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似连珠 绝而不离

2015-05-30 10:48刘笨笨
世界知识画报·艺术视界 2015年9期
关键词:狂草怀素章草

刘笨笨

There are lots of branches under the cursive script, such as the Zhang cursive, Jin cursive, etc. Zhang cursive was very popular in Han and Wei Dynasties and then changed greatly in Ming Dynasty. Jin cursive is a kind of variant of Zhang cursive, which further simplifies the character form and represents the unconstrained beauty of cursive to a higher degree.

在概指的“草书”一词之下,也有着不同的分类与解读。章草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今草则是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而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

提到草书,您可能会联想到在黄花梨桌案前挥笔疾书、身着长衣锦服的古人,又或许想起曾屡上战场、已到暮年的硬朗将军,手持蘸满墨汁的毛笔写下“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那线条盘来绕去、龙飞凤舞的书法作品,让无数名家魂牵梦萦,又令多少文人倾尽心力。然而,在概指的“草书”一词之下,也有着不同的分类与解读。

历代对章草的名称有不同的说解。在汉初的一些古隶尤其是草隶里面,裹藏和参杂着大量的草法笔意。最初的草书,史书上称章草,只是把早期的隶书做了一些特殊的加工和处理,因为还没有一波三折和蚕头燕尾,只是变得更简约而已。有见汉末以来《急就章》有草书写本,而说章草因《急就章》的章字得名的,最为无稽。有以章法之章与章程书、章楷的章同义,符合早期草书略存八分笔意、字与字不相牵连、笔画省变有章法可循的事实,近人多信此说。章草波挑鲜明,笔画钩连呈“波”形,字字独立,字形遍方,笔带横势。章草在汉魏之际最为盛行,后至元朝方复兴,蜕变于明朝。

今草起于何时,又有汉末张芝和东晋王羲之、王洽两种说法。它是一种在继承章草的基础上,适应隶书向楷、行体发展趋势和形体上的变化,进一步省减了章草的点划波磔,成为更加自由便略的草体。它与章草有很多不同,一幅字中,今草字有大有小,上下字间可用“牵丝”相连,笔画有粗细、长短、正斜等无穷变化,体势也欹正相倚,绝无定势。草书家崔瑗作《草书势》,对草书有“状似连珠,绝而不离”、“绝笔收势,馀纠结”、“头没尾垂”、“机微要妙,临时从宜”的描述,可见汉末的草书笔势流畅,已不拘于章法。今草书体演变本来没有截然的划分。说今草起于张芝是从新体的萌芽看;说今草起于二王,是着眼于典型的形成。

唐代以来真书沿袭至今。唐代的张旭与怀素把今草艺术中的各种变化和线条的钩环盘迂发展到癫狂的程度,不计一笔一字的工拙,而是极尽狂烈奔放之能事,力追通篇如霹雳闪电的艺术效果。这自然给认读文字内容带来了很大困难,但却予欣赏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后人称这种草书为“狂草”或“大草”。怀素善以中锋笔纯任气势作大草,如“骤雨旋风,声势满堂”,到“忽然绝叫三五声,满壁纵横千万字”的境界。虽然如是疾速,但怀素却能于通篇飞草之中极少失误。与众多书家草法混乱缺漏相比,实在高明得多。狂草虽率意颠逸,千变万化,终不离魏晋法度。

草书这种书体,古来名称繁多,如藁草、大草、小草、飞白草、游丝草、连绵草、一笔草等等,而综合起来,大体上应分为章草、今草两大类(狂草附属于今草之中);鉴于狂草更突出了“草”的性格,也有把狂草另立一类者。然而既独称一类,又不似章草与今草那样有成系统的区别。所以虽说“狂放”为一特色,但在今草中“狂”到何种程度即为“狂草”,这界限却是难以划清的。

猜你喜欢
狂草怀素章草
清 郑燮 行书节录怀素自叙轴
近现代章草观念及其创作(上)
鲜于枢 草书论张旭怀素高闲草书帖
讨源皇象 规模右军 试论赵孟頫对章草的复兴
谈张耀山的简章
读林鹏《丹崖书论》有感
林散之《徐瑶论怀素草书》欣赏
老僧也食肉——怀素草书《食鱼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