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恬心”走天下

2015-05-30 10:48:04王耀光
中老年健康 2015年8期
关键词:老歌胸襟类人

王耀光

我的为医思索:一首老歌触动了我

我无意中在电视里听到一首老歌,其中有一句唱的是:“天涯在何方?一个人,一壶酒……”这句歌词一下打动了我。我问自己:作为一名中医医生,从业的乐趣或最高境界是什么?能不能像歌词描述的那般潇洒, 陶醉在自己所构想的聿福情景中?思考良久终有答案:全身心地投入对患者的临床诊疗中而心无旁骛,正如古圣贤所云之“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这是我憧憬的工作的最高境界。在此过程中我自然忘却了身心的烦恼和世事的烦扰,且在看着疾病缠身的患者一个个健康起来时内心获得成就满足感。这是工作给我的回报,也是我眼中的幸福。

“自古中医多长寿”,原来如此

由此我联想到了古代和近代著名的“大医们”,他们要么具备精湛的医术,要么具备悲天悯人的心怀。凡此大医均有海纳百川般开阔的胸襟、菩萨怜悯的心肠、“医圣”张仲景般精湛的医技,还有“药王”孙思邈对待病患无论高低贵贱、长幼妍丑,均一视同仁的平常心态。而凡此大医不仅为患者所拥戴,也无故于病疴,寿命均较长,所以有云“自古中医多长寿”,很大部分得益于他们的胸襟、心态。

看诊静,生活更静

社会发展促使着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为何还有人生活在忧虑之中,心态总是浮躁,甚至迷失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我们的内心能平静吗?

以我——一名医生为例,诊病之时求二“静”:一为外界环境的静,无喧嚣之声,这样才能保证诊疗过程不被外界所干扰,专注于看病;二为内心的平静,不把生活中的烦恼带到工作中,心无旁骛,安神定志,无欲无求,时刻将患者的健康放在第一位,如同练气功与佛教修行里那般排除一切干扰,回归内心最朴素的平静。对世事保持一颗平常心,不受世俗之干扰,不为金钱和名利所累。

内心的平静体现着中庸思想。我理解的中庸,一是待人宽厚,不争一时之得失;二是面对得失时心态平和,重在过程努力,至于结果是否如意,都坦然接受,即使失败也能积极调整心态,做到“尽人事、听天命”;三是养生保健之“中庸”,脾气性格平和,不急躁易怒,不太过压抑,广交朋友,多参加活动,培养兴趣,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多专注于自己喜欢的事情,不仅可以找到宣泄情绪的途径,生活也会变得轻松纯粹。

大怒、隐忍,大多与健康无缘

一个人如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以中庸平和的心态面对生活,生病的概率亦会降低很多。古医籍《黄帝内经》道是:“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拿我自己来说,平时工作虽然繁忙劳累,但每年常规体检一直合格,我想这与自己平和的心态分不开。

有些人性格较为暴躁,遇到一点小事就暴跳如雷,这类人较易得慢性胃炎、高血压、心绞痛等疾病,也经常会有胸痛、反酸、胁痛等症状。我在临床中遇过一位中年女性,由于大怒而出现一时性失语(暴喑),通过心理疏导和针灸才恢复语言功能。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相反,有些人太过压抑自己,不懂得释放情绪,遇事通常只知心里嘀咕,这类人较易得抑郁症、失眠、偏头疼等疾病,同样困扰生活。

肺腑之言:我眼里的幸福

保持中庸平和的心态对健康极为重要,如文学家范仲淹所言“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平和安静的内心,可以避免诸多疾病的侵扰。于我而言,幸福是平淡岁月里对生活的热爱,是对琐碎温暖生活的知足,是与家人共同度过的珍贵岁月,是与友人一路经历的聚散离合,更是对中医事业的热爱与坚持,让我在救死扶伤的道路上勇敢前行、始终坚守。

猜你喜欢
老歌胸襟类人
新的开始
一首老歌
青年歌声(2019年9期)2019-12-07 20:59:04
5类人跟泡脚“八字不合”
我们为什么喜欢“老歌”
奇闻怪事(2018年12期)2018-12-08 02:32:12
宝刀未老
航空世界(2018年10期)2018-07-04 09:40:20
怀念老歌
民族音乐(2018年6期)2018-01-24 15:11:13
口头禅暴露性格
宽阔的胸襟
书画家要有胸襟气度与人生境界
中国篆刻(2016年12期)2016-09-26 07:43:33
Ⅵ型类人胶原蛋白基因COL6A2的克隆及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
食品科学(2013年9期)2013-03-11 18: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