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彩霞
[摘 要]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那么就应让学生从现在开始锻炼这种能力和素质。
[关键词]素质与能力的创新
随着教育课程的改革推行,新的教学课程提倡学生可以顺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发挥学科自身的价值与优势,激发学生的主动及创新意识,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使学生可以培养自己的素质与能力的创新。
一、教师要有创新理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具有一定的创新理念和创新意识,从而改变以知识传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最终目标,在教学思想以及教学方式上,要大胆提倡创新教学。將老师讲课为主的方式,转化为以学生主动学习为重点。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学习能力,使学生为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建立师生关系,创设和谐教学氛围
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上课学习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教和学,并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
对不会做的同学来说,可以先向学习好学生问一问,在彼此进行讨论,然后他们向教师提出自己不理解之处。
对于教师来说,老师可以分析自己的原因,以后应该怎样讲解同学们才会少出现类似的错误。对于学生的疑问,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并用“大胆说”,“你是怎么想的”“你已经找到了答案”“很好”等一系列激励的语言,教师有意识地搞好合作教学,使教师、学生的角色处于随时互换的动态变化中,设计集体讨论、查缺补漏,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学生在这种轻松、和谐的环境下,畅所欲言,各抒己见。
2.要加强教师策略指导
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时,在不影响他们自主性的前提下,教师可以给予策略,技能,方法上的指导和训练。策略即可以通过创造报告,创造方法课的专门形式教给学生。例如,思维训练,想象力训练,观察力训练,突破定式训练,也可以渗透到各门具体学科的课堂教学工作中,策略指导包含为:趣味引入,策略分析,策略运用和策略反思。趣味引入是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接触到这些策略。
3.挖掘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而教学过程是一个丰富多彩的过程,只有把创新思维的培养寄寓教学的各个环节,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引发深层次的思考,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每堂课都要进行各种总结,还要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知识,这是很关键的一步。通过学生自己总结,从而使他们灵活地掌握了所学的知识,将它们概括、提取为自己的观点,更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学生能举一反三,借助知识迁移寻找课本上没有的知识,不但会分析问题,还能综合小结全章的知识结构。
二、激发学生兴趣,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新认识、新概念的反映,是人们潜在的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源泉。创新意识是人类意识中积极的,是人们进行创新活动的出发点和内在动力,是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前提。要培养创新人才,首先要使学生有创新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在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从生活中找出一些学生熟悉的且又感兴趣的现象,把学生引入一个千变万化的有趣的世界,使学生有了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好奇心,从而对学习就有了一种强烈的求知欲望,想明白这到底使用什么来解释的。
2.走向生活,理论联系实际,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身边的现象
在以往的教学中,往往只重视知识地传授,忽视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体现及具体应用,使知识与身边的生活联系不起来,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只是一些结论,枯燥乏味的知识,根本就没有深刻的理解它,以至于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觉得太枯燥了。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与实践结合,比如:认识人民币,百分数的认识等等。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就可以解释身边的现象。
三、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学习
学生学习不能没有时间和空间,如果急与求成,必适得其反。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总结以前所学的知识点,进一步掌握知识及其对它的理解,从而达到对知识的升华。课堂中老师要坚持"少讲多学"。这个原则是:凡是学生能读的就让学生读,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而体现自主意识的根本点是学生参与教学的深度与广度。学生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才能在学习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表现自我,发展自我。因此,在教学中要结合教材实际,留足时间空间,让学生深入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使他们的不同的潜能得到相应的发挥,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及素质的依据
我国上千年的教育发展史,闪烁着一些简单而朴素的创新能力培养的思想和方法。例如,两千多年前,老子就在《道德经》中提出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的创造思想;孔子提出要“因材施教”以及“不愤不咎,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思想。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五、结语
培养创新能力要以丰富的知识为基础,所以要扎扎实实地抓好基础教学,以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能力要有创新教学的环境和氛围。教师要转变观念,实施新型教学,要逐步地把学生从课堂引向社会,从书本知识的学习引向参与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1] 王玉生. 中国教育思想研究[M]. 北京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2,52-56.
[2] 毛家瑞. 素质教育论[M]. 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 12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