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晓
近视产生后,拉长的眼轴不可能恢复,眼部相关病理改变无法消除,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这些眼病也会导致视力下降,且远比近视本身可怕。
2015年8月,一篇题为《2017年,世界上将不存在近视眼?》的文章在微信朋友圈刷屏,很多家长看后纷纷转发并向笔者咨询。
其实早在5月就有篇类似的文章——《加拿大发明“仿生镜片”,10秒内恢复视力》。
文章称,加拿大视光学家研发了一种名为“Ocumetic”的仿生镜片,不打麻药便可植入25岁以上的成年人眼中,并永久矫正近视,甚至可以“将你的视力水平提高至1.0视力的3倍以上”,而整个植入过程只要8分钟。该产品预计最快2017年上市。
这神器是不是很有吸引力?手机族和游戏党听了或许会大呼: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视力了!
仿生镜片到底是什么东西?有了它,近视是否会从此消失?
仿生镜片实为人工晶状体
目前,人工晶状体一般分为用于老年性白内障以及用于高度近视眼的两类。该报道提及的仿生镜片,属于后者。
在不摘除自己晶状体的情况下,将人工晶状体植入眼睛中的技术,被称为有晶体眼人工晶状体植入。
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作为近视矫正的方法之一,并非新鲜事物,在临床上使用已经有一段时间,作为屈光不正的矫正方法,作用类同于框架眼镜,隐形眼镜,角膜塑形术,角膜激光屈光手术。
这些不同的矫正方法似于照相机镜头里镜片的叠加、修正以及置换,不同的矫正方式对应着不同的适应症。
对于技术熟练的医生来说,做一个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只要五六分钟。手术时确实可以不打麻药,但仍需滴眼药水表面麻醉后,才作切口进入眼内操作。
仿生镜片(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虽然看似简便,但它的实际风险比激光手术高。因为激光手术只在角膜表面进行操作,而这种植入术却侵入了眼球内部。
在角膜上切口后,眼球内外通道被打开,会产生感染、出血的风险;植入后的人工晶状体,有可能发生位置偏移;此外,人工晶状体还可能对眼球周围的组织产生刺激和影响,风险并不比角膜激光手术小。
光换“镜头”还不够
“将你的视力水平提高至1.0视力的3倍以上!”的说法也有待商榷。
人眼的视觉光学系统并不完美,本来就存在着影响视觉质量的像差。
把人眼比作照相机的话,角膜和晶状体只相当于“镜头”。通过置换“镜头”修正人眼视觉光学系统上的瑕疵,并且完善生理性调节功能,达到类似于仿生的效果,理论上是可行的。
可是镜头再好也不能替胶卷干活儿。眼底视网膜就相当于“人眼相机”中的胶卷,胶卷的分辨率是有限度的,眼底视网膜也是如此。
植入仿生镜片(人工晶状体)后,如果不出现手术并发症,对于近视患者来说确实能一劳永逸。但无论是激光手术还是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进行此类近视矫正手术都需要在患者近视不再发展、度数稳定的条件下进行。
类似于年纪增大头发变白,随着年龄增加,视网膜的“分辨率“也会发生改变,导致视觉功能的下降。
所以仅仅植入一片好的晶状体,并不一定能让近视患者达到理想视力,更不用说比正常视力好3倍。
而手术本身也只能算是置换了“镜头”,近视产生后,拉长的眼轴不可能恢复,眼部相关病理改变无法消除,进而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眼底视网膜病变、黄斑变性、视网膜裂孔、青光眼等病,这些眼病也会导致视力下降,且远比近视本身可怕。
所以,各位家长、手机族、游戏党,千万不要被标题党误导,以为从此可以肆意用眼,对于近视加深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