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丹纳的《艺术哲学》对19世纪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看来,无论是物质的文明和精神的文明,他们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大因素。在丹纳的著作中较少的提及音乐部分,笔者非常想通过音乐的方向来证实丹纳三要素学说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由此选定了在众多音乐家中赫赫有名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通过对海顿生平的趣事,各时期音乐作品的分析,来证明丹纳的“三要素”学说的实用性。
【关键词】丹纳;《艺术哲学》;三要素;海顿
伊波利特·阿道尔夫·丹纳(1828-1893),法国史学家,批评家。他的《艺术哲学》对19世纪的文艺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他看来,无论是物质的文明和精神的文明,他们的性质面貌都取决于种族、环境、时代这三大因素。他列举了大量的绘画、雕塑领域的例子来证明自己的理论。在丹纳的著作中较少的提及音乐部分,所以笔者非常想通过音乐的方向来证实丹纳三要素学说的科学性和实用性。由此选定了在众多音乐家中赫赫有名的奥地利作曲家——海顿。通过对海顿生平的趣事,各时期音乐作品的分析,来证明丹纳“三要素”学说的实用性。
弗朗茨·约瑟夫·海顿,生于奥地利,世界公认的古典音乐大师。海顿是一位伟大的器乐作曲家,是古典音乐风格的奠基人。他一生写作了104首交响曲,除此之外,他还创作大量的音乐作品,如钢琴奏鸣曲,四重奏,歌剧等等。同莫扎特和贝多芬三人为维也纳古典乐派的杰出代表。
一、德意志民族的音乐天赋
德奥是世界上著名的音乐之乡,德意志民族是极具音乐天赋的民族,在音乐方面取得的成就,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无与伦比的,包括为数众多的著名音乐家。巴赫、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舒曼、勃拉姆斯等一代代的音乐家延续着数百年的音乐传统,也向世界传播着他们的文化。德意志音乐也随之源远流长……
德意志民族是个理性的民族,擅长逻辑思维,但又不失感性。要知道,在18世纪时,德意志音乐生活的中心有了极大转变,除了教堂、家庭音乐外,在宫廷中也日益活跃。各个国家热衷于设立管弦乐队,以及建造自己国家的歌剧院。这些改变深深的影响了海顿的生活和音乐创作,海顿当了几十年的宫廷乐师。许多作曲家虽然家境贫寒,但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不同程度上逐渐摆脱了宫廷的束缚,这标志着德意志的音乐中心由宫廷逐渐转移到普通的市民阶层中。因此,在海顿为尼古拉斯·埃斯特哈齐亲王的宫廷服务近30年后,终于毫不迟疑的离开了宫廷,做回了自己的主人,创作了许多充满自由和灵感的精致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海顿是德国国歌《德意志之歌》的曲作者。然而海顿绝对写不出来其他种族的国歌,那种流淌在血液里的特色是不易改变的。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音乐特征,而且极为明显。中国的民乐、印度的民歌、苏格兰风笛音乐、欧洲教堂音乐无不具有鲜明的特色和独特的魅力,以至于各民族的音乐在世界音乐殿堂上共同大放异彩。所以,“民族”这个要素在海顿身上和他的作品中清晰的验证出它的必然性。
二、环境对海顿起着重大的影响
丹纳认为,所谓的环境,不仅仅是指地理环境、气候环境等等自然的环境,也指社会中的文化观念、精神层面的思想潮流等社会环境。所以,我们也要从多方面的环境因素考虑。
约瑟夫·海顿于1732年3月出生在罗劳,这是奥地利南部的一个村庄,距离莱塔河边的布鲁克镇不远。父亲马提亚斯是一名职业制轮将,在法兰克福期间曾学过一点竖琴,他天生还是个不错的男高音,妻子安妮·玛丽也时常伴着竖琴唱歌。这个旋律深深的印在了海顿的脑海,迟至暮年仍记忆犹新。因为海顿很小就开始接受奥地利的音乐环境熏陶,所以对他的成长和未来的音乐造诣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约瑟夫·海顿在他所处的上层社会总能蒙得宠爱,而他的旋律和节奏竟是如此广泛地取源于民间歌曲和舞曲,这一点有力证明了那个时代的“平等观”。
17岁开始,海顿忙着给成功的教师及作曲家尼古拉·波尔波拉担任声乐课的钢琴伴奏。这项工作给海顿的是:频繁的羞辱,微薄的薪金,丰富的音乐经验和流利的意大利语。此外,他还结识了维也纳音乐界的许多重要人物。
还有一个有趣的例子证明了环境对海顿的音乐创作起到了多么至关重要的影响。1792年3月23日的音乐会首次演出了海顿的《第九十四“惊愕”交响曲》,该曲自问世以来就一直是他最受欢迎的交响曲之一。“惊愕”这一别称是来自慢乐章里突然爆发的“特强”和弦。格利辛格记录了如下趣事:我有一次打趣的问他,行板乐章里的隆隆鼓声是否真为了唤醒音乐会上的昏然入睡者。“不!”,海顿回答说,“我的用意在于出奇制胜,以使我的学生普雷耶尔——他当时受雇于伦敦的一个乐团,他们的音乐会比我的早一个礼拜上演——超不过我”。正是因为有他的学生和其他乐团的竞争,使得海顿必须出其不意的创新,才有了历史上的名曲。就在前几个月,我还听到了现场版的“惊愕”,这首交响曲的第一个快板乐章已经赢得了满堂彩,但这种热情直到行板乐章的隆隆鼓声处才达至顶峰。你想要再听一次?这段没有了,当你预料不到时又是一阵鼓声,构思真是精彩绝伦。
这些环境因素对海顿及其创作的影响充分证明了丹纳的学说,即艺术家的作品是跟那个时代的精神环境密切联系的,也是和当时的社会环境相关的,一定会收到精神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多重影响。也正因如此,海顿的惊愕交响曲才是经典,经久不衰。
三、时代的因素造就了海顿作品的风格和创作手法
海顿写于1760年前的键盘奏鸣曲大概总共有诗八首完整保留了下来。海顿的这些作品在风格上反映出维也纳同时代人对他的影响——比如瓦根塞尔,此人对海顿的影响比巴赫更明显。海顿在这些作品中几乎不用小调式作为主调,这与瓦根塞尔相像,而与C·P·E·巴赫①不同。海顿总喜欢像瓦根塞尔那样使用带三声中部的小步舞曲作为中间乐章。由此可见同时代的作曲家对海顿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
海顿的母亲虔信宗教,在海顿小时候她便想让他在教堂里谋职,于是,在尚不满六岁时,这位未来的作曲家就辞别双亲踏入社会,开始历练他将在未来显露出来的独立精神、适应能力、机智秉性和外交才能。终其一生,海顿的宗教信仰都很坚定。在作曲时,海顿习惯于为每一部大型作品写上一句前言:“以上帝之名”,在手稿结束处,他又会写上“赞美上帝”或“荣耀只属于上帝”的字句。正如丹纳的理论,“时代精神”是指某个时代大多数人的思想感情和精神理念,他称之为“精神气候”,并认为这种“精神气候”决定艺术品的种类。由此我们可以联想到,某些时代某些国家的艺术流派,时而发展印象派理念,时而发展写实主义,绘画中有时以素描技法为主,有时以突出色彩为主,无论怎样,时代的大气候始终占据着统治的地位。现代音乐已囊括了十二音体系,推测统计学音乐,空间音乐等等繁重复杂的音乐风格,运用了许多不协和的和声及音响效果,跟海顿的古典主义相比,是完全不同的音乐。倘若海顿生活在二十一世纪,想让他做出同样的行为,创作出同样的宗教音乐,那是不太可能了。
海顿分别于1791和1794年访问伦敦,并为他的两次伦敦之行创作了十二首交响曲,每一首都达到了他个人风格的巅峰。以至于衡量十八世纪末的每一首交响曲,都要参照这个标准。每次伦敦之行,都有六首交响曲诞生,没有哪位作曲家曾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写出十二首优秀的交响曲。后来的某个时候,他曾对他的第四任亲王——傲慢的尼古拉斯说:跟一个牛津大学的博士交谈时不应该使用对待仆人的口吻。自那以后,他便开始享受“冯·海顿先生”这种规格的礼遇。由此可见,能让这个花甲老人能创作出这些优秀的作品,时代因素是必不可少的。
四、结语
从音乐的方向来证实丹纳三要素学说的科学性和实用性,是笔者的抛砖引玉,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种族、环境、时代的研究,希望能对同仁们在做各个领域的研究时有所帮助。
注释:
①C·P·E·巴赫(1714-1788)德国作曲家.J.S.巴赫的次子,也是众多儿子里最有名的,被认为是海顿、莫扎特的先驱).
参考文献
[1][法]丹纳著,傅雷译.艺术哲学[M].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
[2]菲利普·唐斯著,孙国忠,等译.古典音乐——海顿、莫扎特于贝多芬的时代[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
[3]朱志荣.西方文论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简介:姜鑫(1989—),男,吉林长春人,吉林艺术学院音乐学院管弦系2013级硕士研究生,音乐表演专业,研究方向:小提琴演奏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