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志
摘 要:如何科学规划数字图书馆的建设与发展,实现技术、资源、服务三个数字图书馆重要因素的效益最大化。成为推动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的要素。通过分析当前数字图书馆信息化的机遇与挑战,总结了高职学院数字图书馆的构成,发展前景,数字图书馆的未来趋势以及数字图书馆的探索与实践。
关键词:数字图书馆 信息技术 信息资源。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3(a)-0219-02
近年来,为了充分满足读者的需要。图书馆通过引入数字化信息及技术,为读者搭建一个能够提供有效服务的数字化系统的“数字图书馆”成为发展的必然。
1 数字图书馆的特点及作用
讨论数字图书馆的特点是为了更好地利用数字图书馆,当前数字图书馆在网络环境下呈现六大特征:信息资源数字化、信息类容动态化、信息组织智能化、信息服务网络化、信息利用共享化、信息服务的知识化。
网络化技术的发展为数字图书馆无缝服务提供了便捷,数字图书馆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为任何人提供所需要的服务;信息利用共享化。在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数字图书馆的信息利用既体现出跨地域跨行业的资源无限与服务无限的特征又体现了跨地域、跨国界的资源共建的协作化与资源共享的便捷性;信息服务的知识化。知识服务是以互联网信息进行搜索查询为基础,为用户提供有用的信息和知识。
2 高职数字图书馆框架设计
阶段目标(如表1所示)。
3 数字资源
目前,国内外有大大小小的数据库数百种。数字图书馆建设最核心的应该就是数字资源的建设,这是基础设施,然后才谈得上平台的应用和管理。否则就是平台再多,也只是空架子,没有内容的平台是毫无意义的。依据本校图书馆现有资源构建、学校专业设置以及安徽省数字资源共享平台的产品结构,图书馆需要构建以“物流,电子信息,会计,商贸”四大系为主,其他综合性资源为辅的资源构建。基于此,数字图书馆为安徽粮食工程职业学院量身打造适合该校图书馆发展的资源类型。
4 平台管理系统
门户内容管理平台图(如图1所示)。
5 信息保障
高职数字图书馆作为开放的公众文化服务系统,其本身特点就决定了数据的城域网内传播是需要极大的安全防范的。随着用户的不断增加,势必会增大数据库的存取压力,如果收到病毒侵害,其后果将是非常糟糕的。因而,我们需要在此前就做好充分的信息保障措施,其中最核心的就是信息的使用规则,在此基础上才会有安全级别、权限控制、存贮备份等设定,才会有搜集、存储、处理、传递、试用、安全防范设施、网络带宽等相应的软硬件、网络等保障。
既然时代赋予了高职数字图书馆开放式信息传播的使命,馆内资源的“开放存取”(Open Access)就是不可避免的了,而且开放存取已经逐步发展成为新形式的学术信息交流方式。比较典型的应用就是作者之间的原文传递,这是P2P的单一方式,最常见的就是个人网站、Blog、邮件、百科等,这些我们无需设限,也无法设限。另外,当然就是数字图书馆与版权所有人(机构或个人)签订授权范围内的著作权使用协议,进行整库的共享,这是我们可控的上游资源,我们只要保证数据服务器能够安全地提供服务即可。
此外,我们建立高职数字图书馆信息保障的难度在于,如何保障资源的科学整合,将无序变为有序,安内容、格式、时间、复分多元化信息,以及如何保障不同数据库结构下的资源互通关联。为此,我们拟采用栅格信息技术保障(Information Assurance of Information Grid),为公众提供可靠信息共享。当然,在这方面的应用还远远不止于此,我们将在行业数据库检索系统中提供更为广阔的应用。
所以,关于信息资源的保障无论从“安全层面”还是“服务层面”都需要我们拥有专业的团队来帮助实现。
6 数字图书馆工程总体构架
数字图书馆系统总体构架分为四层技术架构,分别为用户层、业务应用层、应用支撑层和数据层。
(1)用户层。用户层主要负责与数字图书馆用户以及商业伙伴之间的相互交互。
(2)业务应用层。业务应用层构成数字图书馆各类业务子系统的基础部分,应用模块主要包括资源采集与获取、数字资源加工、数字资源组织与管理、信息发布与服务。
(3)应用支撑层。该层是数字图书馆平台体系架构的核心层,包括数字图书馆应用系统服务的整合、资源的整合等类容。
(4)数据层。该层主要负责数字资源管理和数字资源长期保存。
7 基于云计算的数字图书馆平台开发
数字图书馆平台框架设计:
数字图书馆平台框架包括:自下往上每层都为上层提供透明的服务,模型数据层是为云计算平台提供相应的应用接口,表现应用层是提供用户界面和开放的应用接口,用户调用开放应用接口,可以共享平台的异构数据集、调用平台提供的相关算法,可便捷地将它们集成到用户开发的应用系统中去,体现出平台的共享性与开放性。
(1)模型数据层设计。
模型数据层是把底层异构数据库中的异构数据映射到数字图书馆平台内部功能逻辑调用的资源对象,提供异构数据源的算法调用以及对异构数据源的管理的开发应用接口,模型数据层可作出以下细化。
①异构数据库。②关系数据库对象映射。③对象集。
(2)控制算法层设计。
(3)表现应用层设计。
8 数字图书馆服务支撑技术
8.1 网络技术
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开展数字图书馆服务,为用户提供基于网络化、信息化的服务。网络技术是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把互联网上分散的资源融为有机整体,实现资源的全面共享和有机协作,使人们能够透明地使用资源的整体能力并按需获取信息。
(1)电子邮件。
有了通达全球的INTERNET后,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可以利用它来提供个人之间的通信,而且这种通信应能兼具电话的速度和邮政的可靠性等优点。这种思路生更发芽成长起来,最终得到的果实是E-mail。
(2)WWW。
World Wild Web(通常被称为WWW)在中文里常被译为“万维网”,用户借助于一个浏览器软件,在地址栏里输入所要查看的页面地址(或域名),就可以连接到该地址所指向的WWW服务器,从中查到所需的图文信息。
(3)文件传输(FTP)。
尽管电子邮件也能够传送文件,但它一般用于短信息传递。INTERNET提供了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的文件传输应用程序,使用户能发送或接受非常大的数据文件:当用户发出FTP命令,连接到FTP服务器后,可以输入命令显示服务器存储的文件目录,或从某个目录拷贝文件,通过网络传递到自己的计算机中。
(4)远程登录。
远程登录允许用户从一台机器连接到远程的另一台机器上,并建立一个交互的登录连接。
(5)Usnet新闻组。
Usnet新闻是INTERNET上的讨论小组或公告牌系统(BBS).Usenet在一套名为新闻组的标题下组织讨论,用户可以阅读别人发送的新闻或发表自己的文章。
(6)即时通信。
即时通信(Instant Messaging,简称IM)是一个终端服务,允许两人或多人使用网络即时的传递文字信息、档案、语音与视频交流。
(7)Web2.0技术。
Web2.0技术主要包括:博客、RSS、百科全书(Wiki)、网摘、社会性网络服务/社交网站(SNS)、P2P、即时信息(IM)、微博等。
8.2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Data Mining)是指从大量的数据中提取出可信、新颖、有效并能被人们所理解的、潜在的模式规律或趋势的高级处理过程它融合了数据库、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统计学等多个领域的理论和技术,在理论研究领域也被称为数据库中的知识发现。数据挖掘模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概念或类描述。
概念或类描述通过数据特征化及汇总所研究的数据、数据区分将目标与一个或多个比较类比较、数据特征化和比较得到。
(2)关联分析。
关联分析的目的就是挖掘出隐藏在数据间的相互关系。
(3)序列模式分析。
序列模式分析和关联分析相似,其目的是为了挖掘数据之间的联系,但序列模式分析的侧重点在于分析数据间的前后序列关系。
(4)分类和预测分析。
假定记录集合和一组标记(TAG),所谓标记是指一组具有不同特征的类别,分类分析首先为每个记录赋予一个标记,即按标记分类纪录,然后检查这些标记的记录描述出这些记录的特征。
(5)聚类分析。
与分类分析不同,聚类分析输入的是一组为分类的记录,并且这些记录应分成几类事先也不知道。
(6)孤立点分析。
孤立点分析是一种发现异常数据的方法,数据库中往往包含一些数据对象,它们与数据的一般行为或模型不一致,这一数据对象就是孤立点。
(7)演变分析。
演变分析描述行为随时间变化的对象的规律或趋势,包括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序列或周期模式匹配等。
9 数据仓库与联机分析处理
(1)数据仓库。
数据仓库就是一个用以更好地支持企业或组织的决策分析处理的、面向主题的、集成的、不可更新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数据集合。
(2)联机分析处理。
联机分析处理是一种用于组织大型数据库和支持商务智能的技术。
参考文献
[1] 魏大威.数字图书馆的科学规划与发展探析——国家数字图书馆的探索与实践[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3(4):1-4,10.
[2] 李志尧,宋姝.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软件
平台构建[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2(5):
33-39.
[3] 魏大威.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2:360-362.
[4] 奉国和.数字图书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0-15.
[5] 魏大威.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务[M].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12:381-383.
[6] 奉国和.数字图书馆[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148-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