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间装饰工艺美术的奇葩

2015-05-30 10:48何召锋
艺术科技 2015年8期
关键词:制作工艺

摘 要: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资源丰富,标本艺术的源流较早,民间艺术标本制作工艺、传统造景与制作工艺特点鲜明。一方面,我们要对传统民间标本艺术工艺进行创新;另一方面,对民间传统标本艺术工艺作坊的运作、发展传承及步入产业化的研究也是重中之重。

关键词:标本艺术;制作工艺;传承研究

1 中国传统标本艺术的源流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工艺美术与社会生产发达。当人类开始捕获到野兽作为食物时,他们发现兽皮不仅可以用来遮衣蔽体、挡风御寒;还可以用于祭祀。随着时间的推移,保存皮张的技术得到改进,对动物皮毛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兽皮剥制加工者已成为当时部落中最重要的成员之一。我国的艺术标本制作是从19世纪开始,从俄国传入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工匠们先把兽皮缝起来,再把毯子、棉花等填充物塞进去,现代标本制作术正是从这种填充式标本演化而来的。在制作技术上已有了很大进步。源于中国北方的标本刘家,与源于中国南方的标本唐家被称为中国标本制作传统技艺领域的两大世家,素有“南唐北刘”之誉。

2 国际标本艺术产业的发展现状

标本艺术最早是从英国发展起来的,至今已有三百余年历史。[1]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时代的贵族阶级收藏艺术标本蔚然成风,促进了标本艺术技术的发展。使个人收藏、兴建博物馆成为时尚。近50年来,欧美诸国,随着新技术新材料的改进和发展,标本艺术制作技术已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实现了产业化、艺术化、规范化的转型,保养维护也变得简便。标本艺术已经成为一个大的产业,从博物馆走进了寻常百姓家。目前,标本艺术最成规模的是美国、德国、英国、澳大利亚和南非。其他各国,虽规模上不及,但技术上并没有太大差距。美国是当前标本制作产业化、规模化、艺术化最完善的国家。美国世界标本大赛(The 2007 World Taxidermy Championships),就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应运而生的。该赛事每两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十五届,是世界最高水平的艺术标本赛事,也是全世界标本制作者交流的平台。2007年4月17日至21日,由中国北京标本艺术家肖方领衔制作的“兔·和谐”作品首次代表中国参加了比赛,就荣获了三等奖。此次作品在遵守世界标本大赛规则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加入了更多的中国元素,使作品更具中国特色,在整个展会上独树一帜。用大会评委的话说:给欧美一统的标本界吹来了一股中国风。虽然我国的作品在技术上还有差距,但以中国深厚的艺术与标本艺术结合,假以时日相信很快能走出一条中国特色之路。这次的参赛作品也全部采用了目前标本制作最流行的技术,在技术上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同步。这无疑对推动艺术标本在中国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3 中国传统标本艺术的制作工艺

标本艺术是再现死亡动植物形象的一门工艺。标本(specimen)一词的英文来源于古希腊语,意为“运动着的皮张”,实际上就是利用工艺将死去动植物的皮毛、羽毛、根茎、枝干和骨骼进行技术加工处理后,安放在骨骼与身体模型上面,重塑它们活着时的形态,既让它们栩栩如生,同时又能永久保存。现代艺术标本制作术是一门将艺术、木雕、石雕、根艺、化工和模具铸造等不同学科和技术融合在一起的精微工艺。主要以自然的动植物(包括动物、鸟类、石材、树身、树瘤、竹根等)的自生形态及畸变形态为艺术创作对象,通过构思立意、艺术加工及工艺处理,创作出动物、植物、器物等相结合的艺术形象作品。标本艺术制作工艺与程序主要包括:选材、脱脂处理、去皮清洗、脱水干燥、定型、精加工、配淬、打蜡、着色、上漆、造景等十几道工序。制作工具与材料除了解剖刀、剪刀、刮刀、镊子、电钻、钢锯、注射器等基本常用的工具外,还需要准备规格各异的铜丝、白胶水、地板蜡、硅胶、橡皮手套、标本台板和大小不等的玻璃缸、量筒、玻璃棒、烧杯等。[2]工艺是一个技巧性的东西,既要有手艺的技巧,又要有对自然的理解与感悟。作品注重自然美与艺术美的和谐结合,只有如此才能产生一件具有精、细、雅、奇为特色的优秀标本艺术作品。

4 中国传统标本艺术的传承与发展

目前我国标本艺术的发展状况与今后的传承总体情况不乐观、不理想,大背景在于整体环境的恶化、动植物资源的减少、法律法规的制约、生产成本的大幅提高、人们审美心理的改变,以及现代市场经济颠覆性的改变等诸多因素,造成了今天标本艺术所面临的严酷的现实问题。身怀绝技的民间艺人在新的市场条件下,承传无序,自生自灭,民间绝活将面临失传;从整体上看,民间工艺美术的研究与保护仍属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对于艺术标本领域,无论是政府资金支持投入还是管理政策帮扶措施都很不到位。主要表现在:第一,保护意识不强,重视不够。各级地方政府对民间艺术的保护意识不强,工作缺失,没有开展普查工作。有的区县由于不重视,“非遗”申报成为空缺。第二,专业人才匮乏,队伍不专。各市县“非遗保护中心”基本上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缺乏专业人才和骨干。工作人员大部分是应急上岗。他们对业务不熟,更谈不上专。第三,制度措施缺失,后继乏人。“绝活”带有强烈的个人特征,形式上更具有原发性、底层性、民众性和通俗性,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精神和价值取向。一是传承人年龄普遍偏大,年轻人不愿学,学了以后也难以为生。二是艺术标本许多传统技艺和艺术表现形式,已逐步遗失或失传,给抢救和传承带来了一定困难。第四,政府和行业协会资金投入不足,发展困难。市县财政没有“非遗”保护工作经费预算,严重影响了做好这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民间传统工艺作坊的运作、发展及步入产业化的研究,[3]几乎是空白。在传统与现代交会点创新,中国民间工艺美术标本艺术传承与发展的关键在于:要适应新的时代特征,进行创新;创新不能脱离传统,承继其传统“文脉”,创新要务实。继承传统,在很大程度上要在新的生活环境中重新选取、吸取现代养分,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界范围内,传统民间艺术才能焕发青春。民间艺术是浸透了特定地域文化的民间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极其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传统工艺美術艺术标本的制作工艺与发展传承研究亟待加强。保护传承和发展民间艺术,是我们十分紧迫和不可推卸的历史责任。

参考文献:

[1] 郑作新.动物标本制作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 [J].书画艺术,2012.

[2] 何召锋.艺术标本在装饰设计中的造景研究与应用[J].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1).

[3] 陶思炎.民俗艺术学[M].南京:南京出版传媒集团南京出版社,2013.

作者简介:何召锋(1971—),男,湖北荆州人,美术学硕士,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高级工艺美术师,研究方向:装饰设计。

猜你喜欢
制作工艺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