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育技术人才及其培养

2015-05-30 10:48马启龙
职业·中旬 2015年7期
关键词:人才专业能力

马启龙

摘 要:教育技术人才是指具备一定教育技术知识、能力及情意,并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及教育技术领域做出某种贡献的人。本文通过分析,提出培养教育技术人才的途径包括分层、分类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分级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全面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等。

关键词:教育技术人才 教育技术学专业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

课 题:本文系2014年度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民族院校教育技术创新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4B-098)、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少数民族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科研项目“民族地区中小学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课题编号:GMYMYZHX[2014]005)研究成果。

当前我国信息化教育已由“硬件配备”阶段进入了“深入教学应用”阶段。想要培养出能够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层次整合的人才,认清当前国内教育信息化教育形势,认清教育技术人才的划分及培养层次,分阶段有重点进行教育技术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一、人才及教育技术人才

1.人才的定义及其特征

什么样的人算得上是人才呢?学者们的看法主要从人的创造性出发,将对社会某一领域做出贡献的人称为人才。从学者们对“人才”的界定可以看出,人才具备以下普遍特征:它是一个历史范畴,具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受当时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创造性是人才的本质特征,是区别人才与一般人的标准;人的创造能力有高低之分,进而人才做出的贡献有大小之别,因此人才有高低之层次;社会存在分工,不同行业有不同的人才,专业是人才分化的结果。

2.教育技术人才的定义及其特征

教育技术人才是相对于一般人才和其他类型、专业的人才而言的。在教育技术产生后,具备一定教育技术知识、能力及情意,并能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为社会及教育技术领域做出某种贡献的人就可以称之为教育技术人才。

除了具备上述人才的普遍特征外,教育技术人才还具有其独特特征。

(1)教育技术产生是教育技术人才最重要的社会历史条件。如果说教育技术起源于古代口耳相传之术,则孔子、苏格拉底就是最早的教育技术人才的代表;如果说教育技术产生于近代电子技术时代,以幻灯、投影、电影等在教育中的应用为标志,则国外有斯金纳、戴尔等教育技术人才的先驱,在中国以陶行知为代表的教育家最早应用幻灯与教育教学中,之后由南国农、萧树滋等从国外学习视听教育归来的学子结合我国实际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技术——电化教育。

(2)教育技术人才具备专门的知识、能力,遵循共同的道德规范,从事着一个共同的领域,组成一个专门化的群体。由于教育技术学是一门非常年轻的学科,再加上教育学和技术学的交叉,该学科的知识体系仍不完善,使得一些人认为“学电教的搞理论不如教育系,搞技术不如计算机系”。但随着国内外教育技术能力标准的制定、教育技术专业人员道德标准的提出,随着我国信息化教育的深入推进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举办,我国将出现一大批具有专门知识和能力,具有共同信念、道德标准的从事教育技术工作的人才。

(3)教育技术人才是社会科学领域教育人才的一种。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将人才划分为不同的类型,根据德智体三要素可以把人才分成道德型、科学型和艺术型;根据人才掌握的知识可以分为不同的专业人才,如数学人才、物理人才、经济人才、哲学人才等。笔者以上述分类为基础得出一个综合分类:首先,人才可划分为道德型人才、科学型人才和艺术型人才三大类;其次,科学型人才又可细分为自然科学人才、社会科学人才、思维科学人才三小类;最后,自然科学人才如物理人才、天文人才、化学人才、生物人才等,社会科学人才如政治人才、文化人才、经济人才、教育人才等,思维科学人才如哲学人才、心理学人才等。当然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如并不是说科学型人才就没有道德。另外依据科学的类别将科学型人才分为三类,在这个综合分类中找出教育技术人才的位置并不容易。因为作为文理交叉学科,我国在设置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位时,有的授予理学学位,有的授予教育学学位。由“教育技术学是教育学的二级学科”的定位,以及目前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生就业的领域考察,笔者认为教育技术人才应该属于社会科学领域教育人才。

二、教育技术人才的类型

教育技术人才的含义及特征回答的是教育技术人才是一种什么样的人才、属于哪种类型人才的问题,教育技术人才的类型划分将回答教育技术人才包括哪些人才的问题。

1.教育技术人才的横向划分

叶忠海等学者把教育人才的横向序列按创造性劳动的性质、特点、功能分为五个子系统:教育行政人才子系统、学校管理人才子系统、学科教育人才子系统、思想教育人才子系统、教育研究人才子系统。《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以下简称 “《标准》”)将教育技术人才分为三类:教师人员、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我国著名电教学者南国农先生也曾指出,教育技术学专业要培养四种人:教学人员、技术人员、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综合上述分类,笔者将教育技术人才分为以下几类:教育技术学科教育人才、教育技术之技术人才、教育技术管理人才、教育技术科研人才。其中教育技术学科教育人才可细分为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人才、中学教育技术人才、小学教育技术人才,后两种一般指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

2.教育技术人才的纵向划分

叶忠海等学者把教育人才按其内在素质的能级、教育创造性劳动水平及其贡献的大小分为四个层次:历史级教育人才、高级教育人才、中级教育人才、初级教育人才。参照其分类,笔者将教育技术人才也分为四个层次:历史级教育技术人才,一般指具有出众的内在素质,进行卓越的创造性教育技术劳动,对社会或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作出某种具有历史意义的杰出贡献的人才;高级教育技术人才,一般指具有高级的内在素质,进行高水准的创造性教育技术劳动,对社会或教育技术领域的发展做出某种显著贡献的人才;还有中级技术教育人才;初级技术教育人才。

三、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方式与现状

人才的培养靠教育,教育对人才的成长和发展在不同阶段起着不同作用。从学科教育即从事教育技术教学的人才来看,我们可以把教育技术人才从横向、纵向不同序列进行比较。不同类型的教育技术人才,其培养方式也不尽相同,具体如:高等学校教育技术人才、高级教育技术人才一般通过教育技术学研究生、教育技术能力高级培训等方式来培养;中学教育技术人才、中级教育技术人才一般通过教育技术学本科、现代教育技术专科、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等方式来培养;小学教育技术人才、初级教育技术人才一般通过教育技术能力初级培训、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等方式来培养。

按照我国师范教育的层次,现代教育技术专科专业培养小学师资,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培养中学师资,它们都属于高等教育(即培养中级教育技术人才),研究生阶段培养高校师资(即高级教育技术人才)。而除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外,其他教师也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教育技术能力是中小学教师的必备素质,他们目前通过职前的师范生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及在职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等进行培养。当然,历史级教育技术人才不仅需要教育的培养,而且更受社会环境、国家政策及个人创造性劳动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而我国教育技术人才培养的现状是: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在2000年后出现“井喷式”的发展,但专业质量良莠不齐。一些专家甚至认为没有必要开办这个专业了,而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也存在诸多的专业认同困惑。因此,教育技术人才培养改革势在必行。

四、教育技术人才培养建议

1.分层、分类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专业教学计划中将培养目标定位于“高级复合型教育技术人才”。在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普及化的形势下,本科层次教育只是一个公民基本的素质养成教育。本科生还不能称为“专业人士”,更谈不上是“高级人才”。并且各高校举办教育技术专业“一哄而上”,专业目标定位不准,课程设置混乱,造成重复建设,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从教育技术人才的横向序列来看,它有四大类七小类,除了教育技术学专业研究生、本科、专科层次分别培养三类学科教育技术人才外。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可以尝试借鉴国外模式,从具有其他专业背景的本科生中选拔人才进行科研人才的培养。其他高校也可以采取设置不同教育技术专业方向的形式,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培养有特色的教育技术人才。而高职高专院校应从应用性、技术性、实用性出发培养教育技术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不同高校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在的二级学院或系各不相同。笔者认为二级学院或系大致可以分成四类: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院、传播学院和信息类学院。不同类型二级学院或系发展教育技术学专业时,可以培养不同类型的教育技术人才,即教育学院培养教育技术学科教育人才、教育技术学院培养教育技术科研人才、传播学院培养教育技术管理人才和信息类学院培养院教育技术之技术人才。

2.分级进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目前从各省实施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情况和发表的有关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文章来看,普遍开展的是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培训,基本上涉及的是初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所以,为了培养初、中、高等各级教育技术人才,必须在以《标准》为依据的前提下,实施多样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模式。一方面要开展中小学教师的全员初级、中级、高级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另一方面,把国家、地方、学校各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教育技术培训如“英特尔”未来教育培训等纳入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范围,不断提高中小学教师的教育技术能力。

3.全面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在师范类学生公共课中,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担负着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重任,在初级教育技术人才的培养中尤为重要。在《标准》印发后,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原有的教材内容、教/学方式、评价形式都不能适应《标准》引领下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要求。所以,研究与《标准》相一致、符合教育技术水平考试要求的新的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改革是紧迫而必需的,笔者初步提出“以《标准》为依据,以教学设计为核心,以实践活动为形式,以协作学习为基础,以形成性评价为宗旨,全面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的改革思路。

(1)以《标准》为依据——指导思想。《标准》的制定给我们指明了方向,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的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教育技术能力,即:使学生学会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相整合,在未来的岗位上能正确、灵活地使用各类“技术”。所以这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理论只是起指导作用。因此,原有的注重理论讲授的指导思想要改变,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必须以《标准》为依据,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鼓励学生参加教育技术能力认证考核,取得教育技术能力认证证书。

(2)以教学设计为核心——教学内容。教学是一个“设计—开发—实施—管理—评价”的过程循环,教育技术学是教育科学内一门揭示“如何教”的学科。因此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应该对各个环节都予以考虑。教育技术能力的起始是教学设计能力,培养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不能像教育技术专业学生一样从基础理论入手,而应从教学设计入手,在学科教学方案的设计过程中穿插不同的理论,然后根据教学设计方案开发教学材料(媒体)。

(3)以实践活动为形式——授课方式。授课方式应采取“分班”的形式,改变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而以活动为主要形式。总体思路是:首先教师以本门课程为例,讲授教学设计的方法,并实施教学,完成管理和评价;然后学生以此为例,运用所学方法自己设计教学方案,并根据教学方案开发教学媒体、实施教学、完成管理和评价等一系列教学行为。

(4)以协作学习为基础——学习方式。学生在学期初采用异质分组的形式分为不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上述教学设计、开发、实施等过程。

(5)以形成性评价为宗旨——评价方式。整个课程的评价主要以学生的以下行为或作品为依据,即教学设计方案、教学媒体作品、课堂评价表、小组活动记录表等。

参考文献:

[1]刘圣恩.人才学简明教程[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

[2]叶忠海,钟祖荣,方名山.教育人才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3]南国农.中国教育技术学专业建设的发展道路[J].电化教育研究,2005(9).

(作者单位:甘肃民族师范学院西北少数民族

教育发展研究中心)

猜你喜欢
人才专业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人才云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