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蓉
【摘 要】 论文分析了信息共享空间在国内大学图书馆的研究和发展状况,并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为实例, 研究了高职院校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可行性,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信息共享空间 国内IC研究状况 IC建设实例
一、引言
信息共享空间简称IC,它把丰富的数字数字信息资源、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专业馆员、计算机专家以及舒适的馆舍空间集合在一起,使图书馆融入教学和科研的全过程,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服务。这种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一经推出后,在北美特别是美国的大学图书馆得到了快速的发展。随着IC在国外建设的成功实践,近年我国高校的图书馆学术界对其越来越关注,一些专家和学者积极投身到图书馆IC服务模式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当中。
二、国内图书馆IC建设状况分析
我国大学图书馆构建IC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新馆上建立IC,一种是在原有图书馆上改建成IC。比如上海交通大学的IC是在闵行校区的新馆上建立的,上海复旦大学的信息共享区是在上海市视觉艺术文献中心的基础上改建而成的,其他如清华大学、国防科技大学等高校也都在积极的尝试和实践。综合来看,我国高校图书馆在一定程度上采用或者模拟了国外的模式,简单完成了信息共享空间的构建,初步实现的了空间、服务、资源的有机整合,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信息资源服务。
三、高职院校IC研究现状
高职院校由于历史定位及现实条件的局限,虽然IC建设更是困难重重,但是理论研究已经有不少学者先行进行了探索,据笔者在CNKI数据库进行文献搜索,共有11篇研究高职院校IC的论文,有的对高职院校如何结合本校实际建设IC进行了探讨,有的另辟蹊径,从校企合作方面研究了建设IC的可能性。
四、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建设IC研究
4.1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建设IC可行性
2009年,江门职业技术学院在江门市政府的支持下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建成近2万平方米面积的馆舍。截至目前,馆内藏书128.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65万 册,电子图书63.5万册。其中约85%是结合学院相关专业和学科及学生素质教育方面的图书,文学图书占15%左右。学术期刊占期刊总数80%以上。
我校已经建成了基于WEB2.0技术的图书馆网站,包括电子图书、期刊,以及我馆自建数据库,已购买数字图书馆有中国知网、书生电子图书、Oalib英文资源、汉斯中文学术期刊,可用电子资源包括中华数字书苑、维普考试资源系统、实训教学视频库等十几种电子资源,师生均可在校园网上查阅,电子资源实现24小 时全天候开通。
基于我院图书馆这些年设备、信息技术不断发展,使建设IC为读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4.2 江门职院发展IC的必要性
4.2.1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对高素质技术人才的需要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一线应用性技术人才的能力和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滞后,难以满足企业对高素质应用性技术人才的需求。IC的作用可以使图书馆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促进学生学习、交流、协作和研究,进而满足我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4.2.2我院图书馆自身发展的需要
网络和信息技术的普及,使传统的校园图书馆逐渐失去了信息资源中心的位置,而IC能够提供强大的学习和科研支持,它借助于各种技术的支持,整合一个资源极为丰富的空间,为用户提供帮助和指导,将自己重新定位为用户所不可缺少的工具,让用户享受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素养,进而提高图书馆在我院各部门中的核心竞争力。
4.3 建设方向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立足江门,辐射珠三角,是广东省中小企业培训示范基地、广东省唯一的染整技术中小企业培训基地、江门市中小学教师培训基地等。基于学院的定位,我校图书馆的IC建设应定位在:一是科学设置物理空间,为用户提供个人学习、分组研讨、培训教育、论文写作、学术科研、休闲娱乐等功能的场所。二是完善虚拟空间,建设资源较为丰富的电子资源,包括电子图书、期刊,使IC的资源建设融入到我院各学科教学与科研的整个过程中, 促进教、学、研究。三是成立专门的IC工作团队,应该包括图书馆员、IT专家、学科馆员、兼职馆员等。四是运用现代化自动化集成系统使图书借阅、工具书及过刊阅览、中文报刊阅览、参考咨询服务、电子阅览、馆藏检索等实现智能化自助服务。
4.4构建思路
根据国内外图书馆IC研究和建设成果,借鉴我国一些本科院校构建IC的经验,结合我院图书馆的实际情况,我校的IC建设可建立在在原有场馆改建的基础上,通过整合现有的基础设施、物理空间、信息资源、技术人员,在服务上融入IC理念,从而实现IC的功能,是比较合适的。
4.4.1物理空间布局
(1)综合服务台
位于我校图书馆入口一楼大厅,向用户提供有关IC内容的服务项目、资源和功能的基本信息,引导用户到相关区域获得所需信息或文献,服务区还提供其他支持以保证IC 的正常运行,例如,负责计算机、复印机等设备的故障维修。
(2)计算机服务
位于四层,共设置计算机50台,安装有办公软件、图形图像处理工具、科学数值计算工具、数据库客户端软件、文献处理软件、科学绘图和分析软件、平面设计软件等,支持网络浏览、文献检索、数据处理、论文写作等工作。
(3)纸质资源
位于二三层,收藏理工类、人文社科类、法治类、艺术类、工具书类图书一万余种,每年更新千余种。
(4)报刊阅览
位于一层,现有人民日报、参考消息、北京青年报、南方周末等期刊200多种。
(5)个人学习区
位于一二三四层,相对安静的开放空间,配备桌椅、提供有线和无线网络接口,支持利用电脑和手持设备学生查阅文献、处理数据、撰写论文等任务。
(6)小组研讨区
位于一、四层,独立空间,用玻璃墙隔断,可供6—10人群体学习与研讨,配备桌椅、白板、网络端口、电源接口等,预约提供投影设备,需要预约。
(7)数码工作室。配置电脑、扫描仪、刻录机、复印机、数码照相机等数字输入输出设备以及不同版的编辑软件。为各种类型媒体提供制作、打印、刻录等服务。
(8)多媒体会议厅
位于四层,配有计算机、多媒体投影机等先进的视听设备以及其他可遥控设备(如电动屏幕、电动窗帘、灯光等),适用于进行多媒体教学、专题演讲、报告会、学术交流会、演示及娱乐等。与校园计算机和互联网相连,可以共享校园网和互联网丰富的信息资源。
(9)休闲区
位于四层,配置舒适的沙发、休闲期刊和报纸、液晶电视、咖啡饮料自动售卖机,使读者学习之余休息。
4.4.2 虚拟空间建设
(1)数字图书馆
把图书馆现有的数据库、电子图书、搜索引擎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建立索引库。结合我院的专业特色,搜集、组织网络信息资源,建立资源导航库。
(2)WEB环境
把IC服务介绍、图书馆IC分布图、在线课程管理系统、各类WEB门户站点、搜索引擎、读者在线服务、电子邮件等融入到图书馆IC主页的设计中。
(3)APP服务
充分利用移动通信技术,把图书馆IC相关服务与当前热门的及时通讯软件微信和微博连接起来,构建公共服务主页链接,实现图书馆、图书馆馆员、读者之间实时的信息推送服务。
4.4.3人员配置
江门职院图书馆的所有馆员都要直接或间接参与到IC的建设和管理中来,构建一支以IC为核心的管理团队,确保在图书馆的建设中融入IC的理念。包括:总负责及管理人员、参考资源馆员、IT技术人员、学科馆员、在线咨询和信息人员、组织和协调人员、普通图书馆员、兼职图书馆员。
五、几点思考
截至目前,国内大学图书馆建立IC服务的越来越多,投入到IC研究中的学者也不断增加,站在前者的肩膀上,笔者以自己图书馆的实例简要分析了本校图书馆的建设IC的可能性,但是IC建设毕竟是一件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工程,牵涉到一个学校发展大计,所以IC建设一定要理性,要充分考虑自己学校的校情、馆情。关于我院图书馆IC建设,笔者认为,还应做好以下几点:
(1)充分争取地方政府和学院领导支持。有了地方政府支持,在IC建设上可以获取相应的资金支持,而学校领导的支持,在IC 建设和管理上获得更多的决策权,如资金调配、人事安排、资源配置、绩效考核等,使图书馆在与院系合作上取得更多的主动。
(2)要做好IC 建设的前期规划。充分调研、分析用户需求,明确IC 构建的使命、目标和预期结果等,制定出合理的IC建设方案,使图书馆结合自身实际,以较低的投入获得较好服务效果。
(3)加强与我院现代教育技术中心的合作。,图书馆可主动寻求他们的技术支持与合作,请他们提供相关的学习软件和应用支持,制作有关的软件开发、网络应用、课件制作、多媒体制作等方面的课件及进行现场指导,并定期进行IC 的网络维护和软硬件升级、检修等工作
(4)加强与各院系的合作,图书馆应充分利用他们的教学资源和专业优势,让他们参与到学科资源建设中来,通过邀请教师到IC 讲座和授课,以及聘请各学科的专家参与在线问题咨询、学科定位导航和现场学习科研指导等工作,以推动IC 服务和教师教学与科研的共同发展
(5)加强对我院在校学生用户的宣传引导工作,引导他们积极使用IC服务,让他们更好地掌握和利用IC 中资源,承担IC 中的综合服务职能,如有关图书馆资源和服务以及方向性问题等一般性咨询和信息技术指导工作,以此来提高IC 服务的受众面和人气指数。
(6)制定图书馆IC管理规定,明确IC服务规则、工作人员职责、各服务区使用细则、规章制度和服务质量跟踪体系等。
参 考 文 献
[1] 任树怀, 孙桂春. 信息共享空间在美国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与启示[ J].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06( 3): 24-27
[2] 王芙蓉 信息共享空间构建研究[ J] 图书馆界,2011(2):72-75
[3] 李铁梅 高校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实证分析[ J] 新世纪图书馆,2010(1):66-68,93
[4] 王知津 徐芳 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构建与实施研究[ J] 图书馆,2009(2):1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