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评《成县泥塑》的创作魅力

2015-05-30 08:42:59郭蕊
写作(中旬) 2015年9期
关键词:泥塑纪实手工

郭蕊

摘 要:电视纪录片《成县泥塑》真实地记录了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抛沙镇竹篮寨的一位民间泥塑艺人—赵维国的生活。这位73岁的老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县泥塑的传承人。成县泥塑至今已有八百年的历史了,而赵维国老人从十几岁开始做泥塑至今,已有五六十年。作为传承人的他想尽办法将这个手艺传承下去,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孙子,也不遗余力地跑去学校教小孩做泥塑。妙趣横生的中国民间泥塑,不仅承载着千百年来中国百姓的喜怒哀乐,也丰润着生生不息的中国民间文化艺术。纪录下赵维国老人的泥塑制作和传承过程,就是希望这种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间艺术文化能得到保护和宣传,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了解、喜爱泥塑,将这个绝活传承下去,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

关键词:纪实; 泥塑; 手工; 传承; 文化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43(2015)09-0080-3

一、选题意義

纪录片《成县泥塑》拍摄于甘肃省陇南市成县抛沙镇竹篮寨,赵维国老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县泥塑的传承人,也是当地现在唯一一位还在制作泥塑的老人。他一生都在与泥土打交道,用天然的材料,做出精美小巧的工艺品,博得民众的喜受。我们不仅记录他真实的生活,更要透过他的生活展现出其对泥塑的热爱。他用传统手艺做出惟妙惟肖的十二生肖泥塑,也制作出能寄托人们招财纳福、趋吉辟邪祈愿的胖娃、财神、孙悟空等泥塑娃娃,他还通过自己的思考,不断创新出会“叫”的公鸡、瓜娃打鼓等视听结合的泥塑作品。在可以旋转的泥娃娃身上安装小鼓,转动时就能发出声音,使声音色泽动作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民间艺术风格,趣味横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传统的文化、独特的设计,使成县泥人广为认知。

然而,近年来,成县的民间泥塑艺术逐渐陷入困境。伴随着老一代泥塑师傅的相继离世,一些独特的手艺逐渐失传。同时,现代新型玩具大规模地出现,不断冲击着泥塑作品的市场,成县昔日风云际会的民间艺术市场日渐冷清。作为成县泥塑仅剩的民间艺人,赵维国老人忧心忡忡。他不忍心看着这流传多年的泥塑手艺失传,但现代的年轻人却不愿再继续学习这门费时费力的手艺了。传统手艺后继乏人,逐步失传,亟需抢救。

赵维国老人家庭并不富裕,泥塑作品也卖不了太多的钱,但他却一再坚持做泥塑,坚持将泥塑作品展现在大家面前,也坚持将这门手艺传承下来。即便年轻人对此毫不感兴趣,但他依然把自己的泥塑作品带去学校,把泥塑手艺的种子种在小孩心里。他希望泥塑不仅能带给小孩欢乐,也能让小孩们去体会、学习制作泥塑的过程。我们被赵维国老人对泥塑的热爱和坚持深深感动。

这就是我们之所以选择拍纪录片《成县泥塑》的意义所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科技的东西越来越多,这种纯手工的传统手艺正在逐渐丧失。我们要做的就是记录下这真实的传统泥塑手艺制作和传承的过程,并起到宣传和呼吁的作用,让越来越多的人能重视起这种传统文化,并集合大众的力量将传统的中国文化保护和传承下去。

二、作品介绍

电视记录片《成县泥塑》是一部时长为25分钟的电视纪录片。

这部纪录片主要记录的是:主人公赵维国,今年73岁,这位老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县泥塑的传承人。成县盛产优质的粘土,柔软细腻、粘性好、不易破裂,是做泥塑的上好材料,因此造就了竹篮寨一代又一代心灵手巧的民间泥塑艺人。赵维国老人就是当地有名的民间泥塑艺人,也是现在唯一一位还在做泥塑的手艺人。我们记录下他详细的泥塑制作步骤,不管是取土、砸土、和泥、制泥坯、涂白还是最后的彩绘,每一步都有很严格的要求,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才能完成。在制作过程中老人还不断地讲解每一个步骤的要点,似乎要将他毕生的泥塑制作知识和经验倾囊相赠,还回忆起他小时候泥塑繁荣时期的事,讲述着融入泥塑生活的乐与忧。制作泥塑需要慢工出细活,这就得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但付出的辛劳与时间却并不和金钱等值,所以大多数的人对这种艺术追求变得越来越冷淡。为此赵维国惋惜不已,他想尽办法宣传泥塑,会在家教孙子认土、绘画和做泥塑,还会在博物馆工作人员的组织下去学校,给学生们上泥塑手工课。看着孩子们的热情参与,老人很欣慰。赵维国不仅希望泥塑能给孩子们的童年带去快乐,还希望他们能对泥塑的手工做法感兴趣,将传统泥塑文化传承下去。偶尔老人还会去街上展示他的泥塑作品,小小的摊位吸引着不少民众来围观。人们被这种趣味横生的泥塑工艺品吸引着,也被这传统的中国文化熏陶着。

成县泥塑不仅有审美的价值,更反映了民众最真挚的情感,满足了人民祈福避祸的心理需求,就在寄托人们的情感中彰显着传统艺术的魅力。

片子以“泥塑”为主,铺陈人物故事发展的线索,展现主人公赵维国对泥塑的热爱之情以及他为了将泥塑手艺传承下去所做出的努力和坚持。一系列的故事发展、真实情感的流露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情绪层层递进。人物刻画鲜明,用事实展现其人简单执着的性格,传递出泥塑这种传统文化的内在精髓。

三、导演阐述

作为这次纪录片的导演,我肩负很大的责任,希望能认真拍出一个满意的作品,更希望我们的实践操作能力、交流合作能力和专业知识都能在这次的拍片中得到锻炼和提升。显然我们终于做到了。

第一次知道成县泥塑是在网上看到的,通过信息了解到这门艺术已经有八百年的历史了,而主人公赵维国老人却是现在唯一一位还在制作泥塑的民间泥塑手艺人。看着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县泥塑即将消失,我迫不及待地想去进一步了解它。通过商量,我们决定拍摄成县泥塑这个题材。然后我便进行了各种收集资料、了解历史、联系拍摄对象、策划拍摄提纲等准备活动,并负责在拍摄期间全程掌控、策划采访提问、记录信息等事务。

关于片子主题:泥巴是很多小孩儿时的玩具,泥塑是中国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赵维国老人把泥巴玩成了精美有趣的泥塑工艺品,他对泥塑的执着和用心,表现出民间艺人对传统文化的那份热爱和坚持。由于一些经济和市场的原因,传承者屈指可数,泥塑手艺无人继承,古老的独特手法正逐渐失传,泥塑传统文化面临消失的地步。赵维国老人倾尽全力传承的行为让我感动,也让我们意识到保护和宣传成县泥塑文化的重要性。

关于片子风格定位:《成县泥塑》这部片子是记录一个制作了几十年泥塑的民间老艺人的普通生活。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发展下,生活的追求也不一样了,在许多现实方面,面临许多选择。曾经繁荣发展的泥塑手艺,现在也只有赵维国老人一人在坚持制作了。传统泥塑在这个现代化科技发展的社会中渐渐地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而老人一生最大的心愿就是把手艺传承下去。在这条传承的路上,我们用相机纪录下了老人普通的生活、做泥塑的过程以及他是怎么努力去传承手艺的,最直观地展现泥塑文化,最真实地表达泥塑手艺的传承和保护迫在眉睫。

关于片子节奏:《成县泥塑》整个片子的节奏分为两个部分。第一个部分是开篇用照片和历史资料来讲成县泥塑的悠久历史,配以淡雅古朴、节奏缓慢的音乐来渲染情感、老人制作泥塑的过程和采访以前的事情。这期间大量用同期声和解说,真实直观地表达老人对泥塑的热爱。第二部分老人做各种传承泥塑手艺的事情也大量采用同期声,快结尾时采用叙述性的音乐来传递老人在传承的路上坚持不懈的精神。画面和音乐的结合给人视听的享受,不拖泥带水、渲染人物情趣、营造氛围,完整地表达出我们对整个片子赋予的主题思想。

四、编剧艺术构思

在片子开拍之前,我先策划了拍摄大纲:成县泥塑历史、泥塑的代表人物—一位做了几十年的泥塑的老人。人物讲述自己做泥塑经历的故事,记录泥塑的制作方法、泥塑的分类和具有的象征意义、他在传统制作方法加入的自己的创新设计、民间艺术的传承—老人教孙子、学生做泥塑。整个村庄只剩这一位老人在做泥塑,正面临消失的民间艺术需要传承和发展。片中拍摄博物馆泥塑展品,并为此设想了一些采访提问,关于老人做泥塑的原因、经历的故事、泥塑的分类、创新等,关于博物馆馆长对发展成县泥塑的看法、措施等,民众讲解泥塑萧条的原因等等。由此展开拍摄了不同的画面,并根据每天发生的不同事情,再调整整个片子的结构,从众多素材中選择最想传递的内容来表达我们的思想。

关于这个纪录片的故事梗概:这部记录片以记录成县民间泥塑艺人赵维国老人做泥塑和传承手艺为主,事情平行发展,中间插入采访。记录了老人制作泥塑过程中的点点滴滴,呈现他真实的生活状态。取土、砸土、和泥、制泥坯、涂白、彩绘,每一步他都细心、耐心地完成,并且在过程中不断讲解制作要点。其间偶尔插入老人的采访、他对往事的回忆、对泥塑历史的讲述等。还有他在传统泥塑作品中的创新,如何使不动不响的呆板泥塑变成能动会叫地栩栩如生的泥娃娃。经过老人数十年的辛勤摸索和创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泥塑作品深受大家的喜爱。但是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传统泥塑市场变得萧条,使制作者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大多数的人已经不愿再制造泥塑了。泥塑手艺唯恐失传,这引起了成县博物馆对泥塑文化的重视。他们把老人的泥塑作品放在博物馆展览,让更多的人可以认识、了解泥塑。还组织安排赵维国老人去东街小学教泥塑手工课,他将自己的泥塑手艺口传心授给同学们,让泥塑文化沉淀在孩子们的心里。在家老人会教孙子做泥塑,为了做出更好的泥塑作品,老人会带着孙子去山上认土、写生绘画,观察生活。空闲时间老人还会去街上摆摊展览,看到越来越多的人上前来观看、琢磨,老人最为高兴了。通过博物馆和赵维国老人的努力,我相信富有传统特色的泥塑文化会让更多的人认识并了解,独特而精湛的泥塑手艺也会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这是我们第二次拍摄纪录片,虽然拍摄过程中遇到不少麻烦,但我们还是很高兴看到自己为止努力的作品完整地呈现出来。

当毕业作品选题的时候,我们毫不犹豫地选择纪录片,我们都喜欢这种真实的记录。拍摄纪录片选题很重要,为此我们想过很多题材,很看好这个泥塑制作,想要去挖掘其中的传统文化。在定好选题后。就开始准备,先多方地去了解泥塑资料,了解成县竹篮寨的信息,联系我们的拍摄对象等,然后列出大概的拍摄提纲、采访问题,做好前期准备。放假后我们就直接到拍摄对象家里去拍,拍摄共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暑假,赵维国老人正在做泥塑。于是我们记录下他做泥塑的过程和教授孙子的画面。第二阶段是在秋季。由于当地的泥塑文化正在逐渐消失,成县博物馆的人员想了很多办法对成县泥塑进行保护和宣传,不仅把老爷子的泥塑作品放在博物馆展示给更多的人看,还带领赵维国老人去学校,组织学生们一起上泥塑手工课,增加下一代对泥塑的了解,使泥塑手艺能得到发扬和传承下去。

拍摄现场常常是纷乱多变的,场面不受控制,事先预定了许多的拍摄方案、拍摄角度,到了现场突然的变化会让我们手忙脚乱。这是最考验人的时候,我们的随机应变和冷静思考的能力在处理这些问题中得到了很大的锻炼。现场的声音是构成真实性不可缺少的部分,但是由于环境的复杂性,即便很注意,还是有些许杂音融入在里面。这次拍摄过程让我体会到,每一个步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都是必须用心去对待。

解说词也是要重视的地方,优美的解说词必须和画面紧密配合,连接、补充、延伸画面的内容,哪里该给解说,哪里该无声胜有声都要注意。一个好的片子一定要有一个齐心协力的团队,但是我们在拍摄过程中却遇到不少的争执,各有各的观点,好在最后以讨论结尾。每一个分歧的观点都在商量中敲定。这次拍摄纪录片的体验让我们的沟通合作能力都有很大的提升,也慢慢融入这部片子,感受泥塑手工的魅力,体会传承文化的力量。通过这次完成毕业作品,我们进一步巩固和运用了在校期间学到的理论知识,也通过实践去把知识转化成技能。有些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更有体会,我们面前的路还很长,需要不断地努力奋斗,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高鑫.电视纪实作品创作[M].学苑出版社,2002

[2]高鑫.电视专题[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

[3]周星.中国电影艺术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4]傅正义.电影电视剪辑学[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泥塑纪实手工
泥塑玩具
寻根(2023年1期)2023-05-30 03:39:53
多彩泥塑
快乐语文(2021年31期)2022-01-18 05:51:38
泥塑师
金秋(2021年18期)2021-12-02 01:15:08
民间美术——泥塑
砚边纪实
艺术品鉴(2019年12期)2020-01-18 08:47:14
做手工
超萌的羊毛毡手工
快乐语文(2018年12期)2018-06-15 09:11:10
手工
儿童绘本(2017年10期)2017-07-05 18:44:29
CHINAPLAS2016采访纪实
塑料制造(2016年5期)2016-06-15 20:27:39
手工DI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