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晓东
本文对桂林市訾洲公园景观设计案例进行解读,阐述訾洲公园在现状用地的基础上引入地域性文化, 了解桂林漓江的历史文化内涵, 提高漓江及周边生态环境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价值。在城市公园景观规划设计中只有将城市历史文化、历史空间、生态要素等结合在一起考虑, 才能更好地达到地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契合。
一个城市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城市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是城市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桂林市訾洲公园规划设计与地域性传统文化的结合为例, 介绍了在现代综合性的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应深入挖掘和再现当地的地域性历史文化,设计时将城市历史文化、历史空间、生态要素等结合在一起考虑, 才能更好地达到地域文化与现代生活的完美契合。
訾洲公园区位与文化背景
訾洲公园位于桂林市区中心漓江东岸水滨的訾洲上,东靠桂林七星公园,西对象山,南接穿山和象鼻山公园隔江相望,訾洲公园是桂林最年轻,又是最古老的公共活动空间。訾洲公园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城市公园,浓缩了桂林的山水和桂北地区的历史文化精华。
訾洲风景开拓历史悠久,唐代和二十年(817年),桂州刺史兼桂观察使裴行立在洲上建燕亭。立飞阁、植花木,开桂林山水园林整体规划开发建设先河。訾洲公园因唐代洲上曾有訾姓人家住而得名,地形呈条形如舟浮水中,又称浮洲,每到秋天,洲上苍翠之中红黄秋叶翩翩,訾洲红叶桂林秋为桂林胜景。在烟雨弥漫的时节,云纱雾幔,訾洲笼罩在一片朦胧之中,岚雾缭绕,洲岛隐约可见,或淡或浓,犹如一幅水墨画卷,充满诗情画意,訾洲烟雨是桂林著名的老八景之一。
訾洲公园设计理念
桂林市訾洲公园作为一个重要的城市公共空间,其设计运用现代设计表达手法,以桂林市訾洲文化为历史背景,充分结合现代的人文、生态景观进行创意营造,为市民和游客打造出一种以地域性人文、生态化、现代的地域性文化景观。訾洲公园作为生态型的城市公园紧沿漓江熟悉布置,是沿漓江游览的重要景点之一,具有重要的景观美学地位。设计时根据地形和功能出发,合理组织空间布局,创造出訾洲烟雨和观象台等景观,让生在城市中的人们能够充分感受生态、大自然的魅力所在,削弱紧张的城市生活给人的压力, 还原人们部分被城市扭曲的自然性情和属性。訾洲公园规划设计遵循了生态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 构建成为江山会景,人文荟萃,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公园。
訾洲公园设计定位
訾洲风景开拓历史悠久,是桂林有史可考的最早的园林遗址。自古以来訾洲即为文人墨客驻留隔江观象之圣地。该公园的规划设计围绕古代文人墨客游览訾洲岛为主题。景观划规划结合古代文人墨客雕像、诗词广场、烟雨楼、雅竹居、幽兰轩、怡闲馆、訾家洲亭等风景建筑,体现出了桂林市地域性的传统文化, 将公园设计成沿漓江边的一张精美的文化名片。訾洲公园设计定位以地域性传统文化为主线, 深入挖掘桂北相关文化景观元素, 把地域性传统与现代人的生活理念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訾洲公园打造成为一个集生态、文化、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园。
訾洲公园景点设计
訾洲公园的整体规划思路以訾洲历史文化为主题展开空间布局, 主要包括一烟雨湖、诗画广场、观象台、幽兰轩、怡闲馆、訾家洲亭、燕亭、流芳亭等景观区域。訾洲公园是一个四周环水的自然生态性公园,观景路线设计是整个规划设计的重点之一。园内交通路线设计紧紧围绕景观节点展开,主次路线划分合理,沿江路线景观节点设计巧妙,让美丽的漓江水域成为公园景观的一部分,把人们的游览活动延伸到江边,营造出一种山水亲和的空间环境。公园内部保留了基本用地风貌与植被现状,与周边环境协调统一,自然、野趣的凤尾竹林和香樟树林造就了了竹林清境、香樟拥翠的赏景境界。园内用艺术化的构成方法阐述了“訾洲烟雨”和“訾洲红叶桂林秋”的胜景,营造出形成了飞瀑落虹、诗画汗青、枫叶留丹、烟雨涵碧、幽篁伞盖、银杏淌金、碑亭流芳、江山水月等景观。沿江边为可进入式草坪,为人们的户外活动都提供了自然场地,草坪周边树木围合出的自然空间若隐若现,也为游客游山览水提供了广阔的休憩、娱乐空间。
结语
桂林市訾洲公园以传承地域性文化作为主要设计思路,利用桂林市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和桂北地区的地域性文化背景作为设计元素,将这些丰富多彩的地域性文化用艺术化的手法展现出来,这是桂林市宝贵的精神财富。因此,继承和弘扬地域性的历史文化在现代城市公园景观设计中显得非常重要,同时还要遵循生态美学原理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便让我们在今后的城市公园设计工作中付出不懈的努力,创造出更加舒适美好的地域性城市公园空间,彰显地域性文化的魅力。
(作者单位:桂林理工大学博文管理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