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姜建清:
谁能最大限度地掌握和利用信息资源,谁就必将成为商业的强者,保持可持续增长的动力。世界上只要存在信息不对称,就存在商业机会。企业家的价值就在于寻找、发现并捕捉到这些不对称信息中蕴含的商机。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空间距离不再是信息获取的主要障碍,但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空间距离与信息不对称程度仍然存在较强的正相关性。一家国内企业的发展瓶颈,通过开拓国外市场可能获得新的机会。然而,因对未知世界的了解不够,获取的信息不够充分,不少企业家会裹足不前,不敢贸然走进一个陌生的市场。
近年来,不少中国民营企业家将视野放至全世界。有的收购国外先进技术和优秀品牌,有的关注国外销售渠道和新兴市场,有的参与国外基础设施建设,有的投资被低估的境外资产,总体表现出投资产业类别和投资国别越来越宽的特点。
值得关注的是,随着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及增速放缓,产能过剩问题进一步凸显,大量积蓄的产能造成了资源浪费和效率低下,众多行业甚至一些新兴产业的产能利用率均不足75%。例如,全球水泥产量约为22亿吨,中国的产量占到了44%。
过剩是生产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失衡,国内过剩的生产能力,在世界的另一端则可能严重不足。如非洲当前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如火如荼,对建材尤其是水泥的需求非常旺盛。而非洲的水泥产能不到1亿吨。非洲中部白水泥的价格为700多美元1吨,普通硅酸盐水泥的价格也在200~400美元左右,約是中国水泥价格的6倍。
此外,能源供应短缺,基础设施不足,钢铁、材料、汽车、家电和纺织等工业落后,在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是常态。掌握这些信息,企业可以有更多的发展潜力。
中国近4万亿美元的巨额外汇储备也需要寻找多元化的投资渠道。“资本+产能”的双输出战略无疑是同时化解两大过剩的有效方法。在国家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化经营与竞争的大背景下,民营企业海外投资呈爆发式增长。面对当前机遇,政府部门、中介机构及银行共同努力,帮助中资企业消除“走出去”面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挖掘其背后的商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