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震
又毕业了,3年的时间很快就过去了,这3年得到了很多东西,也失去了很多东西。彷徨过、痛苦过、欢乐过、幸福过。我的导师总说我是一个很纠结的人,我觉得说得挺对的。33岁的我,少了一些少年的冲劲和理想,也没有中年人的睿智和思考。这让我想到了村上春树的小说《海边的卡夫卡》,我喜欢书中有很多经典语录,如“尽管世界有那般广阔的空间,而容纳你的空间——虽然只需一点点——却无处可找。你寻求声音时,那里唯有沉默。你寻求沉默时,那里传来不间断的预言。那声音不是按动藏在你脑袋某处的开关。”“于是我们领教了世界是何等凶顽,同时又得知世界也可以变得温存和美好。”
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15岁的少年,名字叫田村卡夫卡。我总觉着从这个少年身上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卡夫卡的性格有一种生命魅力,作者以历史真实地创造了合乎理想的形象。他让我明白:15岁,“意味着心在希望与绝望之间碰撞,意味着世界在现实性与虚拟性之间游移,意味着身体在跳跃与沉实之间徘徊”。这也是我创作思路的来源,在作品中我用卡夫卡和隐喻为他自己的乌鸦相结合表现了青少年矛盾、自省的多面性。
为了表现卡夫卡的阴郁和矛盾心理,确实煞费苦心,由于我的研究方向是写实方向,用写实语言表现一个抽象的东西是不太容易的,而且即使做到了也会被一些人认为落伍过时。路窄了,但也要走。管不了那么多,因为这是我内心最想要的。经过反复的推敲和实验,确定了最终方案,用一双像灵魂、像云雾一样的黑翅膀笼罩在卡夫卡的身上,而这双翅膀的寓意也正是卡夫卡内心深处的另一面。而卡夫卡一边抵挡着这个世界的凶顽,同时又踮起脚尖祈望这世界的美好和温存。
在表现手法上,不同于传统的写实,我对形进行了进一步处理,用形体来表现精神层面的东西,并抛离了人物形象的具象概念。在材料的运用上我选择了树脂、色浆、铅粉、沥青、硝基、丙烯等综合材料。实际上这些材料很难融合在一起,甚至有时候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一些不可预测的效果。这正是我想要的,有一种阴冷感觉的铅灰色的身体加上那只沥青色的乌鸦,他恰恰能够表现出卡夫卡的某种矛盾状态。
我认为日本文化与中国文化还是相通的,卡夫卡充满了对生命哲理的探索与追问。从卡夫卡的身上也映照出许多中国普通阶层生存的一面。这个社会是矛盾的,有美好也有丑恶,有阳光也有黑暗,就像我们人本身也是一个矛盾的个体,一边抗拒一边接受,一边脆弱一边坚强。我们总是想极力看清这个世界,但是后来才知道你越想去看清,这个世界于你就越模糊。我们总是极力去追寻完美的自己,但是后来才知道你越去追寻就越会失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