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狄马加
现在的生活节奏非常快,真正要去寻找诗就必须把我们的速度放慢。在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物质对精神的挤压,客观地来说,这种挤压无疑是越来越大,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发展经济或者更协调地发展经济。事实上人类就是在物质与精神的相互博弈、相互互动的发展过程中继续在朝前发展。有时候精神生活的良性发展与现实物质市场的关系,往往处在一个悖论中。
今天我们看到很多人还在坚持写诗,坚守诗的精神,这本身就说明在我们这样一个比较物化的世界,诗歌对抚慰人的心灵,对我们更好地建设今天人类的精神生活,它的作用依然还在,它的魅力不减,这或许也是人类相信未来的一种根据。
古罗马著名诗歌评论家贺拉斯说过一句话,诗歌的生命永远要比青铜的寿命更为长久。我坚信这个近似于真理的论断。诗歌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形式,伴随着人类历史进程,从未离开过我们。诗歌既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同时也是一种最年轻的艺术形式。因为不断地有诗人进行诗歌的创新,给我们带来无限的精神期待和可能。另外,诗歌形式本身也从未停止过变化。
吴重生的诗歌作品,我过去读得不多,这两天把他的诗集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应该说他是一个有诗歌情操的人,是一位真正的文字的信徒,在当下还在不断地坚持写诗,这本身就说明了一切。他是一个职业媒体人,是一个新闻工作者,长期从事的是媒体工作,但是还能坚持写诗,尤其是“一日一诗”,如果他对于诗没有一种精神坚守,这的确很难做到。在我们这样一个人类精神空间被不断物化的时代,实际上坚守写诗也是需要勇气的。这个勇气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他对诗来自骨血的热爱,另一方面是他写诗没有任何功力性目的,他把写诗变成了他生活的一种方式、生命的一种方式。对任何一个坚持写诗的现代人,特别是对有高尚的诗歌精神追求的人,我们都应该向他们表示敬意!
我看重生的诗比较感动的是,他通过诗真切地记录了自己的生活,记录了自己的人生,把自己的心路历程,包括对生活的感受都用诗记录下来,这种方式具有一种美好的情怀。客观来说,现在用诗记录生活、记录人生,在有些人看来是比较奢侈的事情。其实,这很不容易,现代生活节奏很快,很多人为了奔波、生存,在这样的现实状态下能坚持写诗,把诗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命方式,这本身对于一个诗人来说就是一种考验,从这个意义来说重生还是一个比较纯粹的诗人。我看他的作品记录了他的生活,包括他对这个世界的细微感受,许多20世纪的一些重要诗人,包括西方的一些诗人,都强调“在场”,“在场”就是说诗人除了作为写诗的主体,在场的记录生命所能感知的一切,其实重生所做的新闻工作对于诗来说还是比较枯燥的,要用诗意的方式来感知生活,这本身也需要勇气。重生作为真正热爱诗,并且每天都在写诗的人,他对诗的热爱可以说更是来自他的心灵世界,来自他的灵魂。从这个意义上我们也应向他这种对诗的敬畏之心表示敬意。
还想指出的是,他的诗,非常注意诗歌的抒情性,他的诗读起来一点不晦涩,容易和读者直接达成一种沟通。这可以看出他写诗的状态还是放松的。他对美好生活的发现,对美的升华,对善的礼赞,特别是对今天的世道人心,都是极为有益的,这样的写作应该坚持下去,无论是对于个人的心灵滋养,还是去感染更多的读者都非常有意义。用诗创造美好的生活,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写下去呢。
“一日一诗”是重生对自己的承诺,也是对朋友的一个承诺。但我认为写诗绝对不是机械运动,写诗是需要有灵感的,需要有特殊的感受,这样写出来的诗才会去亲近他人的心灵。我们读诗的时候,往往读出的是诗人心灵中自然流淌出来的情感,而不是没有真情实感的东西。我倒是建议重生今后写诗不必强求每日一诗,但是用诗来记录生活的这种方式,我本人还是赞成的。写诗必须尊重诗的规律,只有这样你今后写出来的诗,才会在艺术上更加成熟,获得更大的成功。
诗歌永远是语言的艺术,真正的诗人必须在语言艺术上有追求,这种追求对任何一个杰出的诗人都是他一生追求的目标。另外,需要指出的是,重生的写作特别是在形式和语言上,有一些趋同化的东西,特别是坚持“一日一诗”的话,这似乎很难完全避免。希望重生今后写诗在形式上有更多变化,诗的内容也还需更加丰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