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美国动画电影中的“中西合璧”

2015-05-30 10:48刘文菁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刘文菁

摘 要: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不断融合、演化、发展,逐渐形成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和美学观。以《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为代表的美国动画,以动画的形式用美国人的思维诠释了对中国故事以及思想的理解。本文分析了中国题材美国动画中的中国元素的运用。

关键词:美国动画;花木兰;功夫熊猫;中国元素

无论是中国书法篆刻还是中国武术、京剧脸谱等艺术形式早已被刻上中国烙印走向世界舞台。迪士尼和梦工厂作为美国典型的动画公司,分别在1998年完成了《花木兰》,2008年完成了三维动画《功夫熊猫》,以中国故事和中国形象作为商业动画的新灵感,成功诠释了美国人眼中的中华文明,也赋予了美国动画新的元素和激情。

1 美国动画感官设计中的“中西合璧”

1.1 角色造型的中国风

迪士尼动画作为美国动画的先锋和代表,成功的动画片中有一大部分来自改编经典童话,从早期的《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木偶奇遇记》到90年代的《人猿泰山》《小美人鱼》,再到汲取不同民族的传统故事的《花木兰》《埃及王子》,迪士尼的动画师对人物造型的设计一直延续着简单、唯美的风格。在中国传统故事《花木兰》中的木兰却是一个黝黑、浓眉,有着单眼皮、吊眼梢的女孩,这样的设计与东方审美大相径庭。而这个动画形象的原型恰是西方人眼中的东方美人刘玉玲。显然,动画师从西方人的审美角度赋予了木兰他们眼中的东方美。

十年后梦工厂的三维动画《功夫熊猫》吸引了来自世界的目光。从片名便知这是中国国宝大熊猫和国粹功夫的故事。主角阿宝虽与中国人心中温顺、可愛的熊猫稍有出入,但憨态可掬,贪吃幽默。其他的形象如老虎、螳螂、仙鹤、猴子、蛇也都是根据中国功夫中有代表性的几种拳法,用象征的手法来设计的。片中的大师——乌龟,在中国的文化中是“长寿”的象征,而在动画中其沧桑感表现在他感悟到天人合一的人生哲学。可见导演马克·奥斯本对中国文化也是下了一番功夫的。

1.2 配饰中的龙图腾文化

图腾文化是我国人民在几千年的生产实践活动中创造出来的装饰艺术。图腾的中心主题是“吉祥美好”。在动画片《功夫熊猫》和《花木兰》中,龙纹的图腾不止一次地出现在动画的设计中。“龙”是虚构出来的神兽,在中西方的文化意识中对“龙”有着不同的理解,中国人认为龙即神圣、高贵的象征,掌管水务,统治者多以龙自居,它是权力、神圣、祥瑞等多种意义的综合体。与之相反的西方龙(dragon)通常指以邪恶的、强大的火龙居多。正因为东西方的差异出现了《花木兰》里配角——“木须龙”,作为动画片中的调味剂,起到调节气氛、增添动画片整体幽默感的作用。但追溯中国历史渊源,“木须龙”的设计就与中国的龙图腾文化产生了神奇的碰撞。了解文化才能更好地为文化服务,《功夫熊猫》中的“龙”出现在宫殿的天花板、柱子以及地面上,是神圣、庄重的象征,可见导演马克·奥斯本在动画的前期做了大量研究的工作。

2 美国动画中的中国艺术

2.1 中国武术

中国武术是中国的国粹,是我国民族体育的精髓,几千年来人们用以锻炼身体和自卫。中国功夫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很早就传到了国外,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空手道、泰国的泰拳等拳法都深受中国武术的影响,而在西方更是掀起了“功夫热”的浪潮。中国题材的动画片更少不了对中国功夫的表现。在动画片《花木兰》中,将士们操练习武,反击匈奴侵略,木兰用自己的智慧和胆识击退了匈奴的紧逼,这里对武术的理解更多的是一种英雄主义的无畏和智慧。而在《功夫熊猫》中,当太郎和阿波发现最终的功夫秘籍竟是一本无字天书时,整部动画对功夫的领会就变得显而易见了,那就是“无招胜有招”的武术境界。

2.2 中国书法

中国书法也是中国符号化的代表,是黑白组合的构成艺术,从甲骨文、金文演变而为大篆、小篆、隶书,到东汉、魏、晋时期,草书、楷书、行书诸体基本定型,书法时刻散发着古老艺术的魅力。木兰从军的故事发生在北魏时期,当时盛行带有隶书韵味的魏碑体。在动画片《花木兰》中选秀的情节中可以看到木兰手掌上的小抄用类似魏碑的书体书写,但又类似于日本文字;木兰入祖先祠堂的石碑上的文字是采用大篆书体书写,而大篆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常用书体,距北魏有约六百年到一千多年的时间。《功夫熊猫》中,仙鹤写过一个“禅”,一方面文字自身的意义具有一定的指向性;另一方面文字有传达情感的作用,而书法情节的设计为故事增色不少。

3 美国动画思维的“中西合璧”

3.1 中西合璧的美式幽默

中国人是内敛的,中国人讲故事喜欢用反讽的风格,不会一目了然地讲笑话。譬如大家熟悉的《三个和尚》,道理很深刻,但不直接告诉你。美国人喜欢通过夸大角色动作、加强视觉冲击力来表达幽默。例如,《汤姆和杰瑞》中主角的动作弹性很大,感官性很强,可以说美国人是奔放的。《功夫熊猫》中,阿宝的性格中有中国人的内秀,经过美式幽默的含蓄铺垫,自然且不经意流露,同时也融入了美国人的奔放与疯狂,不然怎么会做出为看功夫点燃爆竹让自己飞上天的壮举。

3.2 美国精神与道家思想

美国商业动画通常会散发“真、善、美”的气息。《花木兰》和《功夫熊猫》中都充斥着正能量,美国人的热情、勇往直前的精神始终贯穿在以中国故事为题材的动画中。《花木兰》中,木兰从选秀的失落到切断长发,换上戎装,替父出征,她的身上不仅继承了中国文化中忠孝的观念,也饱含证明自己潜质的信心。但她在剧中说,也许这是为她自己,又表现了美国人崇尚独立和自由、不断开拓进取的精神赋予了美国动画乐观、幻想的特点。在《功夫熊猫》中,无字的“神龙秘籍”,阿波爸爸的秘方都阐释了“无即是有,有即是无”、“天人合一”的道家观点,而这个观点与美国思维的追求真我、自我超越的精神相辅相成,而演绎出中西文化糅杂的现象。

动画艺术,是商业也是文化。美国的中国题材商业动画潜移默化地将本土的美国精神植入中国风的主体内,得到的不仅是可观的票房,更是文化的疏导与融合。中国文化的魅力不仅仅存在于其承载的表象,要继承和发扬必须理解和深入中华文化。对于中国动画人,中国动画的发展并不缺少好的故事与内涵,更需要中国动画人超越自己的勇气和信心。

参考文献:

[1] 李铁.美国动画史[M].北京: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

[2] 马华.动画创作中“中国风”的“变”与“不变”——《花木兰》与《功夫熊猫》给中国动画创作的启示[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9(6).

[3] 赵仕才,杜洁.论《功夫熊猫》的中国意蕴[J].电影评介,2008.

[4] 吴冠英.动画造型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