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自主创业是对大学生就业的一种有益补充,在高校开设创业指导课,是对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和素质培养的有效手段,随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时代的来临,高校创业教育也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改革机遇,创业指导课作为一门与社会经济,市场走向紧密相关的学科,必须顺应时代及时作出调整,主要要从老师、学生、途径三方面下功夫,以期求得更大实效。
关键词:创业;创新;创业指导课;改革
创业教育是全面提高和培養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是一种培养学生的事业心、进取心、开拓精神、创新精神,进行从事某项事业、企业、商业规划活动的教育。我国的大学生创业教育是由1999年首届大学生创业设计大赛之后发展而来,创业教育正式始于 2002年4月,至今只有十几年的历程。起步比较晚,积累不足,创业教育的教学模式、课程设计等都处于探寻期,师资队伍较弱,且发展不平衡,学生认知有偏差,课堂讲授与课下实践配套不足,导致我国高校创业指导课发展迟缓。
1 时代背景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014年9月10日在天津梅江会展中心出席第八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并发表讲话。李克强说,“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不熄引擎,世界经济稳定复苏要靠创新,中国经济近年来能够持续健康发展,主要动力也来自改革创新。用好创新“金钥匙”掀起“草根创业”热潮”。中国青年网北京3月4日电,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生态。降低创新创业门槛,鼓励科技人员和大学生创业,鼓励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立健全大学生创业指导报务专门机构,推进实施大学生创业引领计划,整合发展国家和省级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基金,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场所、公共服务和资金支持,以创业带动就业。面对一个“一元钱可以注册公司”的新时代,创业指导课被赋予了更加神圣的使命。
2 我国创业指导课的现状
2.1 师资力量薄弱,实践经验少。由于高校的就业指导课是一门年轻的学科,各高校对该门课程的重视程度也不一样,缺乏对这门课程的智力投入和经费支持。很多授课教师都没有经过系统的培训,很多高校都存在授课教师一边摸索,一边学习,一边上岗的情况,课程体系不健全。众所周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对于一门指导性如此强的学科,遗憾的是很多授课教师在讲台上侃侃而谈,却只是纸上谈兵,一旦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老师会显得底气不足。有些大学生真正地投入到自主创业的实践中,很多授课教师的指导还不一定凑效,一些创业实践时间较长的学生,在创业指导课中很容易发现老师理论重于实践的缺陷。一个就业指导课程教师,如果自己从未参与过创业实践,而要驾驭一门如此指导性强,实践性强的学科,确实是我们当今创业课程改革要思考的问题。
2.2 学生对该门课程缺乏全面的认识。很多学生功利地认为创业指导课的目的就是培养创业者,是有针对性地为那些有创业意向的学生提供教育指导服务,是一种速成的教育模式,如果自己没有创业意向,就可以对这门课程屏蔽或者应付。因此这些学生把创业指导课看成了部分人的课堂,甚至觉得创业者毕竟是少部分,大部分人是在既成领地工作奋斗,这门学科被严重边缘化。
2.3 教学模式单一,与实践脱节较为严重。创业指导课,针对的不仅是精神和品质的塑造,还是一项复杂工程的分解指导,它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课上课下的互动配合,还需要多种渠道和方式的共同介入。但是,在实际的学习中,创业课的课时被压缩得非常厉害,甚至有高校以讲座代替授课,授课教师在这样的课时安排展开之下,不得己蜻蜓点水,有限的课时就连梳理理论都显得得仓促,实践活动的开展就更无从提起,由于知识没有展开,也没有深化,实践活动又没有跟进,学生的收获自然是大打折扣,这样就难以产生良性地互动和发展。
3 优化建议
3.1 教师要上好创业指导这门课,必须要到实践的洪流里去感受和积累,各高校要明确全体教师的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将提高高校教师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作为岗前培训、课程轮训、骨干研修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关专业教师、创新创业教育专职老师到行业企业挂职锻炼制度,教师到行业中去了解整个产业链,从中发现价值链的不足,而这些不足之处正是未来学生创业的切入点。行业挂职锻炼,有利于增强老师对行业的现状和趋势判断能力,从而在行业价值链中找出问题和改进之处,这会显著提升创业教育的针对性,避免教育指导出空拳,提升大学生创业指导的效果,间接提升创业成功率。高校教师由于其丰富的创新成果、一定的社会阅历及较高的个人素质,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具备了有利条件。近年来,高校教师创办企业数量不断扩大,其中也涌现出了大批的行业龙头企业,如华中数控、博云新材料等优秀科技型企业。这些老师在实际的创业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因为在长期的教学中了解学生的身心特点,这样的教师将是就业指导课程改革的先驱和课程发展的中坚力量。
3.2 纠正学生对创业指导课的片面认识,从就业教育的概念和目标不难看出,创业教育培养的是有社会变革精神的创新者,向他们传授概念和技能,使人们能够辨别他人还未曾发觉的机会,培养和强化学生的洞察力、自我评估能力和知识技能,培养学生的环境应变能力、开拓创新能力、整合利用资源的能力、沟通交流能力、执行能力,激励学生勇于挑战困难,强化学生的抗挫能力。因此,创业教育的重心是放在创业能力、素质、精神的培养,而并不只是单一的传授学生关于创业的相关知识。创业能力、素质、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能够更好的胜任自己所选择的工作岗位,并在岗位上进行更好地开拓和创新,具有团队协作的精神和诚实守信的态度,为自己赢得一份有价值的事业,同时为社会的发展更大程度地发光发热。因此,每一个学生都应该认真地参与到这门人生大课堂来。
3.3 创业教育的目标和特点决定了它需要实践,创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开放的时代,为有志创业的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和宽松的政策。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高校要设置合理的创新创业学分,探索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允许学生保留学籍休学创新创业,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可将创业折算为学分,高校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选修课。参与创新创业的学生,还将得到高校优先支持,转入相关专业学习。高校还要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并在现有相关评优评先项目中,拿出一定比例,用于表彰优秀创新创业的学生。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好时代为每一个有志创新创业的青年学生敞开了热情阳光的大门,老师要有意识地带领这群朝气蓬勃的学生,从理论走向实践,构建创业指导课实践活动体系,并在实践中总结,让梦想照进现实,这样的创业指导课才能真正地接地气。
综合上述,创业指导课迎来了一个美好的时代,要在教师、学生和途径上进行革新,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担起时代使命。
参考文献:
[1]蔡克勇,等.创业教育:大学生就业新视点[N].北京:科技日报,2005.8.
[2]祝虹,潘勇涛.大学生创业教育初探——以东南大学创业教育实践为例[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
[3]叶映华,徐小洲.中国高校创业教育[M].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省级项目《“指南针”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员团队》(项目编号14F28),2015年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省级项目“馨语馨愿”特色成长辅导室(项目编号:?15C3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刘华(1982-),女,湖南永州人,湖南科技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