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2015-05-30 06:04邓燕
南北桥 2015年9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语文教学能力

邓燕

【摘 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出:二十一世纪教育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而是不会学习的人。现代教学理论也指出:教师教学的基本任务不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给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因此,让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既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基础,又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 自主学习 能力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09.106

有人曾统计过,一个人一生中所需要的知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仅占三分之一左右,还有三分之二的时间需要走出学校以后不断地自学获得,正所谓“活到老,学到老”。由此可见,一个人要想适应当前越来越强调“终身学习”的社会,必须具有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语文课程标准》就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转变教育思想,尊重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当前,许多教师普遍认为小学生知识和能力有限,让他们自己学能学到什么?因而一味地抱在怀里,捧在手里;许多学生也普遍认为,我是学生,我要老师教才会,所以一味的等、靠、要。使学生丧失了许多主动参与的机会,从而形成学生思维的惰性和消极参与学习的意识。由此可见,教师和学生陈旧的思想才是限制学生主动成长的最大绊脚石,转变思想是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基础。

1.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相信学生,把学生看成人,一个发展的人,可以塑造的人。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育思想,阻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且使学生缺乏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形成。教师应实现从传统教育中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到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教学思想的转变,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协助者,而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因此,教师应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给学生充分的学习时间,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

2.学生也要转变学习思想,相信自己。儿童刚入学,教师就可以让学生明白,学习是自己的事。教师应该让学生知道怎样听课、复习和作业,怎样思考、发言和讨论,逐步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随着年龄的不断增大,教师可以以各种不同的方式让学生不断明白,学生不能满足于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可能是什么,增强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实现由“学会”到“会学”的转变。

二、创设丰富情景,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一个带着积极性学习课程的学生,应该比那些缺乏热情、乐趣或兴趣的学生,或者比那些对学习材料感到焦虑和恐惧的学生,学习得更加轻松,更加迅速。”美国教育家布卢姆这段话就充分说明情景和学生的热情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很重要。教师在语文教学中,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情绪,创设“无拘无束的气氛”,让学生“自由地呼吸”,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

1.创设愉悦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征,他们有强烈的好奇心,乐于模仿,遇到新鲜事物也愿意试一试。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顺应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投其所好,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自主创新欲望。积极开展一些生动活泼、寓教于乐的活动,创设愉悦的情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情绪。例如在学“炮”字时,把生字“泡、跑、袍”也带入课堂,引导学生对这些易混淆的字进行充分的观察,说说它们的差别,然后和学生一起编制儿歌记忆这些生字:“有火我点炮,有水我吹泡,有脚我能跑,有衣我穿袍。”随着儿歌的传唱,小学生很快掌握并学会了这几个字。

2.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思维的发展是从问题开始的,老师要让一个个“?”像一个个小钩子一样钩住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个自觉、自愿的心理渴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生提出的问题越多,学生的好奇心就越强,兴趣就越浓,注意力就越集中,思维就越活跃。学生也从一个接受者的角色转化成了一个探究者,学习亦会变得其乐无穷。

3.创设表演情境,诱发学生求知的心理冲动。爱表演,爱模仿是孩子的天性,它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还很好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对课文中一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内容往往通过表演的形式就可以得到解决,且印象深不易忘掉。因此在教学中我时常创设各种表演情境进行教学。如:教学“撒”字时,先让学生想一想撒的动作,然后再做一下,这样学生就会明白“撒”是用(手)撒,所以是扌字旁,撒了就是散开了,因此“扌”加上“散”就念“撒”。这样不但让学生记清了字形,而且弄懂了字义,学起来很轻松,还很踊跃。

三、优化总结评价,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相结合。通过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学习的状态,体验进步与成功,从而产生进步的动力。

1.优化教师评价激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维鲁姆斯说:“人类本性最深处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扬、钦佩和尊重。”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要满足学生心灵深处那种强烈期望的重要手段就是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体验成功的愉悦。因为这种成功的情感体验能产生强大的内部动力,促进学生一次又一次探究新天地,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源泉。因此,对于学生在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教师都应该热情地给予肯定和赞扬,学生在获得了老师的肯定和赞扬后,就会在心理上获得自尊、自信和成功的体验,从而倍加爱学习、爱思考、爱提问。

2.优化学生自我评价。自我评价是指主体对自己的思想、愿望、行为和个性特点的判断和评价。心理学家通过实验证实,那些能通过给自己确定目标,并进行自我评价、自我奖赏的学生在学习活动中比那些不能做出这样安排的学生更富有成效,学习动机的持久性超过靠别人提供条件来激发学习动机的学生。因此,在语文教学中,要关注评价的主体,即学生的自我评价,让学生通过评价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发现自己的学习潜能,学会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

总之,我们只有把语文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提供自主学习的空间,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使语文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语文教学能力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