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明月,诗意情怀

2015-05-30 10:48杭锋
江苏陶瓷 2015年8期
关键词:紫砂壶江南情怀

杭锋

紫砂艺术的创造源于自然生活,也终将回归自然生活,从而给人以共鸣。据目前史料记载的第一把紫砂壶便是以银杏树瘿为素材的供春款“树瘿壶”,因此紫砂壶与大自然的关系密不可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制壶艺人在创作时都开始重视造型的创新和内涵的升华,使紫砂壶不仅具有独到的视觉造型之美,更富有内涵意境之美。陈曼生是清代中期著名的文人和金石篆刻家,他与宜兴制壶艺人共同设计制作的“曼生壶”系列真正将自然和人文融为一体,成为文人紫砂壶的一个巅峰,而“曼生壶”的款式时至今日依然备受世人的喜爱。

“曼生十八式”最大的特点是将自然界的景物和文人情愫结合,加上独到的构思设计,从而极具艺术魅力和审美特质。“曼生十八式”中的“却月壶”和“瓦当半月壶”均以天际之明月为原型素材,加之巧妙的创意制作而成,意趣清远、寓意深刻,不仅展现出作者寄情于壶的直观情感,更留给世人丰富的想象和感悟。从此之后。制壶艺人便与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明月一方面流露出一种中国文士所崇尚的含蓄之美,另一方面寄托了人们的思想情怀。以明月为题材的紫砂壶艺作品层出不穷,或基于“曼生壶”款型、或别出新意,丰富了这一题材的生命力。

“江南明月套壶”(见图1)顾名思义也是以明月为题材而进行创作的,该作品得自然天趣,结合“曼生壶”的艺术内涵,同时融入了古雅的诗文情怀,独具其美,而创新理念也始终贯穿作品,在形象设计和组合搭配上不囿于传统风格,把江南明月这一具体化的自然美景转变成富于艺术和人文语言的情感载体。使之流露出一种深厚的人文魅力。令人浮想联翩而又颇具内心共鸣。该作品由一壶、一杯两件个体组成,彼此呼应,相得益彰。别具情调,现主要谈一谈这件作品的审美和创新。

1.“江南明月套壶”的造型视觉之美

紫砂陶艺作品的造型设计是形成其具体风格和审美的重要内容。无论是遵循传统,还是大胆创新。其视觉之美始终是审核标准,一件作品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包括视觉和心灵的舒适体验,因此,极为考验其艺术修养。“江南明月套壶”在形体构造上虽仅以一壶一杯构成,但其主体造型始终围绕“明月”这一物象展开,并且富于更多创新的意味。壶身呈半球形,如半月状,肩颈一体,呈平面形,圆形平盖内嵌壶口,与肩颈保持同一水平面,半圆弧线从壶肩向下收缩至壶底交点。并形成圆形壶底,而恰到好处的平衡处理。使之不仅能够保证平面置放,更显得厚而不重、稳而不笨、轻盈可人;与壶身形成巧妙对应的是盖顶独设的圈形壶钮,其线条流畅而柔和,似桥又似一道彩虹,轻巧地横跨在盖面两侧,形成一个极大的弧度,其与壶身之间所形成的虚空间,恰好构成虚实对应,使壶型整体好似一轮明月倒映在水中:三弯壶嘴丰润而短促,从壶肩部位蓄势流出,精美而不失力度,犹如天边的云朵,又似水面的涟漪;壶身两侧,镶嵌两片秦砖造型的雕塑装饰,其紫红色调与壶体的鹅黄色调形成鲜明的视觉对比,而吉祥纹饰雕刻出的犹如浮雕般的质感,又与壶身素面圆润的特征形成强烈对比。与此同时,茶杯造型也与主壶一致。半月形杯身。素面朝天,线条婉转,简约却不失稳重端庄。“江南明月套壶”通过深入的造型设计,自然流露出视觉之美。使明月之美深入人心。

2.“江南明月套壶”的人文意境之美

当代壶艺大师顾景舟在其《简谈紫砂陶艺鉴赏》一文中,曾指出“抽象地讲紫砂陶的审美,可以总结为形、神、气、态这四个要素形成,形,即形式的美,是指作品的外轮廓,也就是具象的片面;神,即神韵,一样能令人意远体验出精神美的韵味;气,即气质,陶艺所内涵的和谐协调色泽本质的美;态,即形态,作品的高、低、肥、瘦、刚、柔、方、圆的各种姿态。从这几个方面贯通一气,才是一件真正完美的好作品。”因此,“江南明月套壶”在表现出造型视觉之美的基础上,注重人文意境之美的刻画,并且于细节之处体现出不平凡的情怀。明月,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十分亲睐的创作素材,它不仅能在黑夜中带给人明亮而清净,更寓意着爱情、纯洁、思念等情愫,吟咏明月的诗词佳句甚多,使之本身就带有一种人文情怀。“江南明月套壶”一壶一杯的形态将天上、水中的虚实明月刻画得惟妙惟肖。而紫砂壶本就因茶而生,有着江南水乡独有的情感滋润,由此江南明月之人文意境之美便被充分诠释出来,不仅给人以美的意境享受。更给人以丰富的人文体会。

3.总结

“江南明月套壶”从天上的明月这一素材出发,汲古壶之韵,充分创新,造型颇具新意。同时融入了丰富的人文题材和意境内涵,使之具有一定的审美情怀,实现了形、神、气、态合一的艺术效果。

猜你喜欢
紫砂壶江南情怀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此时无声胜有声——论紫砂壶“谦德提梁”的创作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大巧若拙,大拙至美——浅谈紫砂壶“供春”的传承与创新
论紫砂壶“洞天福地”的创作
紫砂壶的自然意趣——紫砂壶“怡情”创作漫谈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