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孝梅 张丽娜
摘 要: 黄镇先生用纪实性速写的形式记录了亲历的长征,《长征画集》是研究长征的难能可贵的纪实性资料,其中长征至贵州的重大历史事件都记录在内,是早期红色题材美术的代表性作品,因此研究先生记录长征的美术作品具有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黄镇;红色题材美术;美术作品
一、综述
对于红色文化的界定,学界普遍认可的观点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封建统治、驱逐侵略者、建立新中国的过程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红色题材美术即是伴随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过程产生的。大量红色题材的美术作品的创作是产生在新中国建立以后,新中国成立之前的红色题材美术创作以黄镇先生的《长征画集》为代表。
长征艰难困苦的战争环境下创作的美术作品,主要是主题鲜明的宣传画,其次还有标语画、诗配画、壁画、刻画、缎画、书刊插画等形式,多出自红军战士之手,特色是形象突出,号召力强。亲历长征并用画笔记录长征的代表是黄镇和廖承志两位先生,其中黄镇先生的《长征画集》最为突出,它以速写纪实形式记录了真实的长征,后来被多家出版社多次出版,长征经过贵州省的事件便包含在黄镇先生纪实性的红色美术作品《长征画集》之中。
二、黄镇先生以贵州红色题材美术作品的创作背景
黄镇,安徽桐城人,是刘海粟先生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外交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和文化部部长等职务。就读过上海美术专科学校和上海新华艺术大学,他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长征途中,先生用画笔描绘了红军从渡湘江到爬雪山过草地、抵达岷县等长征途中的人和事。可以说黄镇先生是最早用画笔记录长征的艺术家,先生的美术作品是我们今天了解红军长征最直观真实的图像资料。
据黄镇先生回忆:“当时,什么印象深,触动了自己的感情,就画下来。”黄镇先生在长征期间所绘的作品正如他所说,是在艰苦环境下以速写的手法、漫画的形式记录了长征。作品出版了多次,最早是1935年在上海出版,名为《西行漫画》。建国后1962年、1977年、1982年、1986年曾先后四次以《长征画集》之名重新改版刊印。1987年又出版了普及本,并以英、法、日等外文版出版发行,受到海内外读者的广泛欢迎。从各家出版社不同年代出版的《长征画集》来看,自1938年第一次出版以后至2006年间,《长征画集》经由四家出版社先后出版了10个版本,《长征画集》得到多家出版社的多次出版的情况,说明先生描绘的长征精神所具有的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长征画集》为中国漫画、中国新闻漫画的发展开辟了一种新形式,其卓越贡献为中国革命史、中国美术史、近代美术史奉献了丰厚珍贵的资料。黄镇先生取材贵州红色题材的美术作品特色如下。
三、黄镇先生《长征画集》及
其取材贵州红色题材的美术作品特色
黄镇先生在长征途中的美术作品描绘了长征途中红军的战斗和生活,同时也描绘了辛勤的各族劳动群众等。由于长征条件艰苦,受绘画时间和材料等的限制,体现出以下几个共性——艺术手法单纯,构图简洁,主题明确突出。
(一)黄镇先生《长征画集》中取材贵州红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
黄镇先生《长征画集》画幅有24幅,分别是:林伯渠同志:夜行中的老英雄;过湘江;遵义大捷;贵州苗家女;川滇边干人之家;贵州、四川的干人儿:背盐人;彝族向导;红军彝族游击队;安顺场;泸定桥;炮铜岗之夜;翻夹金山;下雪山的喜悦;在藏族的村寨里;三种锅;牦牛;草叶代烟;磨青稞;烤饼;背干粮过草地;草地宿营;草地行军;董振堂同志;到了岷县哈达铺。其中描绘红军长征中经过贵州的作品有“遵义大捷”、“ 贵州苗家女”、“贵州、四川的干人儿:背盐人”。可见《长征画集》内容选取代表性的事件、人物、场景组织画面,群组会议、战斗,个体人物,人物和场景都是作者入画的素材。
《长征画集》的内容包括长征途中红军的生活、行军、战斗的情形,长征途中红军与各族人民的融洽关系。长征至贵州省的内容最重要的就是闻名中外的遵义会议所在地的获胜的战役“遵义大捷”,描绘在贵州境内的内容还有质朴勤劳的贵州少数民族。每一幅画面展示的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热爱祖国、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这就是《长征画集》之所以感动无数国人的魅力所在。
(二)黄镇先生《长征画集》中取材贵州红色题材美术作品的特色
构图方面,构图形式主要有横幅和竖幅两个类型,横幅构图主要表现群组人物、人物与场景的组合和风景,此类构图在视觉上产生一种开阔之感。横幅构图有“遵义大捷”,“过湘江”,“安顺场”;竖幅构图在《长征画集》中主要表现单个站立的人物或单个人物与简单场景的组合画面。竖幅构图表达内容简洁,突出主题人物。在构图布局上,《长征画集》承继了中国画诗书画印相结合的文人画风格,多数画幅画面呈现出图文并茂的传统,字体根据画面内容灵活变动位置,这个变化变通了传统文人画的固有的诗画布局结构,不再出现传统文人画颂扬的托物寄情的以柔为美的状态,而是书画与现实紧密结合,以书画为载体,抒写救国救民的精神内涵。从这个层面上讲《长征画集》开拓了现代文人画变革的新风尚,把传统文人画与救国救民的革命结合起来,所以《长征画集》为传统中国文人画注入了新的血液,为文人画拓展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造型技法方面,《长征画集》不讲求华丽的绘画语言和装饰技巧,以朴素简单的造型塑造了长征路上的红军与各族人民及大好的祖国河山。主要以线造型为主,线面结合,用笔流畅,每一幅作品的线条造型各具特色。轻松的线条和坚实的块面写实性再现了长征中战争环境的残酷、军民团结的感人场面、沿途祖国各地的美好山河,在作者的笔下体现的是不畏艰难险阻挽救国家民族命运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作者把美术创作与挽救党和国家伟大革命联系在一起,所以这就是《长征画集》自第一次出版以来到现今一直感动世人的原因所在。
表现红军长征至贵州境内的作品“遵义大捷”、“贵州苗家女”、“贵州、四川的干人儿:背盐人”几幅画面,其作品艺术特色与整个画集统一。“遵义大捷”,描写的是1935年2月18日,红军二渡赤水、重占遵义,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利,作品表现了红军战士友好的对待被俘的数千国民党军官兵的情形。画幅以横幅画面表现了数千人的场面,构图平衡稳定,画中人物疏密结合,用短线条寥寥几笔勾勒出台下密集的人物。对俘虏宣传的红军则用了面的造型方式,主席台的两个人物与台下众多人物形成对比,重心落在了在画面中宣讲的红军,使重点人物更有一种力量感和感染力,为长征中的第一个大胜利场面留下了一份珍贵的历史史料(图一)。“贵州苗家女”(图二)、“贵州、四川的干人儿”(图三)描写的是融洽的军民关系和当地的民俗民风,画面只选取一两个人物重点描绘,不添加场景,“贵州苗家女”抓取人物特征准确,线条、块面的结合造型,记录了当时民族生活状况及民族服饰特征,是难得的民族风俗史料。“贵州四川的干人儿”则是采取有力度的线条和块面结合的方式塑造了结实阳刚的男性人物,不添加背景,突出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
四、结语
黄镇先生以长征题材为主题创作的红色美术作品,在艺术表现方面综合了中西方绘画的手法,结合了中国传统文人画与现代环境下的艺术的语言,歌颂了中华民族反帝反封建的历史,开启了一种新的艺术表现形式。由此黄镇先生引领的长征题材的红色美术创作拓宽了现实主义作品的表现空间和力度,为美术史发展的多样性提供了一种新的样式,为中国美术史开辟了一种新的艺术风格和艺术表达方式,所以以黄镇先生创作的以长征为主题的红色题材的历史纪实性绘画,在研究中国近代史、中国美术史及中国近代美术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参考文献:
[1]钱君陶.长征图谱[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2.
[2]黄镇著.长征画集[M]. 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1962.
[3]刘云.中央苏区的美术创作和黄镇的长征漫画[J],新文化史料,1996,(05):10-19.
[4]刘一丁.黄镇,用新闻漫画记录长征[J],新闻实践,2004,(10):62-63.
[5]李安葆.黄镇在长征途中的艺术创作[J],党史文汇,2001,(09):18-20.
[6]余宁.长征途中的珍贵画卷[N],中国艺术报,2006-04-21:001.
作者简介:
牟孝梅,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博士,主要从事少数民族(民间)美术、红色美术等的研究和教学。
张丽娜,遵义师范学院美术学院教师,主要从事艺术设计、民间美术、红色美术的研究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