重大投资等决策,应对各种风险进行理论分析,并结合高校实际进行科学论证,加强对风险的分析与评估。
近年来,各高校正处于快速发展中,随着高校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得高校的经费来源呈多元化发展趋势,而高校改革步伐的加大势必带来日益多样化的经济活动。合理制定预算、完善内控、加强审计,合理控制风险,才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