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低成本微电影录音艺术运用的困境与对策

2015-05-30 19:51王超凡赵星宇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微电影

王超凡 赵星宇

摘 要:影视音乐之于电影,早已有更深刻的认识,既具备了音乐的本身属性、时间艺术特性,同时又具有了特殊的文化意义、传播意义。尤其对于当下小成本的微电影来说,录音艺术已经成为影片真实、流畅的关键,而现场的声音录制则是关键之关键。本文通过“信噪比”和“平方反比定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在低成本的前提下,如何使得现场录音价值性、艺术性得到最大化。

关键词:微电影;录音艺术;影视产业

1 录音艺术之于影视作品的重要性

1927年美国华纳兄弟电影公司制作的《爵士歌王》举世瞩目,它的出现标志着电影从此有了声音。发展至今,电影成为了画面与声音相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虽然视觉语言仍然是电影中的主要角色,可听觉语言的辅助作用已然使得与画面难舍难分。视觉语言和听觉语言在电影艺术体系中互动互补,缺一不可,成为了不可分割的整体,声音是电影的第二语言系统。在当今的电影市场中,随着观众欣赏水平的提高,对电影的艺术要求也在不断地提升。微电影作为近年来刚刚兴起的热门行业,它的制作规格也越来越接近于电影。微电影也是电影,只不过它与电影的区别仅在一个“微”字,不过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电影有的,微电影就应该具备。对于微电影制作者而言,相对于早已成熟的视觉语言,想要制作出高水平、符合大众审美的电影,就必须向对待画面的态度一样认真审视电影的第二语言系统。

2 低成本微电影录音艺术之困境

(1)噪声症结难根除。噪音的来源复杂,可以将其大致归结为内部噪音和外部噪音。第一种是元器件产生的固有噪声,电路中几乎所有的元器件在工作时都会产生一定的噪音,晶体管、电阻、电容,这种噪音是连续的,基本上是固定不变的,并且频谱分布很广泛。这种噪音除了改进元器件的材料和生产工艺外,几乎没有任何办法消除,所以说再好的录音设备都会有噪音,但这里噪音的大小取决于使用的录音设备的好坏。第二种外部噪音通常被称为“干扰”,这种干扰可能是电磁干扰,也可能是机械振动干扰,也可能来自温度变化的干扰……总之,都不是器材自身产生的声音。在录音中,录音师在监听器中经常可以听到手机信号的声音,或者是室外街道汽车的鸣笛声,这些问题我们都可以很容易的去避免。可是一直持续出现在声音里的“嘶嘶”声,是让很多拍摄微电影的导演最头疼的问题。有时,我们会把人声调大音量,这时,声音中“嘶嘶”的噪音就会变得更加过分。噪音的持续存在会直接影响观者的观影感受,因为人体本身就对噪音有一定排斥的反应。如果在影片中“嘶嘶”声贯穿始终,观者观影的情绪已经影片的质量都很难上升。

(2)回声困境难避免。在现场录音的过程中回声问题难避免。回声的琢磨不定其实也是有据可循,主要在于录音的地点是否有平行墙或者大面积不吸收声音的物体,这些都是制造回声的罪魁祸首。在录音中,回声会干扰原声,使得原声的清晰度大幅度降低。同时在电影中回声也是一种特殊的使用方式,它多用于神话人物的天外传音,或者是恐怖片中孤魂的说话方式,人物自身陷入回想状态也会使用回声的方式。可是如果一段非以上情况的正常对话,声音出现了回声,容易影响电影情绪的表达,影片的观感和流畅会大幅度下降。

(3)过分倚重后期制作。相信在很多制作微电影的人眼里,后期的弥补作用远远大于润色。话说回来,当一部影片的后期把精力都花费在弥补前期录制的失误上时,那么影片本身艺术性将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录音方面,前期的录制更加重要。因为声画同步,现场录音具有一次性特征。如果噪音与回音在拍摄现场没有避免,这两项在后期制作中也是难以弥补的。对于小投资的微电影与正规微电影的拍摄差距就在资金方面,而在后期制作中消除噪音和回音并不是一项简单的工作,成本相对比较昂贵。

3 解决小成本微电影录音问题的方法及原理

(1)录音设备的考究。在认识到录音的重要性之后,小成本的微电影制作对于录音设备的要求就相应提高了标准。太廉价的录音设备是绝对满足不了微电影的制作。摄像机本身自带的录音设备也满足不了现场录音的要求,因为内置录音系统与机身相连,拍摄远景时不能清晰的收到需要的声音,关键设备是挑杆、话筒、防风罩、麦卡、卡农线以及监听器。在拍摄过程中,摄像机距离与演员距离是不固定的,想要收到清晰的声音就必须借助挑杆、话筒、麦卡和卡农线的组合去接近演员。如果在室外拍摄,大自然的风声会吹的话筒出现很大的杂音,这时就需要防风罩的帮助。监听器用来监听在录音中的声音是否清晰有杂音,是否手机信号的干扰,如果有,则要通知导演,重新拍摄录制。录音机加挑杆、话筒、防风罩、麦卡、卡农线以及监听器是录音最标准的配置。

(2)“信噪比”和“平方反比定律”降噪。噪音与回声是影响微电影声音质量的关键,而声音质量又决定着微电影专业性的高低。对于播放器来说,“信噪比”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参数,它指音源产生最大不失真声音信号强度与同时发出噪音强度之间的比率称为信号噪声比,简称信噪比(Signal/Noise),通常以S/N表示,單位为分贝(dB)。对于播放器来说,该值当然越大越好。在录音中,信噪比的理解与播放器不同。信噪比有两个元素,“信”指的是录音师想要录下来的声音,通常是指演员的对白。“噪”是指背景噪音、冰箱、空调之类的任何噪音。这个比值也同上面所说的一样,比值越高,也就是“信”越强“噪”就越低,录出的声音也就越干净。平方反比定律是一个物理学定律,如果任何一个物理定律中,某种物理量的分布或强度,会按照距离源的远近的平方反比而下降,那么这个定律就可以称为是一个平方反比定律。通过“信噪比”和“平方反比定律”,将话筒距离演员越近就是消除噪音的最好方法。在拍摄微电影的过程中,在保证不穿帮的前提下把话筒尽可能地靠近演员,录音机会接收到更多的人声和更少的噪音。所以不论是在嘈杂的环境中还是回音很强的房间中,把话筒靠近演员就能解决问题。因为投资有限,要用技巧去设计如何将话筒尽可能地接近演员同时保证画面不失美感。

(3)降低回声和场景的选择。话筒尽可能地接近演员只能解决一般的回音问题,想要彻底的清除回声就需要找到回声的根源,即场景的选择。回声是声音碰到不吸收声音的大面积物体反射而来的,平行墙和没有吸收声音的物体会使房间成为回音房,在这样的房间拍摄会给录音带来很大的难题。如果房间中有床、沙发、窗帘等可以吸收声音减少声音反弹的物体,那么这里回音就会变小,适合拍摄。所以在空旷的场地就不需要考虑是否有回声这一问题。通过解决回声问题,我们可以发现在选择场景时必须要考虑到是否适合录音。场景的选择不仅要满足剧情和美观的需要,是否适合录音在选择场景的比重绝不亚于前面两者。

4 结论

微电影的声音是衡量影片专业性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小成本的微电影制作更应该重视起录音艺术的质量,将影像系统和声音系统作为整个影片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考究其声画现场捕捉、摄制中所有技巧性、创新性之问题,在影像优美、剧情扣人心弦的基础上又将噪音与回声做到了合理的规避,那么一部优秀的微电影便公之于世。

参考文献:

[1] 韩小磊.电影导演艺术教程[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9.

[2] 路易斯·贾内梯.认识电影[M].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7.

[3] 王红霞.影视声音基础[M].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微电影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品牌营销传播策略分析
以微电影《调音师》为例谈中国微电影在叙事上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