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乡吕村、大官庄东汉墓所出胡人陶俑考略

2015-05-30 13:00郭强
大观 2015年8期
关键词:佛教

摘要:在新乡吕村东汉墓出土的两个小陶俑和大官庄东汉墓所出陶灯底座上的吹箫人俑,经过考证认为应是胡僧俑。吹箫胡僧的形象很可能是我国最早的佛教伎乐形象。东汉的这类胡僧俑与两晋时期青瓷魂瓶上常见的胡僧形象(有的学者称为佛像)非常接近,应该就是其滥觞。新乡这两处汉墓出土的与佛教有关的胡僧俑,也是新乡地区迄今发现的最早的佛教遗存,说明当时的佛教除了两京地区外,很可能已经传入了新乡地区。

关键词:吕村;大官庄;胡人俑;佛教

2013年10月,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市区东郊的吕村东汉墓M12中考古发掘出两尊红陶人物俑,编号分别为2013XLM12:1和2013XLM12:2,与之同出的还有一红陶鸟首(编号2013XLM12:3)。两尊红陶人物俑姿势基本一致,编号2013XLM12:1的红陶人物俑残高12厘米,为泥质红陶,呈单腿站立状,头戴尖帽,屈臂,手部残缺,一腿站立,一腿弯曲,腿自上至下渐细成尖,略成锥状,白彩已脱落。编号2013XLM12:2的红陶人物俑残高15厘米,为泥质褐陶,呈单腿站立状,头戴尖帽,双手合十,一腿站立,一腿弯曲,腿自上至下渐细成尖,略成锥状,白彩已脱落。编号2013XLM12:1的红陶人物俑手部、腿部残缺,推测应是和2013XLM12:2同样的姿势。

2013XLM12:1 2013XLM12:2

无独有偶,在2006年南水北调中线文物保护工程新乡市辉县大官庄汉墓群的考古发掘中发现的一件东汉灰陶灯上也出现过相似的形象。陶灯结构复杂,构思奇特,由堆塑人物和动物的底座,中部由头顶小灯盘插于大盘中的人物形俑组成,顶部是一只展翅凤鸟顶一豆形灯盘。

大官庄东汉墓出土灰陶灯全景

大官庄东汉墓出土灰陶灯局部

大官庄东汉墓出土灰陶灯局部

在大官庄东汉墓出土灰陶灯中部的灯盘由与吕村东汉墓出土的红陶人物俑形状姿势类似的人物俑组成,推测吕村汉墓出土的人物俑应该也是类似这种的用途,其自上至下渐细成尖略成锥状的腿应该原来也是插在某器物上的。

此外,在大官庄东汉墓出土灰陶灯的底座部分还贴塑有头戴尖帽做吹箫状的人俑,与吕村汉墓出土的两尊陶俑头戴尖帽的形象是一致的。邢义田先生曾作《古代中国及欧亚文献、图像与考古资料中的“胡人”外貌》一文,提出了一个关于“胡人”的标准像:(1)被发、辫发、椎髻或戴尖顶帽;(2)上身穿窄袖短衣,衣领有套头、对襟、左右衽交叠为主的三式。以受斯基泰文化影响的遗物而言,左衽者似乎较多;(3)腰束带;(4)下身穿长裤;(5)脚穿靴[1]。吕村汉墓出土陶俑以及大官庄汉墓出土陶灯底座上贴塑的陶俑都为戴尖顶帽状,这一特征较为明显,由于塑造较简单粗犷,邢义田先生所总结的其他特征在我们发现的陶俑身上表现不明显,但其属于胡人的性质是可以肯定的。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在我国广西、广东、浙江、江苏等地的汉墓中先后均出土过铜、陶、瓷质地的胡俑,其中江苏徐州十里铺汉画像石墓出土的一件陶胡俑,高23.4厘米,“头戴尖顶帽,帽后有一穿孔,形象似胡人,深目高鼻,颧骨突出,坐姿,全身涂朱,沂南画像石刻中有类似的形象[2]”李刚先生进一步论述认为根据他们的“面部特征为大眼,鼻高且大,颧骨略显,……脸庞较窄,当为欧罗巴人种印度地中海类型。从俑的姿态和帽饰等情况看,这类胡人当来自印度一带[3]”。

关于大官庄汉墓出土陶灯底座上贴塑的吹箫胡人陶俑,在我国西南地区常有发现,如李正晓在《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研究》一书中说道:“20世纪90年代初,南京博物院、日本龙谷大学的一批学者,对早期佛教造像的传入时间、路线作了一系列的研究。他们沿云南、四川以及长江流域进行调查,发现早期佛教造像146例,其中31例有确切年代,最早的是云南大理北郊汉熹平(172-178年)纪年墓出土的七件吹箫胡僧俑。[4]”此墓中与吹箫胡俑同出的还有陶制莲花等器物[5]。刘文锁先生在《巴蜀“胡人”图像札记》记载:川地较早时候关于吹箫胡人俑的发现,见诸彭山砦子山的出土物,由原国立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整理,系一尊胡人吹笛俑(M550:31)。“胡人”之特征非常明确,戴一种折沿的侧面呈船底形的小帽,从正面看似乎是一种小尖顶帽的形制,在面目上体现出所谓“深目高鼻”的典型体质特征。此种“胡人”吹笛(箫)俑的通行样式,后来续有发现。重庆市境内出土“胡人吹笛(箫)俑”约有三件:忠县涂井蜀汉崖墓出土一件;笔者于忠县经眼一件,出自本县县城郊区之哨棚嘴墓地(M9),与涂井崖墓所出者样式一致。此外,在丰都县汇南墓地出土过一件此类吹笛俑,见诸有关报道。此外,在房屋模型上的“胡人”像,此类例子可以重庆忠县涂井崖墓为代表。根据发表的报告,在全部10件房屋模型中,至少有4件上面塑造有一种吹笛(箫)俑,其形象极类似墓中出土的烧土质“胡人”俑。在摩崖石刻上也发现这种形象,见诸报导的有乐山麻浩一号崖墓,在门6外侧岩壁上雕刻出来的图像中,左侧刻画一跪姿的羊,羊背上二人跪坐拥抱接吻;中部刻画乐伎三人,其中间者吹箫(笛)。此麻浩一号崖墓前室东壁画像石刻画(东8)有一幅坐佛像,施无畏印。以上迹象(吹笛俑,佛像)不妨结合起来考虑[6]。从以上资料可知,西南地区出土的这种吹箫胡人俑,常常伴出的还有莲花和佛像,李朝真先生研究认为“印度胡俑在中国人的墓葬中出现,……与宗教灵魂有关。莲花是佛教的象征物,佛教认为,世间污浊,唯有佛界清净,要脱离世间诸苦,只得皈依佛法,乃得超尘出世离苦得乐。莲花乃象征死后灵魂早生天界”。将墓中出土莲花与胡俑联系起来考虑,更有力的证明这7件印度胡俑为佛教僧人无疑。所以我很赞成阮荣春先生的看法:‘此7件陶俑可命名为吹箫胡僧。这些形象在墓葬中大量出现,或表明当时僧人以奏乐形式超度亡灵[7]”学者们不约而同都将这种胡人吹箫俑与佛教联系起来考虑,认为是中国早期的胡僧俑。

佛教初传,早期的佛教形象多出现在器物上,作为一种附属装饰,如川地的陶制摇钱树座上及枝干上;吴地的魂瓶及青瓷器上等。吕村及大官庄出土的胡人俑也不例外。吕村出土的胡人俑做胡跪合掌状,应与佛教有关。吕村出土的胡人俑和大官庄出土的陶灯座上贴塑的吹箫胡人俑,与以上学者们列举的胡僧俑形象接近,应该也是胡僧俑之属,这类吹箫胡僧俑有可能是最早的佛教伎乐形象。东汉的这类胡僧俑与两晋时期青瓷魂瓶上常见的胡僧形象(有的学者称为佛像)非常接近,应该就是其滥觞。吕村及大官庄出土的东汉胡僧俑,是新乡地区发现最早的与佛教有关的形象,说明当时的佛教除了两京地区外,很可能已经传入了新乡地区。

【参考文献】

[1]邢义田.古代中国及欧亚文献、图像与考古资料中的“胡人”外貌[J].国立台湾大学美术史研究集刊,2000(09)

[2][3]李刚.汉晋胡俑发微[J].东南文化,1991(03)

[4]李正晓.中国早期佛教造像研究[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5(01)

[5][7]李朝真.云南大理出土胡俑及其相关问题之探讨[J],东南文化,1991(06)

[6]刘文锁.巴蜀“胡人”图像札记[J],四川文物,2005(04)

作者简介:郭强,河南省新乡市人,西北大学考古学及博物馆学硕士研究生,新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助理馆员。

猜你喜欢
佛教
《世说新语》与两晋佛教
佛教艺术
佛教艺术
徐日昇的中国佛教观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敦煌佛教疑僞經疑難字詞考釋
从敦煌本佛教灵验记看佛教的传播技巧
心道与民国时期凉州佛教的复兴
“善有善报”与“善不受报”——佛教善恶“因果”观辨析
论佛教与朴占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