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建群等
资源型城市如何适应经济新常态,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实现可持续发展呢?作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和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武安正以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为主题,以“二次创业”为统领,强化项目支撑,实施创新驱动,走出一条调整转型、环境保护、统筹城乡、改善民生统筹发展之路。为全面了解武安转型发展、绿色崛起的实践和探索,2015年4月底,人民论坛杂志社组织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的专家学者,深入武安进行了专题调研。
武安市,位于河北省南部、太行山东麓,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带,自古就为我国冶炼重镇,采矿冶铁历史始于战国、兴于西汉,绵延2000多年,至今仍留存汉、宋冶铁炉遗址。新中国成立后,武安一直是我国重要的冶金矿山基地,上世纪60年代“群采群炼”规模曾闻名全国。新世纪以来,武安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分工,形成了以钢铁为主导的县域特色经济,在支撑武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结构失衡、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高耗能、高排放、高污染曾经是武安的另一个形象。近年来,武安市委、市政府痛下決心,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提高发展效益和质量,致力趟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绿色崛起之路。
打好产业“四张牌” 让县域经济结构优起来
“钢铁是武安的传统优势,这绝不能丢。在转型中,我们一手抓钢铁等传统产业的升级改造。”武安市委书记张臣良分析说,“另一手抓新能源、高端制造业和文化旅游、现代农业等接续产业”。面对近年来“受钢所困”的调结构、转方式压力,武安正本着“有中生新、无中生有”,全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构建“主业突出、多元并举、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产业新体系。
立足“强筋壮骨”,打好传统产业升级牌。“没有落后的产业、只有落后的产品,提升产品附加值和科技含量是转型的关键所在。”武安市长魏雪生介绍说,“政府牵头为企业注入技术支撑,推动产品结构向‘高、优、特提升。”围绕这一主题,武安坚持向科技创新要效益,通过“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先后与中钢研、清华大学、北科大等30余家高校院所和中国焊接协会等国家级行业协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为每家骨干企业“联姻”到至少一家技术支撑后盾,加快促进传统产业的产品和工艺改造提升;向产品质量要效益,大力实施精钢战略,本着向高端提升、向终端延伸,相继建成了龙凤山高纯生铁、新金万利90万吨涂镀层板、奥科达150万吨焊管等一批产业升级项目,以产品升级带动产业升级,培育出5家“中国500强”、7家“中国制造业500强”、9家“中国民营500强”企业;向企业整合要效益,面对钢铁行业持续低迷的严峻形势,对全域钢铁产业进行通盘考量,武安正谋划实施4个总投资668亿元的钢铁集团整合重组、升级改造项目,据了解,2015年已实质性推动太行、冀南钢铁企业的整合重组、退城进园,到2017年全市18家钢铁企业将整合为4-5家大型钢铁集团,实现企业布局、装备水平、产品档次、环保治理等全方位优化升级,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精钢基地。
坚持“脱胎换骨”,打好新兴产业培育牌。为弥补新兴产业“短板”,武安锁定新能源、新装备、新材料、生产性物流等战略新兴产业,坚持“内外并举、大小齐抓”:总投资300亿元的奥钛新能源产业园,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加紧建设,将致力打造全球最大、国内唯一拥有钛酸锂材料、动力电池及储能电站生产的钛酸锂全产业链企业,年可生产钛酸锂材料1万吨、储能电池800兆瓦及锂电池10亿安时、电动公交车3000辆、纯电动专用车2000辆;列入国家863计划的竞和高速列车受电弓滑板项目,拥有国家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填补了我国新一代高速列车弓滑板和制动闸片产业的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的诺恩净化水设备项目,广泛应用于市政污水、高浓度有机废水、工业废水处理和污水厂新建及升级;河北武安保税物流中心项目,设计能力为年货物吞吐量达3000万吨,将建成区域唯一的内陆港和最大的一站式混合性钢铁物流集散基地,预计年平均收入可突破200亿元;新兴产业正成为武安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建设“全域景区”,打好旅游产业挖潜牌。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做大做强旅游业”是武安一直以来的努力方向:依托磁山文化、冶铁文化等“六大文化脉系”和西部太行山水,先后开发出京娘湖、七步沟、朝阳沟等6家国家4A级景区,荣膺国家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矿山公园、国家级重点水利风景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等5个“国字头”品牌,形成了“红色、文化、生态、地质”4条精品旅游线路,特别是去年首次举办了全国划骑跑铁人三项挑战赛,国内40多家主流媒体和200多名专家学者齐聚武安,央视四套用半个小时转播,充分展示了武安“有山有水有文化”的良好形象和旅游风光。魏雪生对调研组说,当前,武安正以“太行三峡”建设为统领,以景区资源整合、上档升级为重点,全面推进“大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力争用2-3年时间,使年接待游客达300万人次以上,门票收入突破3亿元,综合收入达到150亿元,努力打造中原都市“后花园”、中国北方避暑休闲度假胜地、亚洲登山攀岩户外运动基地。
围绕“特字当头”,打好现代农业提升牌。武安农业之长不在种植、而在特色。近年来,武安这座“钢铁城”悄然念起了“农业经”:立足坚实的农业产业基础和独特的地理区位条件,武安围绕“品种、品质、品牌”创特色,大力发展无公害、高科技、设施化现代农业,先后培育出瘦肉型猪、特色林果、优质小米、有机蔬菜“四大龙型产业”,建成了集特色种养、休闲采摘、精深加工、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智寿源、金鹏等“十大生态庄园”,形成了以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仓盛兴为代表的3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其中绿泽养殖、瑞阳家禽等企业成功上市,武安成为拥有4家农企在天交所挂牌交易的县级市,被评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县”。
做到三个“两手抓” 让区域生态环境好起来
资源型城市往往有很多生态历史“旧账”,武安也不例外。“不得不承认,武安以往的骄人经济增长业绩中包含了太多的黑色、灰色和白色,却缺少绿色。”魏雪生坦陈,“2014年10月以来,邯郸市对主城区外的15个县(市、区)的空气质量指数监测数据排名进行考核,这对武安来说是不小的压力,但也是绿色崛起的机遇和动力”。面对全市群众对蓝天白云的热切期盼,武安下定决心打好环保治理攻坚战、持久战。
坚持“大行业”与“小企业”两手抓。“不能为了抓环保而把传统主导产业一砍了之、一关了之,这不可能、也不现实,更不符合抓环保的初衷”。在环保重压之下,武安市委、市政府坚持以辩证思维理性看待问题。一方面狠抓“四大”行业治理。针对钢铁、焦化、水泥、电力“四大行业”,本着“深度治理、提标升级”,专门组织专家对重点企业逐一制定环保提升路线图,仅2013年以来就投入近20亿元,完成脱硫、脱硝、无组织排放整治等重点治理工程600多项。武安最大的民营企业——河北普阳钢铁有限公司一年就投入2.5亿元,新上和改造烧结机脱硫4台、除尘设施40多台、料厂棚化4万余平米,高标准通过国家清洁生产二级审核。另一方面狠抓污染小企业取缔整治。针对白灰、选矿、球团等关联配套小企业,2013年从永峰线和重点乡镇入手,坚决撕开“三小”企业治理的“口子”,当年取缔小白灰等“三小”企业340多家;去年又向全市范围和所有工业行业拓展,对全市18个行业1300多家工业企业逐一制定标准、分类整治,集中取缔污染小企业440多家,对钢渣厂、石料厂等行业在没有明确规定的情况下,制定出符合武安实际的治理标准,得到环保部的认可支持。
坚持“减排放”与“增绿量”两手抓。2014年2月23日,武安市烘熔钢铁有限公司厂区内,一座420立方米高炉在切割机的轰鸣声中开始拆除。把画面從“分镜头”拉回“大全景”,能明显感到近两年武安压减产能的决心——两次“周日行动”集中化解过剩产能370万吨,成为河北省压减产能最多的县(市)之一。据介绍,到2017年武安将净压减炼钢产能836万吨、炼铁产能931万吨。在“压产能做减法”的同时,武安更注重“增绿量做加法”,提出“5年新增造林50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10个百分点”,近两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八大造林工程”,持续攻坚造林绿化,已累计完成造林33.05万亩,相当于2008-2012年5年的总和。特别是创造性探索实施了“一企绿化一荒山”造林模式,动员鼓励全市规模企业“认领”荒山、个体大户承包荒山造林,目前已涌现出1000亩以上造林大户213个,其中5000亩以上大户42个,新金钢铁、新峰水泥、宇绿源林牧等38家企业承包山场等92万亩,占全市林地面积的67.6%,该模式已在河北省进行示范推广。
坚持“政府层面”与“社会层面”两手抓。长期的工作实践使武安深刻认识到:环保工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但如果仅凭政府唱“独角戏”还不够,必须动员一切力量,形成“全市总动员、全民齐参与”的生动局面。在政府层面,按照“管行业,管环保”、“谁污染,谁治理”原则,进一步理顺工作体制,严格落实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建立健全了市、乡、村三级网格化环境监管体系,进一步明确部门监管和企业主体责任,力求实现环保监管“横到边、纵到底、全覆盖、无缝隙”。在社会层面,除抓好钢铁、焦化、水泥、电力“四大行业”和污染小企业取缔整治外,切实抓好运输、建筑、加油、采暖等面源环保治理,持续掀起整治高潮:每天近万辆的过境大货车基本实现苫布全覆盖,建筑工地严格按照“6个100%”绿色施工标准作业,先后拆除39台燃煤锅炉、烟囱123根,完成境内106座加油站油气回收治理,等等。经过全社会共同努力,目前已取得阶段性明显成效:PM2.5、PM10等空气质量主要污染物指标均有大幅下降,生态环境改善了,群众心里高兴了,政府公信力提升了。
坚持用好“四种力” 让全域生产要素聚起来
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绿色崛起,做好“经济与生态统筹”这篇“大文章”,关键在于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武安从项目、城市、科技、组织四方面入手,集聚起全域范围内方方面面的发展力量:
项目的支撑力。为强化项目支撑,加快项目集聚发展,武安在市域范围内规划建设了“三大工业园区”:省级武安工业园区主要发展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青龙山工业园区主要发展“吃铁耗钢”、固体废弃物再利用的循环经济和低碳产业;南洺河工业园区主要发展精品钢材、煤焦化工和现代物流业。以此为平台,围绕3年固定资产投资超1000亿元,武安从2014年开始深入开展“三年项目年”,加紧实施一大批战略支撑项目,并通过制定招商优惠激励政策、开辟项目建设“绿色通道”等一系列措施,在全市上下营造了“大招商、招大商、全民招商”的浓厚氛围。
城市的带动力。通过全面审视市情特点,本着“全域布局、腾笼换鸟、退二进三”,科学做好全市生产力布局的顶层设计:以远离城区的工业园区为承接平台,有计划、分步骤地把钢铁、焦化等不适宜在城市周边发展的产业调出去,促进资源优化配置,为城市发展腾出各类要素空间,全面加快东部产业新区、南部洺湖新区建设,把生产服务、商贸物流、文化休闲等适宜城市的优质产业搞起来,真正把“传统钢铁老城”打造成“现代产业新城”。
科技的驱动力。技术创新是资源型城市蜕变转型的“催化剂”,掌握了先进技术,就意味着在市场竞争中拥有了话语权和主动权——这是武安长期实践得来的深切体会。为加快科技创新,武安坚持给政策、建支点、树标杆“三管齐下”,在科研经费、人才培养、技术引进等方面出台优惠政策,打造人才科技发展高地,引导更多的企业走出去引技术、引人才,鼓励更多的科研单位来武安搞实验、搞转化,实现科技创新水平的提升。比如,支持新峰水泥与清华大学、广东亚仿集团合作打造出全国首个数字化水泥管控系统,实现了从“卖产品”向“卖标准”的跨越。在武安,众多企业都找到了技术创新联盟单位,直接促进了产品提档、产业升级。
组织的推动力。为避免重蹈“靠资源而兴——受资源所困——因资源而衰”的覆辙,武安市委、市政府在推进经济调转过程中,始终坚持把好向、定好位、选好路,尤其注重“无形”精神力量的建设,在全市上下大力弘扬武安先辈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和传统,持续深入开展二次创业活动,多方吸引武安“新商帮”回乡兴业,鼓励引导现有企业加快转型再创新业,全面支持妇女、青年、高校毕业生等创建实业,引导动员方方面面力量开展全民创业,营造“负重奋进、创业创造、转型升级、绿色崛起”的浓厚氛围 ,汇聚成了建设新武安的强大力量。
资源型城市绿色崛起的四点启示
武安一度“一钢独大”的局面可谓是很多资源型城市的缩影,绿色崛起中虽伴有转型的阵痛,但仍继续着突围的努力,其转型的探索经验,对其他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有以下四点启示:
一是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要主动转变观念,适应经济新常态要求。武安转型的实践表明,思路决定出路。只有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才能带动体制、机制和科技创新,才能有效破除各种思想障碍,为转型振兴提供精神动力。在转型中需要国家的支持,但要坚持以自力更生为主,依靠国家支持为辅。
二是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要因地制宜培育接续替代产业。比较优势不是永久优势,一定要尽早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这就要求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只有立足于本地的比较优势、挖掘优势、打造优势、发挥优势,才能变单一产业结构为多元化经济结构,形成符合本地实际和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接续替代产业。
三是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要统筹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资源型城市并不意味着一定是污染城市,只要潜心注重环保,就能走出一条节约、清洁、高效发展之路。武安的探索证明,只要坚持科学发展,正确处理好生产与生态、工业与环保的关系,真做环保,做真环保,不仅能促进传统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更能从根本上闯出一条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科学发展之路。
四是推进转型发展、绿色崛起,要以改善民生为旨归,坚持统筹城乡发展。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是城市和农村的全面转型。对于资源型城市而言,转型不仅仅意味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还要让转型成果更多地惠及全体人民群众,才能调动广大人民群众投身转型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要全面统筹城乡发展,在抓好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形成城乡产业互动与融合,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才能增强转型发展的后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