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货紧缩的可能性

2015-05-30 10:48林鸿钧
大众理财顾问 2015年7期
关键词:物价消费品传导

林鸿钧

5月PPI连续第39个月同比下降,从PPI对CPI的传导效应来看,我们似乎应该开始担忧通缩的产生,但实际上中国发生通缩的可能性并不大。

数据显示,5月CPI同比上涨1.2%,为连续第9个月涨幅在2%以下。通货紧缩在维基百科的定义是:一个经济体内商品与服务的总体价格水平处于不断下降的过程中,也即通胀率低于0。以这个定义来说,若以CPI为基准,中国尚未发生通货紧缩。但同期工业生产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4.6%,这已经是自2012年3月起PPI同比连续第39个月的负增长。这一持续时间甚至超过了1997~1999年通缩时的历时。这种趋势还会持续多久?会把CPI也拉下水,进而使中国发生通缩吗?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观察。

国际经济层面

大宗商品CRB指数过去1年累计下跌26%,这主要与中国煤、铁产能过剩和全球经济仍处于低增长期有关。根据4月的统计数据,七大工业国G7的CPI增长率都在1%以下,美国与英国甚至呈现负数。中国的出口数字在今年前5个月同比下降21.8%,进口同比下降28%。过去一年,美元维持强势,人民币相对美元币值较为稳定,人民币相对欧元、日元大幅升值,致使进口物价降低,这种现象料将持续一段时间。大宗商品价格下跌直接影响PPI,由于进口消费品占零售总额的比率不高,CPI受影响的程度不如PPI大。

PPI对CPI的传导

以PPI数据来看,中国的生产者正面临出厂价格持续下降的长期趋势。PPI对CPI具有传导作用,通常情形下,PPI对CPI的传导呈3种类型:成品油和电力-农资-农产品-CPI;采掘业-煤电燃料-工业制成品-CPI;原料工业-消费品-CPI。CPI的主要变量是食品价格,受国际因素影响小,而主导PPI的则是钢材和能源价格,受国际因素影响大,且传导作用主要在有形的商品。不过,近年来服务类占CPI的比重越来越高,已接近30%。服务价格受平均工资水平的影响较大,中国的平均工资水平增长率近年来保持在7%以上,因此短期内不至于发生由PPI持续下跌引发的CPI负增长。

消费物价的分类指数

从5月的CPI分类同比统计来看,食品价格上涨1.6%,非食品价格上涨1.0%,消费品价格上涨0.9%,服务类价格上涨2.1%。部分商品和服务价格同比涨幅依然较高,挂号诊疗费、家庭服务、鲜菜和学前教育价格涨幅分别为9.8%、8.6%、6.5%和5.6%。即使烟草消费税上调,烟酒用品仍从4月的同比下跌转为5月的上涨1.7%,可见,宏观经济层面并没有让CPI短期转为负数的特殊因素。

货币供给额与消费物价

2014年年底,中国的货币供给量M2是当年度GDP的1.93倍,几乎是全球最高,然而如此高的货币供给量并没有引起通胀。这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美国、日本、英国与欧元区国家这几年实行量化宽松政策也并未招致通胀,反而有通缩的担忧。其原因在于增发的货币并没有用于消费,而是被用于制造资产泡沫,中国前几年的房产价格上涨与最近一年来的股票市场大涨便是例子。

综合以上因素,中国发生通缩的可能性并不大。央行在最近半年内已经开始降低基准利率与存款准备金率,这些政策可以避免实质利率过高导致企业负担加重的风险,同样也可以起到降低中国发生通缩可能性的作用。

猜你喜欢
物价消费品传导
快速行动并治愈一切:医疗保健是如何演变成消费品的
神奇的骨传导
“散乱污”企业治理重在传导压力、抓实举措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基于开关电源的传导抗扰度测试方法
发改委拟完善一次性消费品限用制度
市场物价
房颤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与室性早搏的鉴别
PAHs将成消费品出口新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