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有情无思间

2015-05-30 02:10王超凡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电影美学

王超凡

摘 要:近年来,电影成为了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而画面一直是向观众传达信息最直观的形式。声音作为电影的第二语言系统,在现代电影潮流中已经成为了影片主旨、审美情趣的另一种重要表现途径。对于电影艺术而言,电影配乐一方面具有画面性、造型性、综合性的艺术审美特性;另一方面,电影配乐有别于一般类型的音乐,依存于电影艺术本身,服务于主题,与画面产生着“如胶似漆”的美学反应。

关键词:电影;配乐;美学

电影配乐是为电影存在的一种音乐形式,正如电影一样,每一部电影的配乐也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结构和节奏。然而,一段时间内学界对电影音乐本身的艺术价值和电影音乐本身进行系统美学的、理论性研究的必要性还有所保留,甚至存疑。配樂在好莱坞早已不再只是为了烘托气氛而存在,它对结构和节奏的塑造有着重大的影响。什么才是好的配乐,又如何用配乐更好地诠释画面内容,引导和调动观众对故事结构和发展节奏的理解,是每个讲故事的人必须了解和善于运用的能力之一,也是每一部好的电影作品所不可或缺的。

1 配乐之于电影的重要性

在电影成为综合艺术之后,音乐虽然还具有其本身艺术表现的特殊性,但是,在表现方式上却不得不发生变化。因为它必须与电影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等相统一,换言之,音乐只有配合电影画面才可以被称为电影音乐。配乐,顾名思义,重点在一“配”字。即便如此,音乐的地位也不只是简单的“配角”。电影中音乐的美学功能不单单只是烘托气氛,感染观众,根据理查德·戴维斯的《电影音乐创作完全指南》中指出,电影音乐的功能可分为三大类:物理功能、心理功能、结构功能。物理功能是音乐在电影中的最基本应用。至于心理功能,就是指用音乐来铺设氛围、揭示人物情绪、暗示线索等。[1]广大的电影人也早已对心理功能得心应手,国内也不乏这方面的优秀作品。结构功能则可以完善影片场景的组接,辅助主题的贯穿,甚至可以左右影片的节奏。然而,在好莱坞和欧洲等已经率先探索电影音乐的结构功能并已经有了一定建树的时候,国内电影人似乎还把心理功能捧在山顶,并不愿从山顶再向上探求。

2 配乐的真蕴于一“配”字

再优秀的电影只通过画面是讲不了故事的,配乐可以对画面的情节进行渲染,能够更深刻地表达出电影无法用画面描绘的人物心理变化。但是,配乐的真正意义在于“配”字之上,好的配乐应比画面传达更多的内容。在主流电影,而非歌舞片或是音乐剧电影中,画面还是第一地位的,所以,配乐又不能抢了画面的风头。配乐的形式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主题曲式的配乐,这种配乐很突出,但是自成一体,除了要尽量的动听外,对电影中剧情的发展,往往没有实质的帮助。另一种是随着剧情的发展与转变而发展转变,这种配乐方式,对剧情的发展与转变有很强大的启示力。所以基于电影音乐的主要功能研究,电影配乐主要具备“服务主题,拓展主旨”、“调动节奏,烘托气氛”、“连接架构,起承转合”三个方面的审美功能。

3 当隐则隐:服务主题,拓展主旨

电影《泰坦尼克号》中的主题曲《我心永恒》人尽皆知。《我心永恒》大气磅礴又温婉柔美让人心醉神迷,但是却只是电影结束后的字幕时才和盘托出。而电影中最经典的画面莫过于影片中的男主角杰克抱着女主角罗丝在船头的镜头,这段戏配乐只是音量微弱的《我心永恒》旋律,没有人声,且充斥着风声,海豚的叫声和两位主角的对话。本就削弱了的《我心永恒》又被人物台词和环境音平分了音乐强度,观众们的注意力都在唯美的画面上,可能根本没人在乎背后的声音。如果将《我心永恒》置于此段戏中,很可能有一半的观众会被音乐所吸引,对画面的关注度就会下降,对演员的表演,情感的流露,重要的剧情的发展可能会有遗漏。这样一来,配乐把画面的风头占尽,画面反而为音乐服务,电影不像是电影,更像是音乐录影带。

纵然电影配乐分量颇重,但假如它吸引了太多初次观看影片的观众的注意力,那么,这一定不是好的电影配乐。好的电影配乐就应该如《泰坦尼克号》一般,配乐当隐时则隐,在得与失上做一些微妙地转化,就有可能会同时成就音乐与画面二者。

4 欲显毕现:调动节奏,烘托气氛

电影配乐有很多种表达节奏的形式:动态的画面使用起伏跌宕的配乐,静态的画面使用平稳抒情的配乐,甜美的音乐对应纯真美好,不和谐的音乐对应混乱不安。电影配乐采用对比的方式,由此可以产生剧烈的反差,使得电影的叙事手法变得更耐人寻味。

好莱坞著名导演兼编剧昆汀塔伦蒂诺,他的暴力美学为人们称道,在《被解救的姜戈》和《无耻混蛋》中无所不在的暴力场景背后的配乐却大都是类似古典交响乐的曲调。通常情况下,根本不会被人们联系在一起的两种事物,却在昆汀塔伦蒂诺的作品中相得益彰。影片《无耻混蛋》的开头,气氛便已令人窒息,“犹太人猎杀者”举起枪瞄准苏珊娜,类似古典交响乐的配乐大气磅礴,并配合与教堂唱诗般的人声,配乐一直铺在画面之后长达15秒,就在观众认为苏珊娜难逃厄运的时候,音乐戛然而止,“犹太人猎杀者”放下了手枪。苏珊娜的死,也是影片的高潮之一,本应是最悲伤的时刻,影片的配乐却异常的欢快,为了配合这种欢快并洒脱的节奏,画面放慢了速度,做了升格处理,观众不像以往欣赏这类场景时情绪紧张激动,而是异常放松地来享受暴力的美。在他的很多作品中,这种手法被多次使用,大的暴力场面多是使用与一般认知相反的音乐风格加升格画面相配合,使得影片节奏缓慢,别样的美感炮制而成。声画结合,欲显毕现,声画结合的形式美,音乐与情节融合的内容美,自然展露。

5 乍美还休:连接架构,起承转合

电影配乐并非独立成章,其美学功能的另一实践应用在于开始从声画美、情节融合之美,直接参与到电影结构的叙述中,甚至成为故事本身的重要线索。例如,电影《通天塔》把一个涉及六个家庭,十个人物,三个国家的故事放在一个无秩序的大环境下,摩洛哥、东京、美国、圣地亚哥四条故事线完美地链接在一起,丝毫不会让剧情杂乱。《通天塔》在叙事手法上的成就和贡献无疑是巨大的,导演亚历桑德罗冈萨雷斯似乎对多条故事线交叉叙事得心应手,并对故事的结构安排异常精准。但片中镜头来回切换于四个国家,人物语言也多达四种,电影的配乐如一条细碎无实体的线索贯穿这个故事结构。片中美国的故事比重最少,由美国转到圣地亚哥时,在开往墨西哥的车上,借剧中人物之手在车里放起了南美风格地方音乐,很自然地驶进了墨西哥,而不让人感到地域人文的跳跃。而下一秒,场景就转到了摩洛哥,当然配乐也做了相应的调整,变成了摩洛哥当地市井生活的音乐声,配合镜头语言,依然转换自然。片中由其他国家切换到摩洛哥时还不止一次的运用了羊群的叫声,羊群的叫声和山谷的风声立马就让观众感觉身处摩洛哥境内。电影配乐在《通天塔》这样复杂的故事结构中脉络清晰,配乐与剧情紧扣,使得影片本身具备了一种独特的韵律感,乍美还休。

6 结论

电影作为综合性艺术,电影音乐与画面、情节等都难以分割。电影配乐的审美有别于普通音乐的审美方式,关于电影音乐的欣赏也具有诸多内涵,电影配乐的审美功能必须融入画面、人声、演员表演等多种因素中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审美功能,收获艺术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 理查德·戴维斯(美).电影音乐创作完全指南[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电影美学
仝仺美学馆
盘中的意式美学
生活美学馆
纯白美学
“妆”饰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