露依
1
我妈喜欢宋丹丹的小品,更喜欢宋丹丹在访谈节目中说儿子的那句话:“儿子,来到这个世界上就是为了气妈妈的吗?”
说实话,我妈认为我跟她唱反调,唱了大半辈子。其实,我也不想事事跟她作对,但我俩如同一个硬币的两个面,永远背道而驰。
1992年,我备战中考。我妈把所有人脉捋了一遍,锁定了远嫁到省城的远房表姐。据说她的婆家小叔子,在我心仪的省城师范负责招生。我妈三天两头往表姐老家跑,将她空巢的老妈伺候得眉开眼笑。
看着我妈为老太太忙前忙后,我悄悄说:“妈,你何苦呢?我就不信:靠着自己努力,不能活出人样来!”
我妈将眼睛一翻说:“没有人,就算分数够,也被人家挤掉。你就是孙悟空,也翻不出命运的手掌心!”
我妈的哲学,源自于自身经历。出身不好,时运不济,在她那个年代,成绩优异也处处碰壁。我7岁时,我爸因病去世,所以说,中考一举,对我们这个单亲家庭来说意义重大,非“托关系”不可。
2
作为清高的尖子生,我对“小地方”的人情世故嗤之以鼻。我看不惯我妈求人办事时那副卑躬屈膝的样子。
中考后,老妈带我去省城,拜访传说中的表姐。她从表姐老妈的身体讲起,汇报老人家各项体检指标、服用的中草药以及老太太对我未来的关注。
我在沙发上正襟危坐,融入不进她们的谈话中。看着我妈眉飞色舞的表情,我深深感受到那种小城出身的卑微感。最后,话题落到录取一事上。表姐说:“录取提倡透明公开,你放心,只要她分数够就没问题。”
这句看似废话的话,给我妈吃了定心丸。她塞给人家一堆土特产,拉着我蹦蹦跳跳地回家。接到通知书时,她将所有功劳归功于“我有人”。我故意跟她唱反调:“考不出高分,再有人也没用!”
看到我食古不化的“书呆子气”,我妈发狠了,让我自己去办“粮食关系”。我在很多部门之间辗转,粮食关系一直办不好。老妈带我拎一箱水果,拜访某位老同学。人家一个电话就让我从农村生产自足的粮食关系变成了“商品粮”!所有手续行云流水般搞定了!
1992年8月30号,我到省城师专的英语系报到,竟发现公告栏上张贴着“本校录取分数前十名排行榜”。
天啊!第二名不是我吗?师专在本省一共录取50多人,我妈就算不找人,我也能稳进啊……从那天起,我更笃信自己“靠实力改变命运”的世界观。我像一只翅膀硬了的小鸟,将我妈陈腐的哲学抛在脑后。
中专毕业时,我妈辗转找关系,让我在重点中学任教。然而,我选择去上海的某所中学应聘。我选择了个举目无亲、离她最远、她的人脉一点都触及不到的城市,让她大为恼火,差点儿跟我断绝母女关系。
不过,这20年来,我与丈夫努力打拼,拥有了自己的培训公司。
3
对我的远走和远嫁,老妈耿耿于怀,她对上海颇多微词,发誓不住在“都市鸟笼”里。
3年前,她突然心肌梗塞,我接她来上海装了3个心脏支架。医生要求她每周复查,这意味着,无论她多不舍小城的生活,都要离开那里。
伴随老妈的定居,我们母女间的“战争”徐徐开幕,导火索仍是她的“熟人哲学”。
大概是因为寂寞吧,老妈立志把身边所有人都变成“熟人”。她包饺子,楼上楼下挨家挨户地送。平日里,我们邻里间来往很少,我妈的做法让许多人不解,也有人客气地回礼,搞得我很不好意思。
老妈将小城里所有亲戚朋友老同事的人脉都捋了一遍,只要是在上海工作的,她都打电话联系,邀请人家上门吃饭。其中,不少人是做销售的,纷纷瞄准我妈做“顾客”,我妈傻乎乎认了许多“干儿子”、“干女儿”。
老妈迅速成为推销员的“女神”。我下班时,经常发现陌生人坐在家里,老妈跟人家聊得火热,还强留人家吃饭:“都是自己人啦,我只是买一点点东西,你还送我礼物,多不好意思啊……”
她被一骗再骗,退休工资骗光不说,把我给她的菜金也搭进去。看着餐桌上寡淡的食物,我跟她抗议,她竟拿出“人情、关系”的歪理,说自己在为我们“拉人脉”:“说不定哪天你们公司开不下去了,做销售也蛮好。我给你们先铺好路,就像红楼梦里王熙凤恩待刘姥姥一样……谁知道以后如何呢?别瞧不起推销的,人家在外面赚点钱也不容易……”
老公被她的“乌鸦嘴”气得无语,我跟她摆事实、讲道理,告诉她这套东西在现今社会行不通。
“要不是我当初找关系,你能上中专?”我妈拿出杀手锏。
我更火大:“你以为上海是咱老家吗?几千万人口,你能跟各个搭上关系?”
……
几番战争后,老妈不再邀陌生人进门了,不过依旧逢人就聊,处处交友,跟小区的保安、保姆、清洁工们打得火热。
一次,我家水管爆了,老妈竟掏出水电工的私人手机,将其召来。这位水电工坚决不收手工费,张口闭口地叫“老姨”,忽悠着我妈去买了一个900元的水笼头。
我后来知道,水电工从五金店里拿了好大一笔的回扣。像我妈这种不走正规报修途径、只想“省小钱”的人,自然成为“宰熟”的对象!得知真相时,我妈依旧振振有词:“咱家的水电一直是我们单位陈师傅修的,你凭什么说所有水电工都有贪心?”
类似的事情屡屡发生,顽固不化的老妈始终活在自己臆构的熟人社会中,我拿她一点儿办法也没有。
4
我们母女吵吵闹闹,却有一个小人儿在其中“和稀泥”,就是我女儿。我晚婚晚育,我妈对这个迟来的外孙女视若珍宝。女儿也很机灵,她比我更有办法对付外婆,一张甜甜的小嘴,缓和着家里的气氛。
女儿报考国际学校的那会儿,我妈整天琢磨“找人”。无奈,她处心积虑在搭建的人脉,怎么都够不到国际学校的老外。
爱莫能助时,我妈叨念:“天下哪有你这种妈,连女儿上学都不找人……”
我淡定地说:“找人也没用。录取不了,说明她进去也跟不上,咱就安心读公立小学;现在政府都提倡‘看得到、听得懂、能监督的‘3.0时代了,考学校这种事情,托关系没用!”
老妈说:“我不管啥子3.0,就算发展到250时代,见面三分情,中国人就是吃这一套……”
我和老妈吵了一个礼拜,最终以女儿“高分被录取”的结局收尾,女儿还借此告诉外婆什么是公平竞争。或许是隔代亲,我妈愿意听她的话。女儿常给外婆洗脑,将学校里“民主公开”的文化传递给她。我妈则“反洗脑”,将自己的关系哲学传递给下一代:“选班干部就得多走心,你妈组织能力强就是我从小给培养出来的!”
对外婆的“那一套”,女儿嘴上没强硬反驳她,她靠自己的演讲与实力最终竞选成功。当她告诉家人真相时,我妈多少有所思考。
5
前不久,我妈再次住院。
每次她都嚷着要住熟人工作的医院。我和老公很无奈:“心脏病发,时间就是生命。等把你拉到熟人工作的医院,不就耽误最佳治疗时机了吗?”
看到病床上的外婆闷闷不乐,女儿有了主意。趁着我们不注意,她去医院门口买了一束花送给外婆的主任医师,还跟人家聊了很久。
得知她这么小的年纪,竟会“送礼”跟人套近乎,我和老公几乎“石化”了。
女儿得意地透露:“我告诉医生阿姨,外婆不放心生人给她开刀。阿姨答应我去跟外婆谈谈,告诉她咱们算是远方亲戚……”
……
第二天,我妈的手术非常成功,医师谢绝了老公感谢的心意,她说:“‘亲戚嘛,就不用这套了。你们真会教育孩子,她小小年纪这么有孝心,还能体会老一代人的心理状态。”
我脸红了。
是啊,这些年来,我妈每次去医院前都整宿失眠,我们振振有词地安慰她“医生一视同仁”,却丝毫没想过要怎样给她些许安全感。
从小到大,我从脑子里、骨子里,都极力反对老妈,但从没想过她的心灵是怎样的孤寂与不安。或许,老妈真正的需要很简单,就是一点点的温暖,一点点的安心,一点点有温度的人情往来。
看着老妈的皱纹和白发,我感受到岁月的力量,它轻轻流逝,将我们这一对水火不容的母女都变得柔软起来。握着老妈坚硬干瘦的手,我忽然觉得有好多好多话,想对她说下去。责编/诗坤ranbaom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