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进行科学高效的高考英语总复习

2015-05-30 10:48:04江节明
广东教育·高中 2015年7期
关键词:课本高三语法

江节明

笔者连续15年担任高三英语教学,曾培育了一个高考英语满分“状元”,不但总结出了一些指导高三考生备考的经验,而且还对高考英语命题研究产生了极大兴趣,对高考英语命题提出过重大改革建议,并且为教育部考试中心所采纳。

高三复习的传统方式就是“题海战术”,高三师生苦不堪言,事倍功半。诚然,高考复习不练不行,但关键是不能漫无目的的训练,不能乱练,有些训练也不一定非要按照高考题型来练才更有效。事实上,并不是练得越多就越好,要把握好一个度,适度才会科学。那么,怎样的训练才科学?怎样的复习才高效?

下面我就来分享我的一些具体做法,或许大家从中受到一些启发,创造出一些更加科学高效的复习方法。

一、一轮复习以课本为本

高三总复习一般分一、二、三轮,一轮按课本复习,二轮按专题复习,三轮模拟训练。但是近些年来,有些地方或有的学校开始没有复习课本的做法了,而是直接按照考试大纲或考试题型的顺序开展专题复习。实际上,这种做法看起来是可避免按课本复习的重复乏味,殊不知,这样做势必加长了专题复习的时间,容易陷入“题海战术”,难免变得更加乏味,复习效果也不一定能达到预期。

课本是课程标准的载体,是教学之根本。由于高一、高二阶段学的内容多,历时长,不少知识已遗忘,在高三起始阶段安排一次依课本的总复习就显得非常必要。当然,如果仅仅是按照课本顺序,一册一册过一遍,照本宣科,势必给人感觉是在“炒现饭”,师生都感到没意思,效果也不尽人意。

那么,如何改变一轮复习的这种局面呢?关键在于优化复习方法,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和想法,供大家参考。

1. 按照话题分类复习。

在复习课本时,要将高一和高二学的几册书,按照话题进行分类,这样就避免了从头到尾按照顺序复习的单调和乏味。例如可以按照人物、环保、教育、经济、科技、社会、饮食、健康、历史、地理、文化、语言等话题,将同类话题的课文集中起来复习。这样,可以了解:同类话题常用哪些词汇?文章涉及哪些体裁?各种体裁或不同作者各有何写作风格或写作特点?同类话题的文章又涉及到哪些细小话题?如果让我来写这类话题文章,我会如何写?我在读了这类文章后有何感想?这样复习,既避免了简单重复的单调乏味,又能将读书与思考结合起来;既系统地复习了语言知识,又培养了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复习效果。

2. 利用课文训练听说。

课文是学习语言的好材料,在总复习时,我们可利用现成的录音练习听力和口语。例如,在课堂上,教师放一两遍录音后,针对课文内容,进行问答练习,并要求考生将答案写下来,然后要求考生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这样,你每天在复习课文时,都在听课文,都在练习听说,课本上的长课文,你都能够复述,考试中的短故事还不会复述?听说考试还会有问题吗?同理,听完后,如果老师问的问题,你都能流利而准确地回答出来,高考选择题你不会做吗?听力填空题你不会做吗?英语口试时,你还担心听不懂,答不上来吗?

3. 利用课文加强读写。

在利用课文材料练习听说后,可能安排约5分钟让考生大声朗读课文,然后老师将课前设计好的针对课文内容与高考题型一致的理解题,发给考生进行理解测试。之后,可根据课文的特点来设计一些写作训练题。例如,将戏剧类的课文让考生改编成小说,将课文进行改写或缩写,或者让考生写读后感或课文概要(Summary),或者让考生发挥想象力,进行故事续写或想象着未来的生活。另外,也可以根据课文进行仿写,或将课文与高考书面表达题进行对比分析,尤其是将与话题相关的句式放在一起对比分析,让考生感觉到其实高考题比起课文来说,真是“小巫见大巫”,高考写作相对于我们平时所学的就是这么容易!

二、二轮复习以考纲为纲

一轮复习,一般在高三第一学期结束,紧接着就转入二轮复习。二轮复习则是按照考试大纲这个系统来复习,考试大纲是二轮复习的纲领性文件。二轮复习的材料一般是老师自己编写或选购市面上优质的复习资料。但是出版的资料太多,五花八门,粗制滥造者居多,不太实用,也很难达到理想的效果。为了解决师生难找到好资料的苦恼,本期合刊连载了二轮复习指导文章,除了解读考试大纲和精选一些习题材料外,最关键的是提出了一些解题的思路或方法,希望对大家有一定的帮助。

二轮复习时,要特别注意一个问题,就是你所学的教材是否存在与考试大纲不一致的地方,尤其是考试大纲中有要求,而课本中没有的这些知识点一定要设法弥补。我们要研究考纲中的考试范围与样题,熟悉高考题型。根据笔者的经验,应做到以下两点:

1. 全面系统复习词汇和语法知识。

二轮复习刚开始就要将考纲中依字母顺序排列的约3500个单词从头到尾过一遍,看看自己有多少不认识?认识了但还不会用的是哪些单词?在此过程中,将自己不认识的或没有掌握好的词全部写出来,再制订一个自己的复习计划,每天复习多少个“生词”?到高考前,能够复习几遍?

每天复习完单词后,立刻阅读两篇文章或做往年的高考阅读题,这样,刚才复习的那些难单词也许就在文章里再现了,起到了进一步的巩固作用,这个方法很高效。

考纲中列出的语法项目有24条,关于语法复习可参阅本刊语法复习专题,这个专题归纳得非常到位,而且采用表格的形式,每一项目的复习要点一目了然。如何复习语法在语法专题中讲得很清楚,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2. 重点加快提升阅读和写作能力。

能力的培养自始至终都要放在首位,朗读课文或其他英语文章是每天必做的事,课堂上紧跟老师的步伐进行复习。如果课堂上没有进行听说训练,同学们就要在课外安排10~15分钟练习听力,可以随意听,不必做题;在日常生活中,遇到了外国游客,也可以主动上去攀谈,练习口语。

阅读和写作的训练应该是二轮复习的“重头戏”,要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除了写读后感或文章概要之外,还要熟练掌握各种文体的写作要领。考生可以每天练习五个句子的汉译英,这五个汉译英正好组成一篇文章,训练写作的基本功。我在后面的文章里将提供一系列的训练题,供大家选用,请大家按照我的方法去训练即可。

三、考前复习让考生自己做主

一轮和二轮复习结束后,同学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都具备了,二模可能刚刚考过,成绩也有大幅度上升,但是每个人的知识和能力还是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所以,在考前几周时间里,教师应该注意做到以下两点:

1. 学习时间让考生做主。

临近高考,如果每一个考生都想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再补一补,老师应该放手,把课堂教学时间交给考生自己来安排,老师大可不必像一轮和二轮那样主导课堂,让考生跟着自己走。

2. 学习内容让考生做主。

把复习的内容也要交给考生来做主。老师在课堂上要成为一个“顾问”,专门解决考生提出的问题。考生自己也要根据一模和二模的考试,仔细分析自己存在哪些知识漏洞?采取什么样的补救措施?自己必须要弄清楚或者请教老师给予明确的指导或解惑。

四、整个复习忌题海战术

语言是一种交际工具,学会语言知识是一个前提条件,主要是要培养语言的综合运用技能。如果你每天都花一点时间看看英文电影片段或看看英语电视新闻,都听听英语歌曲或新闻广播,都阅读英文报纸,见到老外或懂英语的人用英语聊上几句,给国外的朋友或懂英语的人用英语写电子邮件或发短消息,你还用陷入“题海”吗?你的英语自然而然学会了。

当然,我们现在整天都在学校学习,或者受地域条件之限制,可能主要靠课堂学习。鉴于此,我们应当注意以下三点:

1. 系统性。

语言知识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我们必须从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个系统来复习语言知识,从听、说、读、写、译这五个方面培养语言技能,这是语言技能系统。除了系统复习知识外,最主要的是要培养能力,要遵循语言学习的规律和语言的功能,学以致用。

2. 科学性。

总复习的科学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复习时间的安排要科学,二是复习内容的选择要科学,三是能力训练的方法要科学。

我在前面提到的没有一轮复习,这个时间安排就属于不科学;复习哪些东西?这个需要教师根据自己所教的考生水平来确定,容易的或掌握得非常好的知识就可以不讲或少讲或一带而过,挑选难点或重点知识来讲解;听说训练的方法最好是听写,或者复述,平时多用英语进行口头交际,读写能力也一样,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进行阅读和写作。

3. 针对性。

教师要针对全班的绝大多数考生进行教学,要对考生的知识掌握情况了如指掌,同时还要了解每一个考生的心理状态,传授好的学习方法和解惑释疑;考生自己也要分析自己在英语学习中存在哪些问题,心理上是否出现什么障碍?要针对自己的问题及时请教老师,然后对复习计划做及时的调整或改变。这样,教师就可以做到“因材施教”,考生自己就可能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考生在平时的学习或考试中,遇到自己没有掌握好的知识点,包括单词、短语或句式,要用笔记本及时记录,并经常复习,也是每次考前重点复习的好材料。如果这些难点都掌握了,高考还有什么不会的呢?

(作者单位: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

责任编校 蒋小青

猜你喜欢
课本高三语法
跟踪导练(二)4
KEYS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高三·共鸣篇
Keys
Book 5 Unit 1~Unit 3语法巩固练习
高三后期如何做到有效复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