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用防暴动能弹应用概述

2015-05-30 14:08孙传明马永忠张灏
工业设计 2015年8期
关键词:智能化

孙传明 马永忠 张灏

摘 要:防暴动能弹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致命性武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外军警处置突发事件、反恐和维稳等任务中。本文在广泛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详细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军警配发使用的防暴动能弹种类及性能,通过对比并结合实际情况,得出当前防暴动能弹在应用上存在的缺点,并对未来防暴动能弹的发展提出了智能化方向的展望。

关键词:非致命武器;防暴动能弹;智能化

1 引言

防暴动能弹作为一种非常重要的非致命性武器,被广泛地应用于国内外军警处置突发事件、反恐和维稳等任务中。防暴动能弹,也称致痛弹,是利用弹丸的飞行动能打击有生目标,使之致伤致痛,从而失去抵抗能力或行动受到抑制的一种警用非致命性弹种[1]。它的抑制作用主要是通过低侵彻来实现。动能弹的致伤物质——弹丸,由于弹药本身非致命要求,多采用密度较小的柔性材料制成,如橡胶、塑料、木材等。这种弹丸一般速度较小,衰减快,与人体的接触面积大,没有穿透能力,通常不产生致命伤害。

在恐怖分子劫持人质的情况下,执法人员不能轻易的使用致命性枪械,因为使用常规致命性枪弹即使准确的命中目标,子弹在穿透恐怖分子身体后其剩余能量仍可能使人质致死。这时如果使用低侵彻的防暴动能弹就能弥补这一缺陷,它既能达到使恐怖分子失去抵抗能力的目的,同时也能保证人质安全。在维稳方面,以2003年美英联军控制巴格达为例,巴格达市内陷入严重的无政府混乱状态,而美军方面,由于当时进驻巴格达的美军士兵装备的均是常规杀伤性武器,面对疯狂哄抢的巴格达市民,他们不能贸然开枪,但又没有有效的威慑手段,所以致使巴格达市民有恃无恐,哄抢成风。在这种情况下,非致命武器的重要作用就充分体现出来。如果美军能使用防暴动能弹,就可以在不伤害伊拉克平民的情况下,发挥有效的震慑作用,从而迅速控制混乱局势。

2 国内防暴动能弹

2.1 97式18.4mm防暴动能痛块弹

97式18.4mm防暴动能痛块弹(见图1),是97式18.4mm防暴枪配用的主要弹药,可用于35~100m范围内驱散骚乱人群和暴乱分子。该弹主要是打击点目标,弹丸在35m处对人体外露部位可造成轻度损伤,对人体喉部以上部位应禁用。

2.2 97式18.4mm防暴动能霰弹

动能霰弹主要由弹壳结合(压好底火的弹壳)、发射药、弹拖、橡胶弹丸和封口片组成。具有以下特点:弹壳为黑色塑料,顶端卷边收口,封口片上有两道5mm长的凸起,便于夜间使用时触摸识别;体积小、结构简单、造价低廉、使用方便;每发霰弹射出8粒橡胶弹丸,可用以打击点目标或小的面目标,大的面目标可通过增加发射弹数来达到威力要求;用于35—100m范围内驱散骚乱人群和暴乱分子。

2.3 可胀式枪弹

可胀式枪弹,也称弹袋(见图2),在这种弹的弹头内装有一个弹袋,袋内装有许多霰弹。该弹发射时,弹袋受枪管膛线的作用而获得一定的转速,离开枪口后,由于袋内霰弹受离心力的作用,使袋在垂直于飞行方向上变成圆盘状。圆盘状的弹袋迎风面积大,在飞行中受到很大的空气阻力,因而在离开枪口后很快便失去致命的作用而成为一种非杀伤性枪弹。

2.4 JYD-1型动能防暴手榴弹

JYD1型防暴手榴弹由发火机构、保险装置、弹体和橡胶子弹等四大部分组成,该弹弹径50mm,弹长65mm,弹重150—200g,致伤元素由直径5mm重为0.34g的500粒橡胶球和弹体塑料破片组成,致伤半径为3m,延迟爆炸时间为2.18—4s,有效安全距離为10m。

2.5 DQCB1型低侵彻警用步枪弹

1990年式7.62mmDQCB1型低侵彻警用步枪弹是为制式杀伤性武器配备的一种非致命枪弹。该弹在56式冲锋枪、56式半自动步枪、81式自动步枪等武器上,无须更换任何零件,即可实现单、连发射击,且在较近距离内(10m以上)对人体不会造成致命伤害,而其声响与火焰却与制式7.62mm枪弹相当,具有很强的威慑效果。

3 国外防暴动能弹

3.1 12号口径霰弹

(1) 2581型12号豆袋弹

2581型12号豆袋弹即12号休珀-索克豆袋弹(见图3),这是CTS公司新近研制的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一代非致命弹药。它采用该公司特有的空气动力学形状专利设计,提高了豆袋的飞行性能。该弹可以通过减少豆袋装填量,使初速降低,以利于武器在较小安全距离范围内使用。该豆袋弹在飞行过程中不会翻转或自转,弹道非常稳定,射击精度很高。该弹采用塑料弹壳,全弹质量56g,全弹长61mm,弹头是在用弹道纤维加固的柔软短袜子里装40g小弹丸,初速85m/s,有效射程18m。

4 发展展望

通过以上对国内外防暴动能弹现状的介绍,不难看出目前国内外的防暴动能弹结构相对简单,功能实现上基本一致,各自都存在一定的缺点,突出表现为:安全距离要求较大,如97式18.4mm防暴动能痛块弹要求在35m意外进行射击;有效射击距离短,如2581型12号豆袋弹有效射程只有18m;枪发式防暴动能弹对射击部位要求严格,对喉部以上部位禁用,这就增加了处置紧急事件的顾虑;动能打击效果还受打击目标的衣着厚度有关系等。

目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高新技术越来越广泛应用于军事方面,智能化武器装备开始成为各国竞相研制的热点,各类新概念武器无一不是智能化的体现。非致命武器的研制开发完全可以借鉴目前已广泛应用到军事上的各项先进技术,如激光技术、微波技术、传感器技术等,结合非致命武器自身的特点,开发研制出符合军警执行任务需要的非致命武器。防暴动能弹作为广泛应用的非致命武器之一,为了达到更好的动能打击效果,可以在未来的开发中融入智能化元素,我们期待智能化防暴弹动能弹的出现。

参考文献:

[1]赵陕东,马永忠.非致命武器与警用器材[M].西安:武警工程学院,2005.

[2]和海君,张立国.国产新型警用防暴弹[J].警用与特种武器,2005,22-23.

[3]金云凤.细数美国非致命武器[J].轻兵器,2006.

[4]共田.国外防暴武器装备的发展[J].技术综述,2009.07.

猜你喜欢
智能化
智能化战争多维透视
长丝织造装备迈向高速智能化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大型公共建筑智能化系统造价控制
智能化的“世界观”
印刷智能化,下一站……
餐厅智能化该如何进行?
风电智能化时代开启
基于“物联网+”的智能化站所初探
高速公路智能化的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