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猛武生张世麟

2015-05-30 10:48马永祥马腾李振龙
当代人 2015年7期
关键词:武生兰亭剧目

马永祥 马腾 李振龙

与戏曲结缘分

张世麟(1918年~1996年),原名张桓懋,出生在东北长春,原籍河北省文安县秦各庄。张世麟的父亲张德奎生于清同治七年,曾经在邻村史各庄的“吉利科班”学戏,按科班排名为张吉罗,与后来成名的李吉瑞、董吉川、李吉鸿等演员为同科班师兄弟。清光绪二十一年,“吉利班”到武清县韩村镇演出,张吉罗发现该村7岁的少年李兰亭倒立蝎子爬、脚上挂水壶的武功,就收他为徒学艺。后来李兰亭成为大名鼎鼎的京剧武生名家、一代宗师。

光绪三十二年,张吉罗去了哈尔滨,在那里演了一年多,又被长春的燕春茶园邀去做后台管事,这一待就是8年。1918年,50岁的张吉罗才得了儿子张世麟。

在长春时,张世麟一家就住在剧场(即燕春茶园)旁边的一个大院里。张世麟从刚刚懂事起就天天看戏,出了家门就上后台。他八九岁的时候,已经对戏入迷了,没用人教,就会跑“虎跳”“案头”,还上台演过《铡美案》里的小孩。

张世麟12岁的时候,由于剧团唱戏挣不上钱,演员们实在穷得没办法,张吉罗一家就回河北文安县秦各庄老家了。

在老家,张吉罗开始给张世麟说教花脸戏,有《草桥关》《锁五龙》《牧虎关》等。张吉罗教戏很严,一点不马虎,他自己敲着板,唱错一句都不行。到张世麟13岁时,因家中生活实在困难,张吉罗就把儿子送到天津,交给当时在天津已有“武生师祖”之称的自己的弟子李兰亭学艺。张世麟从此离开了家乡和亲人,开始了独立的学习和从艺生涯。

不忘师哥教艺情

张世麟从13岁到21岁跟师哥李兰亭学艺8年,这一段生活为张世麟后来的艺术成长打了一个扎实的基础。张世麟常跟人说:“没李兰亭就没有我,就没有我后来的艺术成就。”

1931年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发生“九一八”事变,当时天津也很紧张。李兰亭正在张家口唱戏带徒弟,就把张世麟也接到张家口去了。李兰亭当时培养的徒弟是梁慧超,就让张世麟一边练功,一边给梁慧超配演。

张世麟出身贫苦,没上过一天学,后来能看书写信,主要是靠在师哥李兰亭家自修。李兰亭家里有很多剧本,张世麟经常拿着看,他总是先知道戏词,再到剧本上对号、认字,就这样总算认了一些字。更重要的是,8年中,张世麟在李兰亭的带领下取得了不少台上的实际经验。在流动演出的过程中,更使张世麟大开眼界,在艺术思想上也有进步。譬如在济南时,正赶上杨小楼演出,张世麟看了他不少戏,深受启发。李兰亭对艺术严肃认真的态度,对张世麟也大有教益。

有一次梁慧超演《蜈蚣岭》,他看师父李兰亭没进后台,便在台上“泡汤”,不卖力气。张世麟给梁慧超打下串儿,梁慧超不使劲,张世麟也不使劲。没想到李兰亭带着副墨镜在台下最后边偷着看戏呢。李兰亭一进后台,面沉如水,张世麟一看不好,想赶紧躲到一边洗脸去!李兰亭却以命令的语气:“搬凳子去!”最后当着大伙儿打了梁慧超10藤杆,打了张世麟5藤杆。那时梁慧超已是主演,张世麟是师叔的辈分,在众目睽睽之下趴在凳子上挨打,真难为情。打的方式虽然不好,但李兰亭这种一丝不苟的态度和要求对张世麟的影响十分长远,使张世麟养成了对观众认真负责的演出态度。

勤学苦练学真艺

在实践中张世麟体会到,要成为一个好演员必须苦练苦学,不苦成不了材。这个“苦”字有两个意思:一是指练功学习确实很苦;二是指自己不能怕苦。

在北京第一舞台演出时,李铁如老师让张世麟每天天不亮就起来“拿顶”,一根香一把顶。香烧不完,“拿顶”不许下来。张世麟练“拿顶”,只几分钟膀子就哆嗦了,可是一根香燃烧完得半小时,他硬是坚持下来。这还能不苦?“吊腿”,也是老方法:点香。这样练很枯燥,但练了实力、耐力,练得膀子、腰腿有劲了,不论走什么技巧也就有了基础。在台上耍大刀,膀子没劲还行?就是走个“垛泥”,也必须腰、腿有实力。

有句老话叫作“鸟随鸾凤飞腾远”。张世麟觉得在成长过程中,除了自己肯于勤学苦练之外,受到其他一些名家的影响和启发,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张世麟十几岁的时候,跟着李兰亭到济南演出,有幸看了杨小楼的不少戏,后来在青岛又有机会与周信芳同台,也看了不少麒派戏。1939年,张世麟在东北还曾和金少山、时慧宝、言菊朋、唐韵笙、王汇川、白玉昆等名家同台演出过。张世麟看到这些名家在形体、工架、唱法、念法上是那么讲究,舞台作风是那么认真严肃,无形中受到熏陶,受益匪浅。

在成长过程中,张世麟演出的剧目由少到多,甚至多到比较“杂”的程度。一开始主要是唱正工武生戏,后来就什么都唱了。譬如《收姜维》《驱车战将》《斩经堂》《铁公鸡》《狸猫换太子》等戏都唱过,甚至还唱过《天雨花》中的左维明,不戴髯口,属于大嗓小生,还唱过梆子《蝴蝶杯》的田玉川。真正唱戏的,不会表演不行,没有唱、念、做、打、舞这“五功”的全面修养不行。

慢慢地,张世麟逐渐克服了运用武功技巧上的盲目性,逐渐树立了以戏服人的观念。张世麟作为一个京剧武生演员,已经由一个初出茅庐的卖力气武生走向了艺术的成熟之路。

老骥伏枥

1957年,张世麟加入了天津市京剧团。当时四大须生之一杨宝森任团长,著名武生厉慧良任副团长,张世麟调来之后任艺术委员会主任。

张世麟的表演具有扎实深厚的武功根底,工架气势,威武凝重,举手投足,无不准确合度,处处交代清楚,硬砍实凿,不尚花巧。讲求李(兰亭)派的“脆、帅、美、狠、漂”特点,其艺术风格可归纳为:彪悍勇猛、朴厚结实。张世麟在其演出的剧目中,常能根据剧情戏理,有自己的见解,他演的武生戏很少与别人雷同,具有个人的艺术特色。

20世纪80年代,在时任天津市市长李瑞环同志的建议下,天津市文化局将各戏曲院团资深的老艺术家集中到一起,组成天津市表演艺术咨询委员会,主要任务是抢救濒临失传的优秀剧目和表演艺术,指导全市戏曲教育教学,发现戏曲新人并“传帮带”。张世麟是该委员会里首批被聘的委员。他积极主动地肩负起挖掘优秀传统剧目、为青年演员教授表演艺术的重任。那些年,他指导天津京剧团、天津京剧二团、天津青年京剧团等演出团体先后排了一出又一出的武戏,丰富了天津京剧舞台上的演出剧目,培养了众多的京剧武戏人才。

1988年,他亲自改编并指导天津京剧三团排练的《金翅大鹏》,参加文化部举办的全国京剧新剧目汇演,获优秀剧目等多项奖励。经他挖掘整理并指导天津京剧三团排演的《铁公鸡》,在全国京剧界产生影响,上海、沈阳、郑州等许多京剧院团根据天津京剧三团的演出本和演出实况录像,争相学演了这出几近失传的武戏剧目。自此以后,天津京剧舞台上所演武戏,有几十出都是经过张世麟指导的。

(责编:刘建蕊)

猜你喜欢
武生兰亭剧目
舞台剧目
新见晚清民国传奇剧目十一种
武生跨书
文华大奖”获奖剧目
优秀剧目进校园
On Tess’s Tragic Fate in Tess of the D’Urbervilles
兰亭烧烤记
Bondage and Feminist Consciousnessin the Patriarchal Society
情系兰亭
刀马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