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未成年人相关法律问题的原因及防治对策

2015-05-30 19:28:22郭欢
大观 2015年7期
关键词:防治对策

摘要:未成年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被列为世界三大公害之一。未成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方面的原因,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预防未成年犯罪应以未成年人身心特点及犯罪原因为根据,坚持“教育为本,预防为主”和综合治理的原则,加大家庭、学校、社会、司法部门教育与预防力度,全面提高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法制观念,最终达到控制和减少未成年犯罪的目的。

关键词:未成年犯罪;原因;防治对策

一、当前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

据有关资料统计,在20世纪50—60年代,青少年违法犯罪率约占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20%-30%,到80年代突增到70%以上,至今仍居高不下。社会急剧发展变化的同时,青少年违法犯罪行为出现了一些新的现象:从犯罪的手段看,未成年人罪犯作案的手段呈现凶残化和智能化。凶残化是指未成年人在作案时,不计后果、残无人道,对被害人没有丝毫同情怜悯之心。

二、未成年犯罪的原因分析

(一)自身原因

未成年人正处于人生成長的过程,从生理上讲,他们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时期,人体在形态、结构和机能方面都在发生明显的变化和发展;从思想上讲,世界观、人生观尚未定型,正处于形成时期,对法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认识和适应还不巩固;从心理上讲,他们的心理发展不成熟,心理素质还不稳定,自我控制能力差,认知能力和意志能力较低,抵抗不良影响免疫力弱,遇事冲动,行为易过激。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人一生中最早接触的社会环境,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重要的影响,不良的家庭教育和家庭环境是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美国犯罪学者萨瑟兰认为,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大多具有以下一、二或两人以上的条件:

1.家庭的其他成员是犯罪者,或者行为品行不端以及酒精中毒者;

2.父母一方或双方是死亡者、离婚者或者被遗弃者;

3.父母愚昧无知,或者知觉上有缺陷者以及因病不能管教者;

4.父母态度专横、偏爱过度或者过分干涉,或者是严厉、放任、嫉妒者,以及家庭居住条件过密并与同居亲友不和者。

(三)学校原因

1.对学生缺乏全面的关心:教师特别是班主任缺乏对学生了解和关心,对学生的情况缺乏全面掌握,同时缺乏和家长联系、沟通,造成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心理、情绪的变化,因而无法及时对学生的不良“苗头”性问题进行抑制,对不良行为、思想、习惯进行矫治,最后由量变发展为质变,走上犯罪道路。

2.对“后进生”缺乏有效的教育:教师对这部分学生往往是批评得多鼓励得少,有的甚至对这部分学生采取 “放任式”教学,甚至简单地以“开除”作为保持学校在校生犯罪率为“零”的手段,导致部分学生自暴自弃,厌学、逃学、辍学,过早流入社会,成为未成年犯罪的“后备军”。

3.法制教育缺乏或流于形式:学校教育依然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忽视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思想品德的教育,法制教育课缺乏或效果不佳,致使不少学生思想品德滑坡,缺乏普通的法律常识,不知法、不懂法,更谈不上遵纪守法了。

(四)社会原因

在影响未成年人犯罪的因素中,未成年人所居住的社区环境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从已有的研究来看,20世纪80年代的研究基本上未将社区环境作为未成年人犯罪的独立影响因素,只是到90年代以后,随着国外相关理论的引入及学界对未成年人犯罪原因认识的逐步深入,未成年人犯罪与社区环境的研究才逐渐出现并形成一批研究成果。社区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所有的人都要在社区中完成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过程,社区内的一些不良居住环境、不良人际交往等都不可避免地会对青少年犯罪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人员流动性增强,生活节奏加快,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淡漠起来,即使是邻里之间的关系也较为疏远、互不关心。

三、未成年犯罪的防治对策

(一)提高预防未成年犯罪的思想认识

确保 《预防未成年犯罪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执行要人们自觉主动地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绝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因此有必要加大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宣传力度,让人们充分认识到预防未成年犯罪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保证人们认识到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必要性,要从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知识来分析未成年违法犯罪的成因,让国人认识到每一个未成年人违法犯罪都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教育预防不力导致的。

(二)家庭教育和预防

家庭教育是教育的一种基本形式,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家庭的环境,父母的教育方法、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都会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成长,对孩子品行的形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一个和睦的家庭、父母教育得当,能够培养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塑造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从而有效地防止其犯罪心理和行为的产生。

(三)学校教育和预防

学校教育是预防未成年犯罪的重要环节。在教育中,应首先端正办学指导思想,巩固在学率,减少辍学学生;其次,要抓好学生的品德教育,促进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品行,使学生成为思想品德高尚的人;再次,要抓好学生的法制教育,结合学校的治安状况,有步骤地进行法制教育,可以采用课堂教学形式,也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向学生讲明什么是合法,什么是不合法,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犯了什么罪应当受到什么样的处罚,使学生逐步树立起法制观念和守法意识,做一个守法公民,并能运用法律工具保卫自己的合法权益;第四,要善于探索有效的教育方法,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道德认识发展水平和思想品德形成规律,采用有效的教育方法,促进学生高尚品德的形成;最后,要对已有不良行为的学生采取积极的措施进行矫治,以防患于未然。

【参考文献】

[1]康树华.犯罪学通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

[2]高铭暄,马克昌.刑法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3]周振想.青少年犯罪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

[4]冯云翔.娄鸿雁.未成年人犯罪及预防[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3.

[5]许邦银,张晶.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实践[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郭欢,(1990-),女,汉族,陕西咸阳人,现为西北政法大学法律硕士教育学院2013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防治对策
肛肠手术中肛管皮肤损伤的临床分析与防治对策
海上风电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防治措施
关于我国水污染控制的思考
建湖县白背飞虱发生情况及防治对策
镉金属污染对土壤环境的影响及防治对策
马尾松常见病虫害的发生及防治对策初探
我国猪病流行现状及其防治对策应用分析
探讨北方大豆种植病虫害综合防治对策
果树病虫害综合防治方法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