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亚楠
【摘要】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企业的一切生产经营活动最终都要反映到财务成果上来。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是企业经营决策的重要依据,搞好财务管理对于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外经济合作程度的不断加强,使得国内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在不断完善,从而迫使企业面对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财务管理的成功与否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关键字】 中职学校 财务管理 教学方法 探究
有效的财务管理工作是企业正常运作的必要保证。2008年爆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让人们对现代理财观念及理财能力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因此,对于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的中等职业教育来说,如何向社会输送具备现代财务观念及理财能力的毕业生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对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教学方法做出了一些思考。
一、案例实作导入理论教学
由于中职学校的特点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人才,重在对知识的实践与运用,所以在相关的理论教学之前,可以运用一些案例直接让学生分析应该如何解决问题,如何作出决策,然后带着问题来进行理论学习。这就好比我们在使用电脑、手机,或者驾驶汽车之前,不需了解它们的构造原理,只需要知道如何来使用它们,在不知如何使用的时候再对照产品说明书来使用。而我们的教材就好比产品说明书,在遇到实际问题的时候,我们首先是运用自己的思维和能力分析问题;在遇到需要较为专业的参数分析的时候则要运用我们的理论知识作为支撑和依据。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采取小组讨论、课堂发言、撰写案例报告等一系列方式。其中包括大量相关资料的查阅和案例素材的收集和案例多角度分析的整理等。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一方面对我们的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需要对案例所涵盖的理论知识把握较为准确;另一方面对教材的编写也提出了更多的案例实用性的要求。
二、充分利用实践模拟情境教学
实践教学的目的是实现学科的知识性、应用性和可操作性。实践教学通过实践操作可培养学生实际工作技能和技巧,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实践教学的内容是让学生充分参与到实际财务管理的具体工作中去,学校应建立多元化的实践教学基地,作为学生的实习基地。多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积极参与实习活动,到运营公司内参与实际的财务运营活动。鼓励学生组织企业财务运作的模拟团队活动,每个团队可设置CEO、CFO、市场总监、生产主管、会计主管、出纳和审计主管等职务,团队成员按专业或特长分配角色,相互协调配合,模拟企业采购、订货、生产运营、产品销售、融资、投资等各个环节,并在团队与团队之间进行比赛活动。
实践教学亦可以通过ERP沙盘教学来较好地实现。ERP沙盘课程是将企业经营决策模拟对抗课程的基础背景设定为一家已经经营若干年的生产型企业。此课程将把参加训练的学员分成4~6组,每组4~5人,每组各代表一个不同的虚拟公司。在这个训练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将分别担任公司中的重要职位(CEO、CFO、市场总监、生产总监等),而这几个公司都是同行业的竞争对手。他们从先前的管理团队中接手企业,在面对来自其他企业(其他学员小组)的激烈竞争时,将企业向前推进、发展。在这个课程中,学员们必须作出众多的决策,例如新产品的开发、生产设施的改造、新市场中销售潜能的开发等等。每个独立的决策似乎容易作出,然而当它们综合在一起时,许多不同的选择方案自然产生。
这与我们财务管理的课程特点是非常一致的,在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管理的活动中就是始终贯穿着“筹资一投资一营运一分配”四个活动来运行的,并且在这些活动中会不断形成多种需要决策的方案,而财务管理的学习就是帮助我们在这些互斥方案中如何博弈,如何决策。
三、结合学生的学习目标制定教学目标
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学目标主要是通过社会对职业技术型人才的需求来制定的。在前面的论述中我们也强调了实践性教学对于中职学校教学的重要性。但在强调实践教学的同时,还有一个理论教学方面的问题值得我们探讨,就是整个财会专业所面临的关于考级考证的问题,这也是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一大特色,这将为学生步入社会打下一定的基础,争取更多的敲门砖。而财务管理这门课程所涉及的理论知识是“中级会计师”职称考试中较为重要的一门考试——“中级财务管理”。另外,在注册会计师的考试中也有一门是财务管理。所以在我们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同时,并不代表轻视理论的教学模式,只是在理论教学度的把握上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这就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目标,如果很多同学是有愿望要参加此类考试的,那么在理论教学的层面我们也应该尽可能地为这些同学将来的考级考证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四、小结
总之,在中职学校财务管理教学中,我们应尽力去探索在满足理论教学水平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财经类中职学生应用能力的教学方法,以提高他们的专业操作技能,使他们积累岗位工作经验;而且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整体职业素养,使他们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具有创新能力、个性发展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使他们真正成为能够适应社会,能够被社会所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