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凤荣
从鼓楼向南一百多米,在地安门外大街东侧的帽儿胡同里,有一处私人院落。这座小院曾经是我党北平地下工作的联络站。小院地处中轴线热闹非凡的地安门大街附近,闹中取静,隐蔽性极强。院落不大,作为联络站地理位置极佳。小院坐北朝南,北房六间。整个院子三米多宽,呈长方形。院门在东边,门上书写着“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的对联。院内有一棵香椿树和一棵丁香树,北房檐下四个大花盆分别养着两棵石榴和两棵夹竹桃。南边院墙上爬满了爬山虎,院中放置着一个大荷花鱼缸,里边游弋着几尾金鱼。北平和平解放后,小院的地下联络站功能也随之结束。
1945年日本投降后,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在敌占城市中实行“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工作方针,决定在北平秘密建立地下电台,以便解放区与北平地下党之间的通讯联络。晋察冀分局电台报务员、共产党员李雪奉城工部部长刘仁之命潜入北平,着手组建地下电台。刘仁为地下电台工作者制定了严格的纪律:一律停止组织生活,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共场所活动,不许上影剧院,不许读进步书籍,“安分守己”,深居简出。
在国统区,虽然可以买到一些通讯器材,但收报机尤其是发报机在当时绝对是“违禁”的非卖品。负责建台的李雪为此煞费苦心。他和同志们利用从电料行收集来的材料,自己组装发报机,收报机则设法通过关系购置。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地下电台终于开始与位于解放区的华北局城工部相互收发电报。
中共北平地下党为保证电台的安全,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对付敌人。根据刘仁同志的指示精神,地下电台逐步地配备了三套“人马”。即三个报务员、三套设备,并且分别设在洋溢胡同36号、沙滩北腊库胡同49号和帽儿胡同2号三个地点。这样,既不怕电台发生故障,也能防止敌人的破坏。地下电台的工作人员都由党组织安排了可靠的关系做掩护。上级组织对地下电台的工作人员严格要求,电台在一个地方不能时间过久,否则容易被发现。工作量不大时,三处电台轮流作业,开机时间互相错开;电台的波长、呼号经常更换;译出的收发报一律密写,用米汤或面汤写在纸上,用碘酒一擦,字迹就显示出来了;所有电台工作人员,尤其是报务员、译电员断绝一切社会关系,三处电台不发生横向关系,报务员、译电员、交通员不知道彼此的住址和姓名;来往电报内容、除了译电员外,其他人都不允许知道。从此,红色电波不断在国民党重兵把守的北平城上空穿过,把一个又一个重要情报传给解放区,电报成为解放区领导机关与北平地下党重要的联络手段。
1948年春,国民党反动政府发动全面内战之后,革命形势发展迅猛,人民解放军逐渐在战场上取得主动,此时,北方战场的情报工作之重要性愈加凸显。北平地下电台的设置、经费筹措、技术指导、机器维修等皆由李雪一人操持。不仅如此,他还负责地下电台与解放区的联系,多次秘密往返于北平和解放区。当年30出头的李雪常戴一副墨镜,骑着摩托车,在北平城内招摇过市。国民党军警误以为他是有钱人家的阔少,从没怀疑过他。
电台工作最紧张的时期是北平解放前的三个月,当时正值平津战役节节胜利,北平被围,交通线被切断,解放区与城内的联络只能靠电台,这是电台发挥最重要作用的一段时间。
平津战役打响后,电台几乎每天都发出敌人军队的调动,军用列车的数量、去向等有关情报。为了准备攻克北平,地下党接受一项任务,对北平的各城门及城墙的位置、高度、厚度进行详细调查,再把数据发往解放区。在解放大军重重包围之下,北平守敌企图留一条逃路,1949年1月,北平守敌在东单抢修了一处简易的机场。我军为了断绝敌人的逃路,向机场开炮,但命中率较低,于是地下党派人直接观察每一发炮弹的具体落点,然后通过地下电台及时报告,我炮兵逐渐矫正了弹道,终于用炮火封锁了机场。
在人民解放军强大的军事攻势下,通过北平地下党的大量争取工作,傅作义终于接受我方条件,同意和平解放北平。1949年1月15日,天津解放。几天后,崔月犁给刘仁发出急电:“傅先生已同意我和平条件。”这份电报发出后时间不长,交通员又送来一份不寻常的电报,它的字数大大超过一般电文,这就是傅作义将军于1月22日发表的有关和平解放北平的文告。这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取得的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重大胜利。它创造了著名的“北平方式”,使得300万北平人民的生命及财产得到了保障,文明古城完好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在北平解放的欢庆声中,地下电台完成了党交给的光荣任务,为和平解放北平,作出了应有的贡献。1949年3月北平地下电台的同志们完成了他们的历史使命,陆续走上了新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