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 癫狂之美

2015-05-30 10:48谭欣奇
风采童装 2015年7期
关键词:笔触印象派梵高

谭欣奇

拥有平凡人生的梵高,他跌宕人生的背后是我们无法体会的,但他创造的癫狂之美却能引起世代共鸣。

梵高35岁时爆发出惊人的创作能量,其中350幅经典画作,正是他置身於普罗旺斯10个月期间的创作成果。如《星夜》、《向日葵》与《乌鸦的麦田》等,现已跻身于全球最知名、最广为人知与昂贵的艺术作品的行列。

这个荷兰后印象派画家,是美术界表现主义的先驱,并深深地影响了二十世纪的艺术文化,尤其是野兽派与德国表现主义。

梵高,他作品的线条美、笔触美、色彩美和绘画技巧都是值得孩子们学习和借鉴的。

源于牧师的心灵

梵高的艺术成就表现在他真诚地展示人类心灵的艺术,他的艺术之风源于他的出身。

文森特·梵高1853出生于荷兰乡村的牧师家庭。梵高的父亲是一位牧师,因此梵高从小所受教育十分严格,让梵高形成自卑、冷漠、孤独的个性。母亲是位能干的女人,勤奋且多才多艺,在绘画、缝纫、写作等方面都有所造诣。

他对绘画的追求,在色彩的敏感度、表现力上,都受到了印象派画家的启蒙,并发现光与影的奥秘,拓宽了他对色彩的选择。

梵高艺术之美

梵高的创造成果均源于他对于线条、笔触、色彩、空间美的探索,形成他独特的艺术语言。梵高对线条蕴含的情感有一种天生的敏感,这在他的素描作品中是随处可见的,他把印象派的色点扩展成色线,由此超越印象派而成为用心灵作画的大师。

线条是对自然抽象的表达,自然界中本来是没有线的,艺术大师们为我们提取了无数种美的线条。梵高总是用纯粹的线条和极其绚丽的色彩把对生活中的事物表达得淋漓尽致。梵高的画是用线来做造型的,在他的画中,人物、动物和树林等动态事物都是用虚线表现出来的。

梵高惯用波形、螺旋形的笔触来表现粗犷、豪放,充满动势、紧张和强烈的节奏感。如大地在颤抖,天空如旋涡似火焰,树木绞扭,似乎要把自身连根拔起。这种饱含自发性激情的有力笔触,既不倾向于事物的表面,也不倾向于对象本身的动态,而是从大自然中抽取出来的心灵象征。

对颜料本身(色泽、质地、浓淡厚簿)的敏感是教会孩子近距离接触自然,观察自然的真正原因。梵高的画对于孩子在绘画形式和人物情感之间、物质材料和现实真理之间可能存在的直接联系有着深刻的指导性。他善于运用互补的色彩来进行对比,可以从色彩观念中体会到从物到人的深刻的改变。

癫狂之笔《向日葵》

梵高的《向日葵》是以生活和艺术创作为起点,他对生命有着如阳光般热爱的情感。这也为艺术的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他画《向日葵》时精神异常激动,笔下的向日葵,黄色的花瓣就像太阳放射出耀眼的光芒透着希望和幻想的气息。明亮各异的颜色组成绚丽多彩的画面,正如他人一样,明快中带着疯狂,这正是他真实精神世界中的写照。他厚重的笔触使画面带有雕塑感,耀眼的黄色充斥整个画面,引起人们精神上的极大振奋。

火焰般的笔触,让人心灵震撼。真正的艺术大师,几乎都是神经癫狂者。正因为这样癫狂的笔触和发燥的色彩,才会引起观赏者的癫狂共鸣,可能这才是人们喜欢它的原因吧!梵高渴望生活,用心去看世界,我猜想,他就像长不大的孩子一样,又或许因为当时的世界没有蜡笔,才喜欢用绚丽的色彩、虚拟的线条、螺旋形的笔触来绘画属于他自己的世界。梵高用大自然来述说生命的价值,并将自己的情感宣泄其中,让他的向日葵也充满着残缺的美。

猜你喜欢
笔触印象派梵高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艺术之春
「印象派画家」金农
被盗窃的梵高
拥挤豆豆林
张德娜:以细腻笔触诠释自然之美
梵高:笔触与激情
印象派画家启发了我
浅析印象派与当今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