狠狠红
以情爱为人生的动力,在一次又一次的高峰体验里接近自己,别慌着把自己嫁出去。
倘若你今年26岁,单身无对象,周迅是你的表姐,在早餐餐桌上,在稀粥和油条之间,你妈妈将假装漫不经心地提起她:“你表姐和你说了没?听说她又谈了个男的,还是个美籍华人,也是个演员,比你姐还大几岁。你说你姐啊,今年也40岁的人了,谈了这么多年恋爱,就没个定的,这个还不知道能成不,估计你姐是不打算要孩子了,这个年龄恐怕也不合适了。”
你把油条塞进嘴里,含糊其辞地想赶紧开溜。但你妈妈不打算放过你,她盯着你的眼睛,做最后语重心长的叮嘱:“你可千万不要像你表姐啊,该结婚的年龄就应该结婚了。”
如果章子怡和赵薇也是你表姐,你妈的谈话会更长一些:“你看看章子怡,我和你说,女人太强也没用,最后不是就找了个汪峰?都离了两次婚,带着孩子,也很不靠谱。”提起赵薇,你妈就很满意:“还是赵薇懂事,不声不响地就结了婚,生了孩子,什么都搞定了,事业又有成,这样多好。”
虽然,周迅、章子怡还有赵薇都不是你表姐,不过,在你的表姐里也许能找到类似的对应——其中那个被妈妈们非议最多的,一定是那个总在谈恋爱但是一直也不结婚的“周迅”。尤其是在日常生活里,没有人戴着明星光环,没有那么多来自于他人的带着投射和仰望的爱慕,评价女性的标准就更为简化——对于男性来说,所有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耍流氓;对于女性来说,所有不以结婚为目的的恋爱,都是不自重。
还好,周迅是明星。因为是明星,所以拥有一定的豁免权——与艺术家类似,明星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上,被归为“另一些人”,可以免于被追究。也因为他们某种程度上有能力躲避开类似于这种来自七大姑八大姨评价的焦虑,过一种更忠于自己的生活。于是,他们的存在,也提供了一种可以过滤掉部分噪音的人生样本。
周迅提供了一个明星里难得坦诚的样本,她的每一段情史都能找到公开报道——艺校毕业,进入了省邮电艺术团,为了追随当时的恋人、窦唯堂弟窦鹏,她来到北京,成为北漂。其后是贾宏声、朴树、宋宁,虽然职业各异,但全都是有着一颗摇滚心的酷帅男青年。然后是李亚鹏——当时的李亚鹏,正处于剪去长发摘掉耳钉告别摇滚青年、变成现在这样一个热爱谈慈善谈事业的中年男人之间的阶段,对于周迅的吸引力,也并不难理解。再之后,周迅告别了那种对音乐青年的审美趣味:李大齐是造型师,王烁是富二代,但无论对方是什么人,她的方式都一如既往,舍身地投入,哪怕最后摔得稀巴烂。杨澜在采访中问她:“会不会下次学得聪明一点?”她回答“不会。”“想学吗?”“不想”。
“不会”和“不想”的原因是,若非如此,则不能抵达自己——抵达自己是如此艰难的事情,它要求你剥离掉人生来的种种不自由,剥离掉来自他人好意的劝诫、恶意的压榨,甚至,剥离掉文明——像高更抛家弃子来到塔希堤岛那样,做一个野人,一个土著人。抵达自己,远比抵达成功更难——那些,都不过是沿途,而自己,才是永远的彼岸。
以情爱为人生驱动力,在一次又一次的高峰体验里,接近自己,认同自己,然后触摸到这个世界,将自己融入这个世界——这是周迅的生存之道。这种生存之道,其实也谈不上多么了不起,只是够忠于自己而已。
有些人以情爱为人生驱动力,有些人以征服为人生驱动力,有些人以焦虑为人生驱动力,甚至,虚荣、自私亦是一种驱动力——修真小说里的修炼体系,通常会把修炼之道分为大道和小道。大道亦有千千万万条,只要够笃定,够坚持,最后也都能得道升天。而如今,我们可以对40岁的周迅第8次公开恋爱报以诚挚祝福,那是因为,她职业上的成功,“她的道”被认为是一条大道。
比起能看得到的周迅式的人生,这个世界更多的是那些不被认同的,或者是,把自己过得一团糟、职业上也未能获得成功的人生。那些,都只能成了餐桌上,各种“你千万不要像她一样”的表姐和表弟们,而已。
编辑 尼尼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