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拔挑战的应变与准备

2015-05-30 10:54
中国自行车 2015年9期
关键词:骑乘高地低氧

为什么总觉得自己使不上力?

在攻上高海拔的途中,你可能会有这样的感觉。其实,除了骑行者的肌力与间歇能力外,车手的肌耐力表现,更是整场挑战成败的关键。它考验的是选手自身的运动能力,因为海拔1600 m以上的低压、低氧环境,肯定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在安静心跳上升、最大心跳下降的情况下,运动强度比正常情况更高,势必使人无法施展最佳的运动表现。

从运动科学的角度出发,我们采访了台湾文化大学运动教练所的运动生理博士沙部·鲁比(以下简称为沙部),他以运动生理学与自行车选手的实战经验,为我们提示了攻上天堂路的注意事项。

SPOT 1

急性高山症的即刻反应

首先,当我们出现头痛、恶心、呕吐、呼吸困难、过度换气与晕眩等症状时,应开始进行自主评估,假如症状轻微,身体尚有自主调节的能力可小必紧张。一旦遇到眼前出现影像重叠、模糊的症状,就可能是脑水月,的症状;有严重的咳嗽、呼吸困难、气喘等症状,则可能是肺水肿发生的表症。如有以上症状的,建议寻求进一步的医疗帮助,并直接下山。

沙部告诉我们,急性高山症的起凶与体能优劣无绝对关系,只能用体质与发生几率来解释。根据统计,在海拔2000 m左右,高山症的发生几率为12%;但海拔高度到了3000 m以上,高山症发生几率的数字就暴增至17%,台湾最高公路的海拔高度,正好落在这个区间。

为了确保挑战成功,我可以白行准备药物吗?

SPOT 2

高海拔环境严防脱水

虽然山区的天气寒凉舒爽,但身处低压环境中,人容易发生脱水的情况。不少车友赛前有补充咖啡因饮料的习惯,虽然这有提升运动表现的效果,但咖啡因利尿的特征恐怕会加速人体脱水的发生,控制饮用量是比较好的做法。

此外,由于在高地环境下身体对醣类的使用率增加,因此足够的碳水化台物补给是必须注意的环节。身处高海拔的低氧环境,易促进人体内的自由基产生,加上紫外线的影响,也会对人体有害。沙部建议我们,不妨在骑乘途中尽量补充维生素C与维生素F,而茶饮、咖啡及含咖啡因的能量补给品,应该慎选为宜。

SPOT 3

高地训练的时间要足

提前备战,高地训练会不会有帮助呢?

沙部认为,高地训练固然有效,但如何进行训练有很大讲究。如果高地适应时间不到一周,且在毫无规划与目标的情况下前往高地环境进行训练,就很难达到高地训练的预期效果,不但可能对人体没有帮助,而且还会在没达到预定的高地低氧适应前,打破体内的酸碱平衡、影响睡眠品质、造成体内氧化压力增加、脱水、减少半地同常训练的强度,而影响竞赛表现。

有心训练的选手,可以怎么做?

沙部建议,较有效率的做法是以“living high-Lraining low(高往低练法)”进行连续2~4周的训练,也就是训练在半地,休息与睡眠转移到高山或低氧环境至少8 h,由此来适应低氧环境。选择这样的方式进行训练,是因为在长期高海拔的训练当中,因低氧环境而引发的换气频率增加、乳酸增加、心率增加与最大摄氧量下降,都小利于运动训练的强度,且可能因低氧而导致肌肉蛋白分解等问题的产生,这些因素都会让车手无法达到运动训练的最大效益。另外在半地训练的职业选手,也可使用低氧舱来营造近似高山的环境。假如你的时间有限,赛前几天上山适应是没有效果的。

最后,沙部也建议车友,练习骑乘连续的爬升路段,或增加爬坡间歇的训练,也可以帮助爬坡时使用的肌群适应。如在骑行时采用站姿和坐姿交替的方式,以及坐姿骑乘时多种坐姿位置的交换(座垫前、中与后方位置),能避免单一肌群的过度疲劳,学习如何将紧绷的肌群放松,这些做法,均有助于提升骑乘表现。

猜你喜欢
骑乘高地低氧
燕晗高地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骑乘、验马和运动三合一马舍的建设与使用
高地
关于古代马之骑乘与驾车探源
2019英国最受父母喜爱骑乘品牌菲乐骑携新品参展CKE中国婴童展
实施“个十百千”工程 打造人才培养高地
苏格兰高地求生记
中消协呼吁消费者文明骑乘共享单车
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低氧促进hBMSCs体外增殖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