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前
不久前,全球综合性汽车和工业产品供应商舍弗勒集团宣布:将以全新姿态开拓中国卡车市场。这为舍弗勒在中国的汽车业务又添一笔重彩。到2015年,舍弗勒已经扎根中国20年。2014年,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业务同比增长30%,销售额达到11亿欧元。
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事业部总裁杨汉兵表示,舍弗勒正从一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向系统性开发合作伙伴转变。“更重要的是,我们不仅能本土制造,更能够本土研发和本土创造。舍弗勒中国研发中心是德国总部以外最大的技术基地,中国工程师正和舍弗勒全球技术专家一道,为实现‘高效驱动,驰骋未来共同努力。”
扎根中国20年
舍弗勒集团是欧洲最大的技术型家族企业之一。舍弗勒在50个国家和地区设有约170个分支机构,形成了一个集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销售公司于一体的全球性网络。舍弗勒具有强大的创新能力,旗下拥有INA、LuK和FAG三大品牌,研发和生产的发动机、变速箱及底盘部件和系统、滚动轴承等精密产品,应用于机械设备、交通车辆,甚至航空航天飞行器。
中国市场对于舍弗勒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自1995年在中国投资生产以来,舍弗勒大中华区已建立起包括生产、销售、研发、后市场和技术支持在内的全面用户服务体系和竞争优势,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国的汽车产业和工业市场。
目前,舍弗勒大中华区拥有员工1万多人,在安亭设有1个研发中心,在太仓、苏州、银川和南京设有7座工厂,在北京、上海、香港和台湾等全国各地设有20个销售办事处。舍弗勒向中国国内所有的乘用车制造企业供货,如大众、通用、福特和长城等,并向国内几乎所有的工业行业提供高精密轴承产品和解决方案。
舍弗勒提供的资料显示,在全球市场,2014年舍弗勒销售额约为121亿欧元。2015年第一季度销售实现33亿欧元,同比增长12.4%,扣除汇率因素增长5.3%。“汇率换算在2015年第一季度给我们带来了非常有利的影响,不过各业务部门的销售按固定汇率也都实现了增长。”舍弗勒集团首席财务官乌尔里奇·豪克解释说。
据介绍,这一优异业绩的主要动力来自汽车业务。2015年第一季度,舍弗勒汽车业务同比增长13.5%,再次超过全球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0.6%的产量增速。特别是在中国和美国市场,舍弗勒产品受到青睐。
同期舍弗勒大中华区增速全球最高,比2014年同期增长40%。其次为美洲地区,增长26%,亚太地区增长7%,欧洲地区增长4%。
本土研发,本土创造
舍弗勒扎根中国,不仅是业务在此落地,技术和生产都已在此生根发芽。
2014年,舍弗勒太仓生产基地5号厂房启用,首次实现湿式双离合器和液力变矩器国产化,热管理模块、电子转向和电子制动系统核心零部件等新产品也相继投产。舍弗勒银川生产基地实现了汽车圆锥滚子轴承量产,成为当地第一家配套汽车零部件企业。
在位于嘉定安亭的舍弗勒中国研发中心,有数百名工程师从事汽车驱动和工业轴承产品与技术的研究、开发和测试。这里不仅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还从事基础研究与设计,其中绝大多数都是由中国工程师完成。“舍弗勒力争通过持续在华投入,使舍弗勒中国研发中心具备本土创新、支持总部和全球服务能力。”杨汉兵说。
推出“中国概念车”
中国2012年提出,到2020年将乘用车综合油耗降至5升/百公里。作为这一政策的一部分,中国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其中包括纯电池电动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
在此背景下,舍弗勒于两年多前启动了基于P2混合动力模块的“中国概念车”计划。所谓的P2混合动力模块,意味着电机位于发动机和变速箱之间,并允许在纯电驱动时与发动机分离。
舍弗勒集团副首席执行官兼首席技术官彼得·古兹默教授表示,“中国概念车”代表了舍弗勒对于未来可实现的强混合动力总成的愿景。“模块化的P2混合动力系统结合双离合自动变速箱,是动力总成解决方案之一,可帮助中国和全球汽车企业应对未来更为严苛的燃油经济性标准。”他说。
据杨汉兵介绍,“中国概念车”基于2013款长安逸动三厢车型,项目组将其改装为一辆强混合动力车。发动机由一款福特1.0升涡轮增压3缸发动机,取代原车的4缸1.6升自然吸气发动机。
与原车相比,舍弗勒“中国概念车”的仿真节油率为:汽油行驶,荷电保持不变下为21%;装配原型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下为57%;安装中国许可的可纯电续航50公里的批产电池,插电式混合动力下为74%。
倚重中国工程师团队
杨汉兵表示,舍弗勒中国工程师团队正成为“万众创新”的积极实践者。2015年5月,在“上海市职工合理化建议工作推进会”上,由舍弗勒大中华区电驱动部门工程师提交的“轮内电机驱动系统轮毂轴承集成设计方案”,获2014年合理化建议优秀成果奖。
舍弗勒大中华区汽车研发与电驱动部门负责人牛铭奎说:“轮内电机驱动是舍弗勒中国和德国总部同时推进的一项前沿技术,舍弗勒中国电驱动工程师团队在独立提出的‘中国版轮内电机驱动设计方案中,引入了集成轮毂轴承及行星减速机构的设计,可使未来的轮内电机驱动系统变得更小、成本更低,更适合未来城市环保、高效、灵活和安全的出行要求。”
据悉,2012年年底,舍弗勒中国电驱动团队就开始独立研发轮内驱动系统。与舍弗勒欧洲版高功率、大扭矩的设计方案不同,舍弗勒推出的中国版轮内电机驱动系统不再集成功率电子部件和控制器,而是将电机、减速器、制动器和冷却装置等集成在一个14寸轮辋内,可提供500牛·米峰值扭矩和24千瓦峰值功率,完全能够满足城市电动汽车的动力需求。
“仅在中国轮内电机驱动的研发过程中,我们就申报了16项专利。这既是我们优秀工程师的个人智慧,也是团队合作和跨部门协作的结果。我们希望在不远的将来,早日将轮内驱动系统投入市场,为绿色出行做出贡献。”牛铭奎称。
“高效驱动,驰骋未来”
通过对未来机动性和驱动技术的研究,舍弗勒确定了“高效驱动,驰骋未来”(Mobility for tomorrow)的发展战略和四项核心关注领域——绿色节能的驱动技术、立体多元的城市交通、便捷高效的城际往来和清洁环保的可再生能源。
实际上,舍弗勒推出的“中国概念车”、由中国工程师独立开发的轮内驱动电机系统,以及舍弗勒对于传统动力总成优化的产品,都是舍弗勒在中国实践“高效驱动,驰骋未来”的亮点。
舍弗勒认为,基于内燃机的传动系统仍将在2030年前占主导地位,并与混合驱动结合后展示新的优势。传动系统还会因充当内燃机和电动马达之间的纽带而更为重要,这也是舍弗勒的优势之所在。舍弗勒可为传统动力总成提供优化解决方案,实现小型化、低转速、更少缸数和降低摩擦能耗,为微混、中混和全电动系统动力总成提供专业解决方案,如P2混合动力模块、电桥和轮毂电机等。
面对各种潜在的技术组合,汽车行业不可避免地要回答一个问题:究竟哪种驱动系统架构才是正确的?作为汽车供应商,舍弗勒为此开发了一系列技术解决方案,以整体提升传动系统的效率。这些解决方案包括:用于现代高效、高功率密度发动机的部件和系统,以及变速箱系统的离合器和轴承。
而对于当前“工业4.0”和“中国制造2025”的热潮,杨汉兵表示:“舍弗勒将持续把欧洲最先进的驱动技术引入中国,为节能减排和未来高效出行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