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不足而相爱,岂若有余而相忘

2015-05-30 19:51周姗姗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爱情

周姗姗

摘 要:《莊子·大宗师》中“相濡以沫”的故事,以鱼为形象做比喻,意在阐释人应当忘记固有观念和形式,体会自然情性的美好。这种“忘”看似淡泊冷漠,却具有深层的力量。本文结合有关人际关系和爱情方面的理解,对“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进行分析,领悟其现实意义。

关键词:相忘于江湖;相濡以沫;忘;适;爱情

“泉涸,鱼相与处于陆,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庄子·大宗师》

“泉水干了,鱼就一同困在陆地上,用湿气互相嘘吸,用口沫互相湿润,倒不如在江湖里彼此忘记。”陈鼓应先生在《庄子今注今译》中如此翻译。而张耿光先生在其《庄子全译》中这样理解:“泉水干涸了,鱼儿困在陆地上相互依偎,互相大口出气来取得一点湿气,以唾沫相互润湿,不如将过去江湖里的生活彻底忘记。”对于这句话的不同解读来源于他们对“相忘于江湖”中“于”字的理解相异。张耿光把“于江湖”认为是“忘”的宾语,“江湖”成了“忘”的对象,因此有“将过去的生活彻底忘记”这种理解。而根据《古代汉语常用字字典》中对“于”的解释:“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和原因等。可以译为‘在、‘到、‘向、‘从、‘跟、‘同、‘对、‘给、‘对于、‘由于、‘在……中、‘在……方面等”,再联系这段话在《大宗师》中的上下文分析,陈鼓应先生的翻译:“在江湖里彼此忘记”,似乎更加接近庄子本义。

1 对“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分析

1.1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

庄子立言,多用寓意。在这里他用“鱼水”打比方,以鱼喻人:泉水干涸了,鱼搁浅在陆地上,在危难之际呼出湿气突出唾沫以互救,精神固然可嘉,但这样与其在陆地上为了不被晒干而互相关切爱护,怎么比得上回到江湖各自游弋来得好呢?在江湖中悠游深水,自得其性,虽然没有患难与共的美誉,甚至会互相忘记,却可以不用担心生命,自由自在。“鱼相造乎水,人相造乎道。相造乎水者,穿池而养给;相造乎道者,无事而生定。故曰:鱼相忘乎江湖,人相忘乎道术。”(《庄子·大宗师》)江湖是适宜鱼生存的环境,道术是适宜于人生存的条件,与其像鱼在陆地上相濡以沫,不如崇尚道术,自由自在地逍遥于自然之境。

1.2 “忘”非不义,适也

“相忘于江湖”中的“忘”帮助人规避是非判断对于本真存在的宰割。因为人经常会对事物做判断、下定义、立规则。例如,我们认为“相濡以沫”是求精神上的提升,“相忘于江湖”就是要功利上的实惠;“相濡以沫”是群体观念为重,“相忘于江湖”就是个人利益优先;“相濡以沫”是要人际关系的亲密,“相忘于江湖”却是要独立个人的自由。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忽略了确定的规则和概念本身就会强化人的头脑中的固执,清晰的逻辑推断也可能简化事物之间的联系,这些都是对世界本来面目的遮蔽。单单就鱼儿的生命而言,可怜巴巴地“相濡以沫”,实在不如盘桓在广阔江湖之中,忘记对方的好处。水塘是否干涸,鱼儿不能选择,人是否陷于是非之争的处境,却全在于你心所选。实在不必为了使“精神可嘉”非得逼自己“身陷囹圄”,平淡中的自由更为可贵。

“忘足,履之适也;忘要,带之适也;知忘是非,心之适也;不内变,不外从,事会之适也。始乎适而未尝不适者,忘适之适也。”(《庄子·达生》)最好的鞋子让你忘掉脚的感觉;最好的衣袋,让你忘掉腰的感觉;心的安适,是忘掉有是非的存在。内心不游移,也不感到外在的拘束,这是做事情时的安适;时时刻刻都处在安适的状态里,连“适”都忘掉了,这是忘适之适。这样看来,庄子的“忘”是高超透脱,而非冷漠离群,“忘”是为了更加“适”。“忘”的最终目的在于重新“存在”于江湖,既然可以重新存在,又怎会不期待重新相会于江湖呢?既然如此,又何必耿耿于怀当初的“忘”?

总的来说,生命之情的妥帖与否只有自己可以体会,一旦进入真正的体会,也就无暇顾及是非了。而这种为了记忆更深刻的遗忘,看似淡泊,情感却实在是更加浓烈。

2 “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的现实意义

在庄子看来,即便是守着“相呴以湿,相濡以沫”的信条,也难以避免鱼儿在干涸的陆地上死去的结局,而正是这种固执坚守各自心中的相对价值的做法,才导致牺牲的悲剧出现。因此,只有在江湖中彼此相望,忘记狭隘的相对价值,才能实现逍遥游。保持每个个体心性的自由,才能营造最和谐的群体关系和最积极的生存状态。

用恋人关系来解释这种“群体关系”。如何在恋爱中不让“泉涸”这一影响恋爱关系的生存危机出现呢?其办法就是“道”。我所理解的顺应爱情发展的规律,就是恋人之间要互相尊重彼此的心性自由,在这段感情里两个人都感觉生活在适合彼此的环境之中,如同鱼生活在江湖之中。因此,这种恋爱关系里不存在严重的生存危机,恋人也不必“相呴以湿,相濡以沫”以致两败俱伤。可万一当“泉涸”这样危及爱情的不幸降临了,比如:我是如此全身心地透射到对方身上,以至于一旦他不再是我期望中的他或者他根本就不想再待在这段关系之中了,我就再也无法抓回我自己,恢复自我。怎样积极应对,创造条件,改变“泉涸”现状?如何在“爱情江湖”中更好相处?在这个过程中,“忘”具有强大的力量。

两个相爱的人彼此在意,占有欲和控制欲便会在两人之间横行,被欲望所操控的关系自然不会是舒适的,于是争吵产生。当恋人之间用一种套话争吵起来,并且都占上风时,争吵实际上不具有任何解决问题的意义,他们只不过是在利用自己占有的语言行使一种权利。争吵意味着大家要轮流来,有你的份也有我的份,如此往返下去,这便是人们婉转地成为“对话”的意思:不是要倾听对方的意见,而是要本着平等的权利分配语言。争吵本身没有大意义,却总是想争得一点意义,双方都想当最后拍板的那一方。最后发言,“做定论”,而一般最后发言的人按照惯例都是占据权威地位的人。例如,教授、法官等。因此,争吵者中的双方都想占据这个位置,所以互不相让。

而这个时候,如果两人中的任何一个人,能够做到“忘”,抛弃自己固执认为的观点,扔掉手里抓握的“打败”对方的“把柄”,少说一句多退一步,忘记争吵中的剑拔弩张,不被自己内心的欲望和情绪所控制,相互包容谅解而不是改变对方,相互欣赏而不是占有,便能使这场语言战争迅速熄火。就如同禅宗大师,当别人要他回答“何为佛”时,他脱去木屐顶在头上,飘然而去;不露痕迹地化解了最后一说,真实无为而无不为。如此,争吵中或许你吃一句话的亏,但却是情感关系中的赢家。

不管是爱情,还是处理人际关系,“相忘于江湖”教会我们的是要不受制于内心的欲望、恶劣的环境和命运,自由地为人生、世界赋予意义。但在世俗生活中,我们习惯于用分别和对立的眼光看待世界,一切事物都被看成了可利用的或供评判的对象,人与人之间就有了隔阂有了对待。产生间隔和对待的根本原因还是人的内心不能安宁,自己给自己设置了种种障碍。如果每个人都在尊重且不妨碍他人的前提下过自己喜欢的生活,那么这种无为就是最大的作为,这种“忘”就是最深的铭记。

参考文献:

[1]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

[2] 叶朗.中国美学通史[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过了期的爱情,可以丢掉吗?
爱情两个字好辛苦
爱情让我们直立行走
荡气回肠的绝美爱情
寻觅爱情
解读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