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伏在辉煌下的危机

2015-05-30 13:00崔彪
大观 2015年8期
关键词:民生民众受众

崔彪

一、民生新闻的定义和发展

在中国,民本思想源远流长,民生新闻在价值取向上的民本意识,其实就是把人民作为国家之根本,充分反映民众生活,关注民生疾苦,为民排忧解难,表达对普通民众的人文关怀。

朱寿桐在《民生新闻概论》一书中对民生新闻作了如下定义:民生新闻就是就是在党的新闻政策指导下,更多、更贴切地关注民生民情的当代新闻,是以民众的日常生活为主要内容,以民众的人生诉求为基本出发点,以民众的生存状况为关注焦点,以民众的视角表现人文关怀的理念,以民众的生存空间开拓新闻资源的新概念新闻。

回看中国近年来民生新闻发展的历史,江苏广播电视总台都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在2002年1月1日开播,被认为是中国民生新闻的开端,打开了中国民生新闻之局面。其实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的子栏目《生活空间》中就有体现,《生活空间》栏目组在节目的制作中善于捕捉细节,刻画人物,一摆以前新闻的刻板形象,为中国电视媒体的创作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也为将来中国民生新闻的正式诞生铺平了道路。

二、社会转型与民生新闻的关系

随着社会转型的发生,新闻的职能也随着社会的转型而发生着变化,逐渐从单一作政府和党的“喉舌功能”,向多元化的社会和民众的“公共事物”职能的方向转移,并且由此形成了多样化的新闻形态。民生新闻在中国的产生有着其特殊的一面,迅速的现代化使得社会阶层的分化加剧,富裕群体增长的同时,弱势群体也逐渐成为一种社会现象,需要引起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于是新闻的社会改革也就势在必行。社会需要有多样化的新闻形态来表现多样化的社会生活,而在此同时新闻想要关心民众和政府重视弱势群体的想法刚好契合,因此他们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同时表现出对社会的关怀。

三、民生新闻辉煌的原因

自2002年民生新闻正式在中国扎根以来,全国各地都极尽所能的推出自己的电视民生新闻栏目,掀起了电视民生新闻的浪潮,开创了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新闻传播空间。

究竟是什么原因让民生新闻在中国获得如此辉煌的开始?

(一)受众地位的提高

社会转型后,为了提高收视率,电视新闻的制作必须要考虑观众的需求,而在社会转型期的中国,普通阶层的必例相当巨大,他们最需要了解的是和身边切身利益相关的事情,“受众最想知晓,受众最想了解”成为了媒体从业人员选择新闻的主要标准,而“受众最关注的角度”决定了新闻的报道角度。另一方面,“提高和鼓励受众参与新闻传播”,鼓励普通百姓为媒体提供新闻线索。让读者发表看法,鼓励受众通过各种方式参与到新闻的传播中,与媒体或者其他的受众产生互动。

(二)故事化的叙述方式

新闻的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最早出现在美国哥伦比亚公司的电视新闻节目《60分钟》栏目,曾经获得普利策新闻奖的记者富兰克林曾经这样描述新闻的故事化叙述:用故事化的手法写新闻,就是采用对话,描写,场景设置等方法,细致入微的展现事情发展的细节和情节,从而把事件中可以让人兴奋的部分凸显出来,吸引受众的注意。

赵敏,陈启华在《谈电视民生新闻的故事化表达》一文中曾今提到了美国学者道尔夫.齐尔曼的“兴奋转移理论”,认为受众在观看电视的时候的兴奋程度决定了他们在节目结束时对该节目的打分情况。因此电视节目要在节目中尽可能的调动受众的兴奋点,而对于电视新闻就要说好故事,来吸引受众,很明显的,这个方法是成功的,因为故事化的叙述方式符合民生新闻的宣传理念和传播宗旨。

四、民生新闻的危机

(一)同质化的新闻报道

每一个省都只有一个上星的卫视,自然的民生新闻被视为省、市电视媒体竞争的方式,甚至是地方电视台的立台之本。但是资源有限,各频道各台之间相互克隆,恶性竞争,使民生新闻陷入无序竞争的状态之中。各省台做了民生新闻,各市县台也做,甚至同一个台的几个频道都在抢新闻。导致的直接后果是,题材雷同、节目形式雷同,同质化竞争日益明显。

有限的资源,有限的受众,在如此激烈的竞争下,利益这张饼自然的是被越摊越薄,收视率的下降也就在情理之中,关键是如何解决这样的一个局面。

(二)变质的民生报道

要努力解决民生新闻资源竞争激烈的问题,就有人想出了“办法”。

民生新闻大多采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既然是故事,就要有跌宕起伏,这是一些记者和编辑的思想。于是,一些新闻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不惜夹杂了色情、琐碎、暴力、犯罪等负面话题,极个别学者将现在的民生新闻概括为六个字:“新、奇、特、星、腥、性”。

为什么称民生新闻为民生新闻,而不是社会新闻,因为民生新闻的初衷和传播理念就是体现民生的视野、民生的态度、民生的情怀。反观现在的部分民生新闻,一些从业人员,为了单纯的提高收视率,追求所谓的轰动效应,不惜可以夸大新闻事实。

(三)略显小气的民生新闻

总结起来,对于民生的理解就是:生活(衣食住行)、生存(生存权力)、生计(国计民生)、生命(尊重生命,人文关怀)。

但是媒体似乎比较关注生活一项,而对于后几项似乎关注度稍显不够。遍观眼下各种民生新闻,难有让我们眼前一亮的东西。停水停电、环境卫生、噪声扰民、火灾车祸等新闻频繁无休止地出现在同一城市不同频道和不同时间的类似民生栏目中。民生新闻本来在题材的选择上就略显狭窄,内容琐碎,表达方式上又单纯的以说新闻为主,如果再一味的扑到“小民生”新闻中去,很明显的是进入到一个死胡同。

五、如何面对民生新闻的冷与热

首先,一定要在故事化的叙述方式下,坚守新闻的真实性。新闻真实性是放在第一位的,没了真实性,不能称之为新闻。

要清楚的区别开“故事”和“故事化”两者的区别。故事是可以虚构的,目的是为了给读者受众带来享受。故事化是把已经存在的事实通过艺术的手法加以编辑,在不歪曲事实本身的基础上,将新闻事件像故事一样完整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其次,正确理解民生新闻的意义。同时要把目前的普遍的“小民生新闻”,也就是略显小气的民生新闻逐渐的向“大民生”新闻过度。

民生新闻其实是政府“以人为本”的执政思想的一种体现,就是因为政府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方阵,坚信群众的事情就是国家的大事,所以才会支持民生新闻的发展。要多注目于那些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国家宏观政策及走势等新闻,并通过民生角度来解读国计的内涵和将有可能对民生带来的具体、直接的影响,这有利于国计的深入民心,更渗透着深厚的人文关怀。这样的话,就把民生的四层含义都包含了进去,而不仅仅的关注百姓的柴米油盐。

猜你喜欢
民生民众受众
兑现“将青瓦台还给民众”的承诺
乌克兰当地民众撤离
聚焦“三保障” 唱好“民生曲”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民生之问饱含为民之情
“钱随人走”饱含民生期盼
民生锐评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