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艺术家“小鲜肉”个性登场!

2015-05-30 21:53霜叶
财富堂 2015年8期
关键词:小鲜肉艺术家创作

霜叶

2015年7月4日,Mao Space举办了四位年轻艺术家的群展“‘四是而非”。不大的空间乌泱泱挤满了人,但丝毫不沉闷,因为一张张全是年轻鲜活的水蜜桃般的面孔。不知道有多少艺术展绞尽脑汁希望吸引更年轻的族群,花样百出却收效甚微。而这里聚集的,全是年轻人,相同成长时代背景的人才能互相解读,这是多么简单的道理。近期关于90后藏家、90后艺评人、90后艺术家的大小新闻不断被关注,无不昭示着90后将渐次登场艺术圈,无论有人对此是期待、惶恐还是无感,都丝毫无法改变或阻挡他们的步伐。

联展第二季先脑补一出热血青春剧

时间倒带到一年前,2014年8月9日下午三点半,“这是一个很棒的展览!”于上海明圆美术馆隆重开幕。本次展览共有九位艺术家,李季、秦天翼、江立宁、李政钟都在其中。展览作品类型包含了油画、坦培拉、综合材料、装置、摄影、多媒体影像等多种艺术形式,并且包含了设计、时尚与音乐的元素。还邀请同样是90后的知名音乐团体“L.S.D.厂牌”专门制作了展览主题曲。

这次展览引起了不小轰动,展览的名字和九张青春的面庞一样,散发着初生牛犊的勇气和骄傲,猛地绽放在了大众面前,对行业内的冲击大过对市场的冲击,许多业内人士当时的评价是“你们还挺猛的”。

那次来势汹汹的亮相其实已经准备了很久。在2013年的时候,李季就有了找90后艺术家群展的想法,当时,李季是华东师大艺术系的研一学生,常年在画廊等艺术机构的兼职经历让他比同龄人更早地明白这个行业的规律,加上已经渐渐显现的形成环链的人脉资源,他感到是时机了,于是开始寻找志同道合的年轻人,“90+白皮书计划”已经在他心中逐渐成型。回到母校问本科的学弟妹们,有没有“厉害的同学”可以推荐,于是乎,秦天翼出现在李季的“招贤纳土”名单上,坊间给秦天翼的冠名是“狂人”。

李季拥有一套自己的热血理论,不一定是经得住推敲的真理,但绝对新鲜具有煽动功效,尤其针对90后的同类,经典台词是“90后最重要的是什么?要抱团!”一举成功俘获了“狂人”秦天翼,据李季说,他俩的第一次会面是以两人都双眼放光充满力量作为结尾。秦天翼加入后,再寻找更年轻的学弟们时,推荐名单一致指向大一新生江立宁。这似乎是热血漫画惯用套路 带着主角光环的众人被命运选中,承担起追求梦想的责任。所以李季的热血同样成功感染了江立宁,这又是一个以双眼放光作为结尾的“抱团”故事。

想象着这样的画面,瞬间能在脑海中补足一套热血漫画剧情,双眼含着激动,说不出多余的话,从彼此眼中看到的皆是憧憬和希望,这样的画面绝对成为哥几个的经典桥段。但同样的画面并没有发生在李政钟身上,年级最小的刚刚步入20岁“花季”的李政钟在听完李季的长篇憧憬后,只说了两个字“干啊!”

可能是当时时机尚未成熟,“90+白皮书计划”首展被各种因素拖到大半年年后才得以实施,实施过程中一切反而非常顺利,“这是一个很棒的展览”不仅在业内引起了长时间的讨论,更重要的也让这帮90+艺术家们,如李季所计划的那样“抱团”了。到展览结束,参展以及帮忙的年轻艺术家们,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也正是那次铺垫契机,才有了今天李季、秦天翼、江立宁、李政钟的“‘四是而非”。

“四”是而非新青年的毕业众生相

这次展览的名字叫做 ——‘四是而非,这是江立宁取的名字,表意为“相似,却绝不类同”。展览现场聚满年轻而美丽的男生女生,据说女生里一大半都是李政钟邀请而来的同学朋友。除此之外,大多都是今年7月毕业的美术专业毕业生,包括两位参展艺术家李季和秦天翼。即将脱离“学生”头衔的他们,在MAO SPACE,蜕变迎接新的职业身份,扛起90后艺术家的旗帜,并向大家展示,90后这个复杂而新鲜的群体,拥有的独特的语言和文化,绝非类同,而敢于不同!

身为刚毕业的艺术生,这个特殊的群体就要跨出人生最重要的一步了,进入社会。几乎所有艺术机构都有各种各样的青年艺术家扶持计划,寻找有潜力的艺术专业学生,签约、包装、推向市场。可是毕业后艺术家的“存活率”还是很低,大部分毕业生在毕业时仍会面对异常艰难的选择:继续做纯艺术?还是先找份工作谋生?李季在本科和研究生期间一直在画廊和艺术机构兼职,已经十分明确未来继续走艺术道路,而秦天翼在持续很久的情绪波动,并以此创作了系列作品之后,决定从事热爱的动画产业工作,同时不放弃艺术创作。无疑,毕业这个分水岭对于艺术学生来说似乎更显“残忍”。

除了被挑选,或者为了被挑选,年轻艺术家还能做些什么呢。目前国际上普遍接受且运用的一种作品估价体系,公式为:f长+宽)cm×系数,系数值取决于诸多决定艺术品价格的复杂因素的综合表现,比如艺术家的成熟度、活跃度、每年是否有参加展览、创作脉络有无变化、知名美术馆有无收藏等等。所以这次展览对于尚在学生身份的江立宁和李政钟来说,主要是阶段性的总结纪念意义,而对于踏入社会的李季、秦天翼来说,还有更多积极意义。让我们甚为高兴的是,据说开幕当天已经有画作成交。

展览开幕式非常成功,热闹喜悦的氛围充斥在位于嘉里中心的MAO SPACE的每个角落,同样年轻的观展人细细欣赏每幅画作,为参展的同龄人献上最单纯美好的祝福,这样的画面在学校之外专业的艺术空间里能看到,实属难得。

四位参展小画家也不断受邀合影,简直堪称星光熠熠;他们还在联手合作的镜面涂鸦墙前集体做出动画里头比武的手势,煞是可爱;画展结束时,他们几个居然high到一起把画廊女主人毛文采女士抬到半空中……记录时代

谁人昨日非少年

展览现场赠送的别册是李季自己设计的,扉页是同样90后的周俊仁为他们四人写的序《新青年的一次突围》,开篇对90后有一段解释:“在这个时代出生的人,特征显得格外的鲜明,他们的生活的时代和过去截然不同,他们面临的挑战也不同于上一个时代。所以无论如何青年艺术家也无法回到上一代的语境和创作路线之中,但时代依旧需要被审视和记录,而青年艺术家的创作状态也很大程度上反映了这一时代的性格特征和面貌。我们观察这一批艺术家的创作可以发现,他们的思考多是来自于自身情感经历和日常生活的,从日常和个体叙事进入时代和集体叙事。每一个独立的个体都呈现出不同的面貌,不同的生活状态,同时又与外界不断冲突着,在这个世界呈现出越来越趋近于同质化和娱乐的时候,他们的艺术创作必须继续为人们提供一种令人信服的通往多样性的途径。”

诚然,每个年代都有独特的印记,21世纪的时代背景和科技特征,无疑造就了更关注自我独特视角的年轻艺术家们。他们不爱被贴上标签,其实是不想被限定人生,未来还有太多可能。无论是作品还是展览现场的气氛,除了时代背景,更多的特质不是专门属于90后,而是属于“年轻的人”。观赏画作的人们,能从他们的图示里感受到的,未必是年代烙印,而更可能是恰恰曾经少年的自己。

李季 我爱的一切,都和艺术有关

展览《生于1989.11.25》《不存在》《这是一个很棒的展览!90+白皮书》《夜袭》《温度——当代艺术展》《冲撞浮华 当代艺术展》《春意》

李季爱玩,做过很多有趣的事。除了艺术创作、教画、在画廊美术馆实习这些常规路数,他还研究数字数位板、动画、视频剪辑……甚至还担纲过一部微电影的第三男主角。但是正如他所说,这一切都和艺术行当有关。

学画把网瘾少年塑成浦东新区三好生

5岁之前,幼儿李季在吹蜡烛许愿望时都是同样一句话:“长大我要当画家”,5岁之后就五花八门了,那个小小的要做画家的愿望就像某个旧玩具不知道落在了哪个角落。16岁的时候,摆在网瘾少年李季面前的成功之路只有一条,靠画画考上大学。于是放下游戏开始拼命学习,也要拼命学画。

正式开始学画,不是像大多数人找一个老师开始上课,李季很想知道,全上海不同的人都画什么样的画。几乎是立刻,他就发现了画画老师招生的规律:通常都会让新生免费体验一周,一周里会粗浅地教个七七八八。就这样一周蹭一个老师的课,一年时间,他满上海到处“偷师学艺”。这种极限挑战般的学画方式当然不仅仅帮助他成功考上了华师大,也让他看到了考学之外的艺术世界。可能那个时候他就知道,他学画不只是为了考学,而是要以此为事业。

进入大学的时候,三年高中努力脱胎而出的是个“浦东新区三好学生李季”。有些传奇的逆袭经历让李季有些少年老成,大学第一堂素描课,看着大家还如同高中生一样争抢好位子,故作成熟的少年心里冷哼一声幼稚,坐在角落,画了一张整个画室场景的抽象画。时任专业课老师的陈东杰一幅幅点评,中规中矩地评价着那些中规中矩的素描画,李季觉得有些乏味,心想大学难道也和高中差不多?没想到陈东杰看到他的画,说了一句:“你这个体系和他们的不一样,要用构成的方式来评判,墨分五色,浓淡干湿焦……”直接击穿了李季的小傲娇,他说到这里感叹道:“老师一句话征服了我,我很开心,大学还是有点意思的!”

选择永动机作为对世界的坚定宣言

李季的艺术作品都是关于永动机,“以齿轮的元素来构成画面或者空间,而这个过程是理性的,机械的逻辑性,或许还有些蒸汽、朋克之类,但之前的这些内容实则在某种程度上约束了许多东西。”李季觉得艺术创作应该遵循本心,什么思想精神内里,就该创作什么样的艺术品。就像他的作品,李季似乎比大多数同龄人更懂得自己要什么,选画室也好,选导师也好,在选择面前他一定是早有打算,并且坚持目标。

正在MaoSpace举办的展览“‘四是而非”上,李季展出了到目前为止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可以看出从最初“有形”到现在“无形有神”的转变过程。最初的画作有明确的齿轮,到后期抽象只留有运转的痕迹。“永动机”这三个字原本就代表着科学界理性的浪漫忧伤,早已被论证世界上不可能存在永动机,但任然有许多科学家前赴后继花费了毕生时间去研究,希望能够制作出永动机。原本恪守逻辑、理性内敛的事物,却散发着冲突而相反的感性冲动,让“永动机”三个字具有莫名的忧伤美感。

李季似乎是这次展览最操心的人,除了因为年纪最大,还因为他的资源最广。从进入大学开始,各种和艺术有关的事情李季都喜欢去尝试,和欣赏的人交朋友,学习不同的技能。当时还不明白这么去做有什么明确目的指引,也可能不够油滑世故,并没有游刀有余风生水起,但真诚和努力还是让他积累了一帮愿意帮助他欣赏他的朋友。这次展览,几乎所有媒体都给予了不低的评价和曝光度。对于真诚又有礼貌的这些年轻人,世界总是不吝多给出一些美好祝福。

一直这么散养散学着,本科读完,如今研究生也即将毕业了。李季自省说一直随心所欲到处探索之后,就应该深入研究了。青春散场,要用成熟人的身姿进入社会。他一如既往微扬嘴角,轻轻却坚定地说,接下来,永动机要永远动起来啦!

这一句,如同宣言。

秦天翼 我是一个强烈渴望画画一辈子的人

展览《‘四是而非》《这是一个很棒的展览!90+白皮书》《第一届华师大美术系本科作品年展》《一个人的文本》《世界,别为我担心》

秦天翼的身体里好像有根发条,一直推动着他思考,往更好的方向进步。他的画浓烈狂放信息量巨大,包裹着一颗躁动的疯狂灵魂。毕业就像一场兵荒马乱,秦天翼的这次战役似乎更显动荡。

“狂人”的一次次痛苦裂变

秦天翼的母亲是教小孩儿画画的老师,所以秦天翼开始画画就像开始吃饭一样自然。二十几岁的年级,却已有了整整二十年画龄。真正喜欢上画画,却是从不停获奖开始。妈妈经常拿着秦天翼的画去参加各种比赛,经常得奖,秦天翼对荣誉和奖金都不“感冒”,唯独对奖品感兴趣。小孩子不懂价值高低,评判奖品厉害与否的标准靠体积,所以在儿时秦天翼的记忆里,自己最厉害的一次是得了一台洗衣机,亲朋好友至今还经常提起这件“丰功伟绩”。可以想象获奖者与奖品合照时,和洗衣机个头差不多的秦天翼一脸骄傲的模样。

妈妈看得出儿子的天赋,让他专业去学绘画。小学五年级,秦天翼开始系统学基础,后来进入华山美校,直到进入大学,多年的学习培养让他拥有极强的专业基础。然而进入大学的第一阶段,就是要打破原本的认知,老师给他们看了许多当代艺术作品,颠覆了秦天翼原本的艺术认知。高中时一直思考怀疑的问题更尖锐地摆在了他面前:辛苦学习的技艺以后能用到多少?是继续夯实基础,还是打破找到自己的个性?那个时候他看到许多别人的作品,觉得很新很好玩,而自己的画显得那么“没劲”。

思辨的过程很痛苦,越急迫越狂躁,越是找不到突破口。某晚十点多回到学校,仍在为转型苦苦思索的秦天翼干脆直接去了画室,试图创作些什么。心中猛兽找不到发泄出口,直到凌晨三点,他依然在画室辗转。就像生产前的阵痛一般,突然,当他在大画布上涂抹出一张脸的雏形时,灵感来了!接下来的时间走得很快,因为完全沉浸在艺术创作中。那些喷薄的情绪终于找到了出口,被飞速运转的画笔宣泄在画纸上。第一幅作品便大胆地描绘了学校的专业课老师,此后一发不可收,很快,2013年年底,第一套系列作品《灵魂菜单-暗》成功完成。“暗”系列的创作灵感都来自秦天翼身边的人,他会提取某一刻自己对对方的情绪理解,夸张放大,将这份情绪转变成脸部表情色彩,记录在画布上——强烈的情绪在画布上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

今年年初,做了一段幼教的秦天翼在教小朋友画画的过程当中意识到,绘画并不是一种物质上的爱好,而是精神上的追求。这让秦天翼意识到自己从前的转变有些幼稚,流于表面,并非真正的突破。为了探寻更深层次的改变,他做了一个很有趣的课题,让小朋友们画出自己眼里的“秦老师”。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计划,因为小朋友们笔下的秦老师让秦天翼十分惊喜。他不希望这些画作只是小朋友的涂鸦,而是希望将这些变成有纪念意义的艺术作品。于是他将这些元素重新构图,放大在画布上。这二次创造的过程,也是秦天翼自我审视对话的过程,从诉说到创作,最终完成系列作品《灵魂菜单-不一样的自我》,似乎也是完成了对过往人生的解剖。这一系列也得到了小小“原作者”们的认可和夸奖。

艺术就是建筑在生活过程中的不断创作

无论是哪个阶段的作品,都能从中看出秦天翼复杂强大的内心世界。不断思考推动着他的创作,不断成长。毕业之后何去何从,是秦天翼众多思考中持续时间最久的一个。对现实妥协还是继续坚持梦想,这些思考与情绪累积在秦天翼胸腔中,随着时间推进,每个阶段极端的情绪也让他创作欲爆发,这一系列共6张,记录了从内心纠结一直到妥协的一个过程,这一系列绘画作品命名为《灵魂菜单-怂》。

为了快速记录情绪,秦天翼一般不使用油画颜料,更偏好用丙烯颜料快速地记录下当时的情感与思考。

展览和毕业同时到来,也许办展的忙碌能够稍微冲淡一些毕业的焦灼。世界很大,需要出去看看,因为各色原因,秦天翼决定要进入社会,去梦寐以求的游戏产业工作。把生活当成艺术来对待,从生活中的每一种过程与结果中寻找艺术的存在,成为他之后推进纯艺术创作的基础和源泉。

而一直思考推动自己进步的性格,想必会让他在职场中一帆风顺。虽然对于艺术创作,未知的东西太多,秦天翼依然乐观地坚持相信,自己以后永远不会放弃绘画。

江立宁 用独特视角观察被忽视的角落

展览《‘四是而非》《这是一个很棒的展览!09+白皮书》《自由的光芒2#》《第一届华师大美术系本科作品年展》《自由的光芒》《一个人的文本》

两次展览上,江立宁都穿着白色的上衣,将他干净冷峻的气质衬托得愈发漂亮。他的语速很快,而语调始终保持稳定,这跟他的画一样,给人一种低调内敛的成熟感。对于大多数学画的人来说,江立宁此时所处的阶段和境遇恐怕是最好的时候,技法基本成熟,也足够了解自己的艺术特点,毕业与谋生看似远远在望 那无疑是学习和创作最无忧无虑的时期吧。

绘画也许是命中注定的选择

江立宁天生就喜欢画画,家里一开始并不同意。“江爸大学也是设计专业出生,因为爱情和家庭选择转行从商。因为这样的经历,江爸更加明白一旦深入艺术,将要为梦想承担的压力。所以希望儿子能够选择一条更容易顺达的道路。

然而基因天赋这种事总是奇妙又无法抗拒,高一面临是否专业学习美术并以此考学的选择时,热爱占据上风,家里最终同意了江立宁专业学习美术的愿望。江爸还保有着科班出身的骄傲,自信比外头的老师教得好,所以一开始是亲自教学。这点自信亦非空穴来风,江立宁说,即使自己学习了这么久,到现在还是没有江爸画得好。

开始学画后,江立宁的天赋尽显.进步很快。到了参加高考的时候,第二次选择来了,是考纯艺术系还是设计系,这也是江爸曾经面对的选择,家里人都推荐设计系。江立宁最终决定学习纯艺术,成功地考进华师大美术系。江爸如今重新回归了设计行业,江立宁也不负当初决定渐行渐稳,这是父子二人对坚持梦想的最美诠释。

在艺术的道路上总有很多临界点需要作出选择,而面对这样的选择,江立宁始终是冷静理智。和他的画一样,有一种超于年级的成熟苍凉感觉。选择工作室也是一样,并没有选择大热的油画专业,而是选择了相对冷门的“观念艺术工作室”,事后证明其选择十分适合他的创作环境与条件。观念艺术工作室的老师从不限制学生做什么,而会根据学生的特质去挖掘培养,这对于江立宁来说非常重要,他需要的就是这样的开放的氛围。

尽管大学里专业也会组织一些展览,但和外部的展览还是感觉不一样。大二、大三江立宁参加了校外的“这是一个很棒的展览!09+白皮书”以及本次“‘四是而非”展览,并没有沉重的参展压力,更多是对自己的一个时期创作的总结。这样的经历对于一个在校学生而言是十分难得美好的经验。

与孤寂苍白的物对自己内心的话

在观念艺术工作室开放的氛围之下,江立宁的创作也比较顺利。虽然他也经历过风格转变,从人到物,但过程并不像秦天翼那般动荡挣扎。此次在展览“‘四是而非”上展示的是江立宁最近完成的《常规视角》系列。

场景皆是真实的生活图景,来自居家的洗手间之类:空荡荡的背景,一切物体都显得那样孤寂而苍白。在卫生间寻找灵感时,几乎所有目所能及的画面都被江立宁仔细观察。

不过,他或许是个外冷内热的家伙吧。在MaoSpace展览空间的镜墙上,四人合伙绘制了一块涂鸦墙,上面画上了四个人的形象,江立宁为自己画上了超级赛亚人的头发,因为他说喜欢了18年的漫画《七龙珠》即将要出新番,这是在向偶像致敬!

“我以前喜欢画人物,画出来的人都阴阳怪气,因为我比较容易看到一些人和事情的问题面。后来觉得个别人所能传递的信息有限,所以转画现在的场景和物体。结果大家又说了,江立宁你画这个马桶干什么,很多人不理解。然而我画一个水池、画一个拖把,并不是说这东西具有好看的价值,我知道它们不能带来视觉美感,所以我在绘画语言上其实对物体和场景做了一些改动,改变它们原有的模样。”

他希望能够画得轻松一些,大家看得也能轻松。“其实画人也好画物也好,说到底是在画生活。在这些被忽略的场景中,我希望观者能够想起些什么,与自己内心对话,那我目的就达到了。”

展览中我们坐在他的画前长久地凝视着这些摆放在一起的画作,时间越久,这些画的美感与和谐度反而越发明确。

问他,你想过这些画会被藏家摆在什么地方吗?他懵懂地摇摇头,说他自己也想象不出来。而他的画和他的人一样,有种独特气质,悬挂在冷冷的墙上,不知道为什么,竟然渐渐让人愈发想去了解。

李政钟 由梦出发去融合去感知万物

展览《‘四是而非》《这是一个很棒的展览!90+白皮书》《The GraphicNovel,

School of Visual Art》

展览现场李政钟几乎是最忙碌的那个,从幼儿园同学到英语家教,都来热烈捧场,他一一郑重接待,手里提着自己制作的小小纪念品,谦逊地送给每一位朋友。刚满2·0的李政钟无论外表还是气质都略显老成,也许是广袤的游学经历,让他有种潇洒浪子的气质,但谈到作品和创作时,他的眼神单纯真挚,朋友打趣说他“外焦里嫩”,十分贴切。

于心安处发梦

虽然也是从小开始画画,但相较于创作,观察与体验似乎才是串起他过往经历的主线。在意大利游学时,他学画之余被当地悠闲的人文气息感染。如今去日本准备升学考试,也融于当地的文化氛围。在他的喜好评判中,几乎没有“之一”“最”这些极端标签,包容一切所见所思所感,让李政钟的胸怀与格局比许多同龄人,甚至成年人更为广袤。这也是年轻一代艺术家不同于以往前辈们的创作优势。

95后的李政钟有着更加不同于父辈的思想,被问到以后是否会以绘画为职业的问题时,他认为这个问题本身就不存在,因为“以后职业规划这个事情会消失,每个人都在跨界创造自己的价值,单一的职业规划会被逐渐淘汰”。

他的创作过程更加随遇而安,有创作欲望的时候就会铺开画布下笔,不管构图是否在心中成型,下笔后再慢慢丰满,到感觉完整时收笔,一切自然而然水到渠成。他不喜欢太多笔触,喜欢纯色调的艺术作品。此次展出的关于梦的作品,就是在这样的创作背景下产生的。

对于人处于社会系统中的相互关系、人与其生存环境依存拒斥特性的持续探讨,是李政钟在本次展览中所展示作品的主要线索,被孤立分割的人与人群,人与街道,人与城市,通过这样的割裂与分离,以及从街头艺术衍生而来的表现形式,试图探现代城市与个体之间的关联,即碎片化的城市生活,被孤立的个体,以及空洞的生活环境。

于恰好处梦醒

此次“‘四是而非”展览上,有一个单独的小房间是属于李政钟的。挂着他《梦》和《梦醒》两个系列。一个喇叭播放着李政钟自己录制的音频,讲述他的创作背景:

《梦》(节选)“不知何时,我睁开了眼,这是哪里,我不断在心中问自己,周围的一切又熟悉又陌生,我努力回想着,我是如何来到这里,可是我怎么也记不起来……我的四周漆黑一片,但我却能看清每一个物体。正在我疑惑时,我眼前出现了一条白亮的道路,与其说是道路,不如说是一条曲折的光……我向着光迎上去,这时,它更像是河流,把我包裹住……我听到了嬉戏声,把目光向远处望去,一个影子冒着微弱的白光,像是人的形态……更多的影子出现了……每当一个声音发出后,就有一条红光穿过这些白色的影子……慢慢地,我开始了解他们想告诉我什么,不是用任何语言,而是直接用心灵在交流……白影渐渐都向一个地方聚拢,他们传递给我一个信息,他们要去一个集市,那是最热闹的地方……当我再一次睁开眼时,我已经到了一个充满红光的地方,这应该就是集市吧……人影渐渐变淡,熟悉的面容也渐渐变得模糊,我急忙伸手去抓,想要留住他们,却发现我的手也冒着白光……当我再次抬头望向人影,他们已融入那白色刺眼的光芒中……我睁开眼睛,坐了起来,好刺眼的阳光,原来我在做梦啊,但我好开心,为什么会这么开心呢。”

角落放置着一本留言本,一直能看到有人在那里写下自己想对李政钟说的话。开幕式期间不断有花朵一样美好的年轻女生欢喜雀跃地等待与他合影,甚至签名。恐怕是许多成熟艺术家都艳羡不来的礼遇。若是其他人独独有此待遇,伙伴们怕是要群起攻之了,但李政钟绅士有加的感谢,一举一动礼数到位,尺度分寸都拿捏得极好,这才不至于兄弟断交啦。

如今我们面临的世界更加瞬息万变,没有过往的循例能够参考,未来于是更显未知。四位风格各异的翩翩少年,怀着相同的对艺术的热爱,继续各自精彩人生。愿这世界温柔以待,愿赤子之心永不止息。

猜你喜欢
小鲜肉艺术家创作
《一墙之隔》创作谈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港台不感冒“小鲜肉”
创作随笔
创作心得
创作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