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万物生

2015-05-30 22:14:32贺雪梅杨袁郑淼
现代装饰·理论 2015年9期
关键词:家具美学理念

贺雪梅?杨袁?郑淼

本文跟据老子《道德经》中 “道法自然”, “虚实相生” 的重要思想,将“虚实相生”与“道法自然”的关系进行论述,并结合“无意识设计”和“慢设计”的设计理念,从设计成果和设计活动角度进行分析和证明,总结设计活动规律,希望能对以后的设计实践有所帮助。

前言

道家学说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重要的一支,其思想对我国后世的文化、艺术和中国整个美学体系的形成与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道家文化的中心思想是“天人合一”、“道法自然”、“虚实相生”,其思想对整个中国古典美学体系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中国传统美学精髓。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中国现代美学更多的是汲取西方的观念及思想,深思之,不难发现东方美学和西方审美有异曲同工之处,并且东方传统美学有着一个完整、精致的体系值得我们探索、思考、并运用到现代设计中去。

“道法自然”的文化解析

“道法自然”一词出于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发道,道法自然”。是老子思想最高级的方法论。人依照地的法则从事生产赖以生存,大地以天的法则运行,天以道的法则运行,而道遵从自然规律。也就是说所有事物的产生和发展都要遵循自然规律,这就是道。

我们说“有无相生”万事万物从开始到结束运动的规律总是相互转化,才能使事物发展。解读《道德经》,一是气,为虚,二是天地,为实,一二归三,得万物自然。道是自然规律,虚与实便是依照自然规律推动发展的形式。万物的本源为道,虚实相生就是事物发展呈现的状态。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要遵循事物发展的规律,尊重自然规律,达到人与物的和谐共生,才能使人类社会蓬勃发展。

道法自然与现代设计思想之比较研究

1.道法自然在中国传统设计中的应用

在设计的萌芽阶段,人们开始制作并使用工具之初,就已经出现了顺应自然规律便于人们生产活动的生活用品。比如仰韶文化中著名的小口尖底瓶(图1),作为远古人类的汲水器具,它小口、细颈、扩肩、深腹,两耳在腹部中下部,底部为倒锥形,之所以制作造型奇特的瓶子完全源于远古时代人们对水的浮力的运用和劳动经验的累积。而瓶身上多为朴素的水纹装饰也体现当时人们的图腾信仰和生活环境。这样的生活器物只是为了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需求,在遥远的远古时期人们还不能很好的把握自然规律,他们对自然的敬畏使他们更加的顺应自然,而这萌芽阶段的器物设计却暗合道法自然的设计理念。

图1 小口尖底瓶

道家文化作为中国古典哲学和古典美学的重要指导思想,在中国传统设计中也有重要影响。比如中国的传统建筑,多以土木材质建造而成,斗拱结构是中国建筑的重要特征(图2)。榫卯结构本身的契合就符合负阴而抱阳的自然之道,精致的榫卯结构更使建筑看起来朴素大气,而我国传统建筑的材质以土、木、石为主也是就地取材,尊重自然。无论从材质选择、加工上还是从建筑体现的形式上,我国的建筑都是取之自然,服务于人的。

图2 中国建筑中的斗拱·榫卯结构

中国传统的家具设计暗合道家文化中道法自然、包容万象的思想。明代家具(图3)是中国传统家具的经典。从形态上而言,明代家具造型简洁、以线条为主要造型元素,线条柔和而隐含风骨,刚柔并济、秀丽挺拔,明代家具的形态都基于严格的比例关系,表现出朴素、优雅之美态。从材质上而言,明代家具以硬木为材,只精细加工,不加漆饰,使硬质木材的优美纹理自然呈现,形成独特的审美情趣,给人无限遐想。从结构上而言,榫卯结构极具科学性,不用钉子,不受自然环境干湿的影响。榫卯解构种类繁多,契钉隼、夹头隼、扇形插肩隼、棕角隼等,不同隼型用于不同的结构处,即牢固又美观。

图3 明代圈椅

以上内容分别从中国传统设计的萌芽阶段、中国传统建筑和中国家具中论述了老子“道法自然”这一思想在人类生活中的应用及延伸,也由此看出老子思想是中国文化指导思想的精髓所在。

随着设计活动的发展,人们经历了漫长的设计史,在社会进步的今天设计活动不仅仅要满足受众的使用需求还要照顾到受众的心理感受。于是出现了“无意识设计”“慢设计”等这些新的设计理念,而这样新理念的提出,无论是从行为上还是心理上都在“道法自然”这一理念中有迹可循。

2.道法自然与无意识设计

所谓无意识指的是本能。心理学上有无意注意这一概念,即是说人们不需要意志努力而达成的注意,是指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或称为“下意识”或“无意识”。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是提出“无意识设计”这一设计理念的第一人,无意识设计又称为“直觉设计”,意为:将无意识的行动转化为可见之物。

图4 图5

图4是日本设计师深泽直人的设计作品,产品的展示在没有任何文字说明的情况下,大多数人看到伞柄上的凹槽会想到可以挂塑料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当手中提有重物总是习惯找个地方可以悬挂以减轻人本身的受力,哪怕只是某个物品与塑料到的暂时接触,哪怕袋子会一次又一次的滑落,而此时的凹槽不用说明我们便可以知道它的作用了,这便是我们习惯了的行为,似乎它本该如此。

图5是无印良品的一款CD播放器,这个形态让人觉得熟悉亲切,拉绳电灯在我们曾经的生活中存在多年,当我们看到这一产品,下意识的去拉一下拉绳,音乐就响起,这样一个简单的动作在开启播放器工作命令的同时仿佛也是启动一个仪式来怀缅过去的美好时光。

当我们的行为成为一种习惯,成为无意注意,成为自然的一种状态;当设计出来的产品成为亲切的朋友,不用看说明书便可轻易操作,这种熟悉又陌生的感觉正是遵从了我们的日常习惯,这便是它该有的样子。人与物达成一种和谐的关系,我想这是“道法自然”的思想在设计中运用的一种形式。

3.道法自然与“慢设计”理念

所谓慢设计、慢生活,其实是一种热爱生活的理念。慢其实是一种更好的快,是一种更积极的态度。我们通过设计手法将人们追求自然的心境具体化,使我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慢节奏,感受“心远地自偏”的纯粹。

在产品设计中的“慢设计”也是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美好更精致。在宁静中寻找自我,感受随遇而安的惬意,让受众与周围环境达到一种和谐,均衡的状态,“慢设计”就是要营造这样惬意的环境,使人们与周围环境可以和谐共生,产生精神与自然的共鸣。将设计的形态和心境带入“道”的朴素境界,这是“道法自然”在产品设计中体现的另一形式,也是改良生活环境的积极目的。以上内容的论述可以看出,现下我们提出的“无意识设计”“慢设计”等这些新的设计理念与道法自然的思想高度统一、一脉相承。

比较研究的结论

根据以上的论述部分的论述可以看出“道法自然”的核心思想是和谐。具体来说就是人与物的和谐关系;物与物的和谐关系;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物与环境的和谐关系这四个部分。人们因生存的本能制造工具,因工作的习惯改良工具,从而完善工具的功能提高工作效率,这是人与物和谐共生的结果。所谓物与物的和谐从中国传统建筑和家具结构中隼与卯的完美契合便可以体现。至于人与环境的和谐关系和物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两者可以做统一论述,人们通过符号、材料、色彩等元素应用在设计物上,将设计成果作为媒介传承文化、营造环境,使人在轻松的环境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人与环境更为融合,设计物作为媒介自然会与环境和谐共生。而“无意识设计”也是从人的本能出发进行过设计活动,使设计成果更人性化,这和“人与物的和谐关系”相统一。至于“慢设计”通过相关的设计活动使设计成果更有文化内涵,并且给受众营造惬意、轻松的心理感受,是人和物与环境和谐共生的体现。

所有的设计活动都是为社会的人服务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规律,因此从更广泛的角度来说,设计发展的规律便是道法自然,有无相生。这也是设计的生命所在。

结语

“道法自然”这一理念早在多年前就已经是我国重要的哲学和美学思想,并且应用在中国家具、建筑、园林建设等多个领域。而今设计领域提出的“无意识设计”、“慢设计”等新的设计理念也是以人为本,希望通过设计活动使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使人与环境更加的和谐。由此可见,遵循自然的发展规律,使设计的人与物之间和谐共生,物与物之间符合发展规律,才能使设计结果富有生命、生生不息,使设计活动更有意义。

(作者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设计与艺术学院)

作者简介:杨袁(1987-),女,籍贯:河南省渑池县,学校:陕西科技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工业设计,

猜你喜欢
家具美学理念
仝仺美学馆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盘中的意式美学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河北画报(2020年8期)2020-10-27 02:54:40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现代装饰(2018年12期)2018-12-29 13:03:36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6:34
纯白美学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妆”饰美学
Coco薇(2015年5期)2016-03-29 23:16:36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国卫生(2014年9期)2014-11-12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