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材质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优越性

2015-05-30 19:51段亚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环境艺术优越性公共空间

摘 要:陶瓷在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的技术特点和艺术风格,造就了陶瓷发展到如今所有的独特性。陶瓷这个富含实用性、功能性、文化性的材质运用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具有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独特性和优越性。本文从陶瓷材质本身阐述了其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的优越性。

关键词:陶瓷材质;公共空间;环境艺术;优越性

1 陶瓷材质和公共环境艺术空间

在审美多元化的今天,陶艺这古老的艺术门类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并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从传统工艺美术陶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代陶瓷,有了新的创作方向和表现形式。现代陶瓷壁画、雕塑、现代陶艺等被广泛应用于室内外和公共环境中。融合了建筑环境空间的环境艺术陶瓷,不但美化了建筑环境,提升了环境空间的品位,同时陶冶了人们的情操,满足了现代人丰富的精神审美需求。

如今陶瓷材料在公共环境中运用得越来越多,内容涉及室内外公共空间里的各类建筑、景观壁画、雕塑、陶艺墙、主题性景观陶艺等。陶瓷与空间的结合不仅是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要考虑的问题,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现在环境建筑空间和材料实用性结合的思维符合现代设计艺术的理论层面,陶瓷材料广泛的应用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通过艺术、生态环境和人文环境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改善美化公共环境的同时还可以营造地域历史内蕴以及文化氛围,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实现其实用性的前提下使人们有一个良性循环的公共栖息空间。这种源于自然的可塑性材料终究会在公共环境空间艺术中找到属于它的位置,为人们所再度认知。

2 陶瓷材质原料的优越性

作为制作陶瓷的主要原料黏土,石英、长石等天然矿物,经粉碎、成形和烧结而成。在我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有分布,而且存储量巨大,就是这样随地可取、无处不有的泥土为陶瓷材质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广泛应用提供了可行性,而且黏土价格低廉,能够给予更高的容错率。同时黏土具有可塑性,延展性,其甚至可以打制成泥浆,可以提供给设计者各种各样的造型发挥空间。如今的陶瓷有了更细化的分类和特点,除了传统概念的工艺美术陶瓷,更有建筑陶瓷、纳米陶瓷、电子陶瓷、结构陶瓷等。在烧制成型后,具有不氧化、不变形变色、易清洗等特点,陶瓷复合材料的应用在原料上具有别的材质无法比拟的优势。

3 陶瓷材质的色彩装饰优势

几千年的积累和传承使得陶瓷的釉色形成了千变万化的色谱,有类银类雪的白瓷,有类玉类冰的青瓷,有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窑变钧瓷,也有万千组合的颜色釉。陶瓷独特的釉色给设计师无穷的想象空间,能够作为装饰的点缀,也能作为撑住场面的主体。现在技术的进步使得釉色能够做出其他材质同样的效果,如防石材或木材等的陶瓷,甚至在一些表达上超越了原本材质的质感。例如,景德镇的金属釉,不仅表现了金属的光泽,其表面的流动纹理也给欣赏者一种历史的沧桑感,这种浑然天成的表现是其他材质无法媲美的。现代颜色釉的存在也给设计者更多选择,不同的釉色的组合,能够形成不一样的观感。在光和阴影的作用下可以产生模糊状、条纹状或者不规则的效果,液态般的规则纹理可以表现更柔和的天然抛光特性,陶瓷的釉色一旦烧成具有不褪色,耐腐蚀的特性,能够永久保存,其色彩的优势无疑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凸显出来。

4 陶瓷材质的造型优势

陶瓷材质在造型上具有的容错性,兼容性,可装饰性还有独特性是其他材质无法比拟的。陶瓷是由黏土烧制而成,硬度高但可塑性差,但在未烧制之前,它的形状是可以改变的,黏土柔软的特性可以通过泥条盘筑、压制、拉坯、手捏、雕塑等方法成型。相比于石雕,陶瓷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雕刻,而且拥有较高的容错率,后期还能进行修补;相比于金属成型,陶瓷具有耐腐蚀,不变色等特点。陶瓷可以和其他材料混合成型后再进行装饰,景德镇西客站的《昌江之水》雕塑就是运用混凝土和陶瓷结合而成的,先用混凝土成型,再用白色的和蓝色的瓷片贴敷于表面,成为水滴的形状,灵性而富有美感,成为景德镇标志性雕塑之一。

5 陶瓷的实用性优势

陶瓷最早是作为生活器皿使用的,在使用的过程中上升到审美层次。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陶瓷材质能够起到装饰的同时还能带来实用性,古时一些四合院结构的建筑,必不可少的是防火盛水的大缸,在平时是用作养鱼,养荷花,关键时候用作防火。现在其防火功能已经逐渐削弱,但是人们保留了其装饰功能,同时传递着中国文化的庄重,防患于未然。如今公共空间环境里的陶瓷艺术发挥了最特殊的表现性,独特的审美特征和实用价值,无论是在公共环境设计艺术中陶瓷材质本身,还是在作品传达的意蕴内涵上都有很大的优势。从构成陶瓷的自然要素——水、泥、火这样最原始的角度去探求陶瓷的本质,其对于公共环境空间艺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

6 陶瓷材质的文化优势

陶瓷在中国建筑史上和艺术史上的运用源远流长,中国的文明史也就是陶瓷的发展史,陶文化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瓷材质作为一种传统艺术材料,承载了中华五千年文明沉淀,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和内涵,使得其在公共环境装饰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能够轻易地传达文化思想,在某些方面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中国古建筑中的大殿、庙宇喜欢用琉璃瓦进行装饰,因材料坚固、色彩鲜艳、釉色光润,一直是富丽堂皇的代名词,建筑陶瓷材料中流芳百世的骄子。我国早在南北朝时期就在建筑上使用琉璃瓦件作为装饰物,到元代时皇宫建筑大规模使用琉璃瓦,以至沿用至今。瓷器上的绘画装饰是其他材料无法达到的,从青花到五彩,粉彩,瓷砖画,可以装饰各个方面,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也是其他材质无法达到的。景德镇的主干道都有青花手绘陶瓷大灯柱,它代表了一个地方的文化形象。在体现景德镇瓷都传统陶瓷文化底蕴的同时,利用釉下彩、青花高温颜色釉等装永不褪色、易清洗等特点,将传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美化了公共环境,形成了瓷都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陶瓷材质拥有着远比金属、玻璃、混凝土等更加久远的传统历史,目前在公共环境设计艺术中陶瓷材质的应用已经遍地可寻,但是很少把它单独作为一种独特的材料来使用。虽然过去在技术上很多方面无法使用陶瓷来进行装饰,但是综合考虑陶瓷材质的优势,近年来建筑科技方面的发展和陶瓷材质的广泛应用,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陶瓷作为建筑材料应该成为关注的对象。无论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还是其本身特性优势,陶瓷材质对于设计者而言是永远无法忽视的。中国有着深厚而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陶艺传统,继承优秀的陶艺传统,将传统陶艺融入现代建筑,是中国陶艺家们的神圣使命。可以说,将极具民族特色的陶艺应用到现代城市建筑空间,会使当代的公共环境艺术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更具视觉冲击力,更富有生命力。还可以说,将中国传统文化应用到现代城市建筑空间,既发扬光大了中国传统文化,又创造出了一个地域特色文化,更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找到了一条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化新路。

作者简介:段亚(1991—),女,河南驻马店人,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专业,研究方向:传统陶艺与现代陶艺理论。

猜你喜欢
环境艺术优越性公共空间
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本科毕业设计的教学改革研究
水利工程招投标制度下的招标代理探究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