栽培密度与施肥水平对‘翠薏1号’烟后种植产量的影响

2015-05-30 10:48官贵德
农学学报 2015年7期
关键词:薏苡产量

官贵德

摘要:探究‘翠薏1号烟后种植不同栽培密度与施肥水平对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选出其高产栽培最优组合。采用L16(4)正交设计随机区组排列田间试验方法,小区面积32 n12,根据生长期进行田间管理,采集有关生长数据,全区收获测产验收。结果表明:栽培密度、施肥水平、栽培密度与施肥水平互作对‘翠薏1号产量差异极显著。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栽培密度的加大和施肥水平的提高,产量也相应的提高,但超出范围栽植过密,施肥水平过高,产量反而降低。产量构成4个因素中,对产量的直接贡献依次顺序为有效株数>每株粒数>结实率>百粒重。‘翠薏1号在有效株数与每株粒数、结实率、百粒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每公顷栽培密度3.0万丛3.6万丛与施N225kg、P2O5,112.5kg、k20225kg搭配,配套其他高产栽培技术,产量可达4600kg以上。

关键词:薏苡;翠薏1号;烟后栽培;栽培密度;施肥水平;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9,S567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cjasl5020008

引言

‘翠薏1号是笔者参与从福建省宁化县地方薏苡品种中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2014年通过福建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认定。该品种丰产性好、品质优、病虫害轻,煮后糯软、粘香,深受广大消费者喜爱,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宁化县是福建省烤烟生产大县,年烟一稻种植模式约0.8万hm2,薏苡生产以旱地单茬栽培为主,单产一般在2700-3150kg/hm2,2012年始开展‘翠薏1号烟一薏种植模式研究,2013年示范面积62hm2,平均单产3710kg/hm2比旱地栽培增产19.6%,高产、节本、增效显著。从前期试验和示范情况看,烟一薏种植模式高产配套栽培技术尚未完善,‘翠薏1号产量差异较大。前人已对薏苡旱地栽培配套技术开展许多试验和研究,有关烟后种植薏苡高产配套技术研究报道较少。密度与施肥水平是影响作物产量的重要因素,合理密植和适宜的施肥水平是实现薏苡高产的必要条件,不同生态环境、土壤条件和品种特性的栽培技术存在较大的差异。为此,笔者于2014年以‘翠薏1号为材料,探讨不同栽培密度与施肥水平对其烟后种植产量的影响,为该品种大面积烟后高产种植提供参考。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和地点

试验安排在宁化县中沙乡下沙村屋背圾上,海拔328m,试验田为烟后稻田,沙壤土,肥力中等。碱解氮131 mg/g,有效磷18.5mg/g,速效钾63mg/g,有机质含量27.0g/g,pH4.9,排灌方便。供试品种‘翠薏1号由宁化县薏苡新品种选育课题组提供。氮肥为尿素由福建三钢(集团)三明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提供,N含量46%;磷肥为过磷酸钙由福建三联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提供,P2O5含量12%;钾肥为氯化钾由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加拿大)提供,k2O含量60%。

1.2试验方法

试验采用L16(45)正交设计,两因素四水平随机排列,每公顷栽培密度A1:2.4万丛;A2:3.0万丛;A3:3.6万丛;A4:4.2万丛。每公顷施肥水平B1,:N 315kg,P2O5 157.5kg,K2O315kg;B2:N270kg,P205 135kg,K2O 270kg;B3:N225kg,P2O5 112.5kg,K2O 225kg;B4:N 180kg、P2O5 90kg、K2O 180kg。共16个处理,每处理3次重复,48个小区,小区面积32m2,小区间做小田埂,试验田四周栽植保护行。

1.3记载项目

记载播种期、移栽期、分蘖期、抽穗期、成熟期、收割期,中耕除草、施肥、防治病虫害等田间操作管理时间。

1.4数据测定与数据分析

小区产量:各小区全田收割测产,脱粒,风干去除空瘪粒后单独称重;有效株数:每小区选有代表性10丛,数出每丛有效株数,3个小区平均值为该处理有效株数。穗粒数与结实率:于成熟期分别在各小区取有代表性的植株10株进行考种,数计空瘪粒,3个小区平均值为该处理平均值。百粒重:收割测产时采取小区混合样品,经7天风干后含水率达8.6%进行测定。试验数据采用DPS数据处理系统进行分析。

1.5田间管理

试验品种于6月1日播种,采用营养土撒播育苗移栽,6月22日移栽,每窝栽2株。施肥分4次,基肥、分蘖肥、穗肥、粒肥比例为30:35:30:5,分别于6月21日、6月27日、7月5日、7月26日施入,10月17日成熟,10月23日收割。其他田管措施按当地栽培要求进行,操作管理水平一致。

2.结果与分析

试验数据见表1,通过L16(45)正交设计试验方差分析,区组间无显著性差异(F=1.185F0.01)、施肥水平(F=70.793>F0.01)、栽培密度与施肥水平互作(F=4.556>F0.01)的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表明施肥水平(B)、栽培密度、栽培密度与施肥水平互作(AxB)都对产量有影响。

2.1不同栽培密度对产量的影响

由表1方差分析得知,在4个栽培密度水平中,A3实际产量最高为4256.3kg/hn-]2,A。实际产量最低为3964.5kg/hm2,A3比A2、A4分别增产0.61%、4.51%、7.36%。A3和A22个密度水平与A4和A1,2个密度水平问的产量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而A3与A2和A4与A1密度水平之间产量无显著差异,随着栽培密度增加产量呈下降趋势。

2.2不同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

施肥水平平均实际产量为4131kg/hm2,其中以B3水平产量最高为4447.5kg/hm2,比平均产量增产7.66%;B1水平的产量最低3841.5kg/hm2,比平均产量减产7.0%;产量自高而低依次是B3>B2>B4>B10。B3水平的产量与B2、B4和B1水平间产量的差异达极显著水平,B4与B1水平间的产量差异显著。从B4到B2随着施肥水平的提高而产量提高,当追(施)肥水平超过B2后,产量呈下降趋势。

2.3栽培密度与施肥水平互作对产量的影响

在16个处理组合中,实际产量最高的是A3B3处理为4699.2kg/hm2;其次是A283处理为4658.6kg/hm2;最差的是AIB。处理为3654.3kg/hm2。其余处理介于他们之间。方差分析表明,A2B3、A3B3、A482、AA3,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从节本增效考虑,栽培上推荐A283、A383搭配能获得4600kg/hm2。以上产量。

2.4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影响

表2中4个产量构成因素,有效株数对产量直接贡献最大为1.8507,百粒重对产量直接贡献较小为0.0644,直接贡献大小依次顺序为有效株数>每株粒数>结实率>百粒重,分别通过其他3个因素对产量的正负间接效应后,净效应依次顺序相同,但都未达到显著水平。从上述结果表明,有效株数和每株粒数对产量的主效应大,产量构成因素间存在互作效应,栽培上应协调好各因素问关系,提高库容量,达到高产目的。3结论与讨论

本试验表明,提高‘翠薏1号的产量必须保证适宜密度,在试验密度范围内,随着栽培密度加大,产量相应提高,超出范围栽植过密,不利提高产量。这与林伟群等的研究结果相一致。薏苡光合能力极强,既有分蘖,主茎上也有分枝,自身调节能力强。栽培密度小时,单位面积苗数少,生长过程中通风透光性好,个体生长好,分蘖多,分枝也多,适当稀植有利于每株粒数和结实率的提高,能达到较高产量。但由于烟后种植比春播营养生长期缩短了30天左右,稀植造成单位面积苗数少,有效株数降低幅度超过每株粒数和结实率提高的幅度,导致总有效穗数少而减产,因此,生产上应比春播密些。

本试验表明,‘翠薏1号烟后种植其施肥量既不能太低,也不可太高,否则均会影响产量的提高。这与林炎照“”的研究结果相一致。据庞锡富研,亩产400kg时,每生产100kg籽粒需施纯N3.3k,PzO52.1kg,K20 3.3kg。‘翠薏1号烟后种植,移栽后因气温高,出叶快,分蘖速度也快,平均0.186个/d,必须保证充足的养分供给才能促进分蘖和分枝,奠定高产有效株数。因此施肥水平提高,产量也相应提高;但施肥水平过高,促进无效分蘖生长,导致叶色浓绿,易遭玉米螟为害,加之高温促使功能叶早衰,故穗总粒数和实粒数急剧减少,籽粒灌浆充实较差,导致增加施肥量反而降低产量“”。‘翠薏1号烟后种植,推荐每公顷施用N225kg,氮磷钾比例为1:0.5:1。

本试验表明,每公顷栽培密度3.0万丛-3.6万丛与施纯氮225kg、P2O5112.5kg、K2O 225kg搭配,‘翠薏1号作烟后栽培产量可达4600kg/hm2以上,生产上可合理搭配,配套其他高产栽培措施,实现薏苡高产高效。

产量构成4个因素中,对产量直接贡献最大是有效株数,其依次顺序为有效株数>每株粒数>结实率>百粒重。‘翠薏1号在有效株数与株粒数、结实率、粒重之间存在明显的相互影响关系,栽培上采取措施协调好株数与粒数的矛盾,在适宜的有效株数基础上,提高每株粒数、结实率和百粒重,才能获得高产。

本试验‘翠薏1号作烟后种植,其施肥量比旱地种植施肥水平明显要低,是否前茬烟地富余养分影响所致,有待进一步的试验。

猜你喜欢
薏苡产量
薏苡功能性酒研究进展及工艺优化
2022年11月份我国锌产量同比增长2.9% 铅产量同比增长5.6%
提高玉米产量 膜下滴灌有效
世界致密油产量发展趋势
海水稻产量测评平均产量逐年递增
贵州薏苡新品种(系)的性状表现
考古发现所见古代薏苡
2018年我国主要水果产量按省(区、市)分布
不同水温对2种薏苡种子的萌发及黑穗病的影响
2018上半年我国PVC产量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