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骥
[摘 要]新闻媒体是舆论监督的主要载体。随着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公众对舆论监督越来越关注,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舆论监督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克服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越位”和腐败等各种问题,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坚持务实精神体现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
[关键词]新闻;舆论监督;舆论导向;队伍建设
[中图分类号]G21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5)09 — 0128 — 02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新闻以及信息源多元化凸显,使得新闻舆论监督在信息时代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党和政府也愈加重视这一问题,也越来越得到社会大众的重视。那么,如何使新闻舆论监督符合大众的要求、适应时代的发展、净化社会环境、剔除不良或有悖于法律或道德的行为做法,都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大课题。
一、新时期新闻舆论监督的基本理解
(一)何谓新闻舆论监督
所谓新闻舆论监督,就是社会各界通过网络、电视、广播、杂志、报刊等诸多新闻媒介来揭示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发表不同的意见和看法,形成舆论,即多数人的共同意见,并促使其解决的一种监察和督促形式,继而对党和国家、社会团体、机关和企事业部门以及社会上一切有悖于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实行制约。也可以说,新闻舆论监督就是舆论主体在一定的范围内通过不同的新闻媒介,传播和发表具有一定意向的观点或者看法,对公共政策以及包括权利组织和个人在内的社会权力进行监督与评价。这当然是在法律赋予的权力范围之内。可见,公共大众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主体,客体是权力组织及工作人员、社会公众人物等。主、客体之间关系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使得新闻媒体作为一种形式而显得十分重要。新闻与生俱来的功能就是对社会的监督,这也是新闻媒体的权利和职责。在我国,借助媒体诉求一种法律公正的现象尤为普遍,这与体制内外监管的力度比有关,即体制内监督力度小时,体制外的媒体监督的作用就有了用武之地。职责方面,舆论监督是媒体所要担负的一种社会责任,媒体职责可分为:传播信息、宣传政策和舆论监督三个方面。如今,中国正在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时期,也是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时期,如若缓和社会运行机制与人们价值观、个体心理行为导向的冲突和矛盾,新闻舆论监督就可以起到“安全阀”和“润滑剂”的作用,而信息时代这种作用会愈加强大。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新特点
中国已经步入网络时代,网络不仅影响着人们的社会生活,而且对向媒体的传播观念、传播方式以及新闻舆论监督等诸多方面都提出了新挑战,也是我们现在面临的新课题。总结起来,传统新闻媒体舆论监督与网络媒体舆论监督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异同和特点。
1. 共性方面:
(1)新闻舆论监督范围的广泛性。可以说,这是将整个社会都纳入自己的监督视野,其监督主体的范围包括社会的各个阶层和组织,以及一切违背公共利益的权利行为和社会行为。
(2)新闻舆论监督形式的公开性。舆论一旦以新闻媒体形式进行传播的时候,其公开性和透明性就显现出来。以公开报道的形式表达社会公众的意愿,面向社会反应与公众利益相关的社会问题,就可以引起公众的广泛参与,从而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这一作用不可小视。
(3)新闻舆论监督效应的间接性。“柔性监督”是新闻舆论监督的一个显著的特点,其监督效应体现为公众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其本身不具有强制力。也就是说,新闻舆论监督不具有直接性,而是通过公开披露客观事实等方式,再加之“法律监督、行政监督”等刚性监督形式,束缚和制约监督对象的行为,也就是说,新闻舆论监督效应具有明显的间接性。
(4)新闻舆论监督的客观性。客观而准确的事实报道是新闻媒体的职责和生命线,抛开这一点,新闻媒体的报道将失真,这也是新闻媒体职业规范和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为此,新闻舆论应该能够以比较客观的、理性的立场报道和审视社会事务。在舆论诉求表达方面,新闻舆论体现的是思辨优势,在舆论监督方面,表现更多的是客观公正性、导向性、前瞻性以及权威性等,这些都是社会民众所期待的。
2.特性方面:
(1)传统媒体在传播范围方面的局限性。传统媒体包括广播、电视、报刊等,由于时段、版面、传播地域、工作纪律、人力财力等诸多方面的限制,使得大量体现民情民意的新闻难以进入社会公众的视野,往往是以点带面,使得传播范围具有局限性。而网络等新兴的新闻媒体,使舆论监督的广度达到了一个全新的水平,甚至在理论上可以说能够达到无边界或者是无限大。这种传播范围的扩大性,是由于网络的即时性、无限传播性、低成本、无门槛以及参与者队伍庞大等特点决定的。网络可以达到传统媒体所不能探及的地方,也可以说是正在营造“无孔不入或无所不及”的新闻媒体环境。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关注点和侧重点不同,网络把新闻舆论监督带到了一个更广阔的公共领域,比如,国家大事、社会公众人物等都是其品评对象。
(2)网络使新闻舆论监督向纵深发展。新闻参与者队伍的庞大,使得新闻在社会公众的反馈方面就更具全面性和公正性的特点,网络促进了新闻舆论监督不断挖掘深度,也就新闻舆论监督更具有时效性。比如,对于热点问题,舆论监督者可以追根溯源,直至使事件或问题处理解决的更公正、准确和及时,而不是敷衍了事,或者是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这说明网络克服了传统媒体的弊端,充分展示了即时性、广泛性等特点,使新闻舆论监督向纵深发展。
(3)影响力与常态化特征。网络的日益成熟,使广大社会公众逐渐成为信息等新闻的传播者和新闻舆论监督者,网民已经成为无处不在的眼睛和社会守望者。比如,近6亿的手机用户,使得大量的实时性新闻迸发,也强化着大量的社会公众对各类事件的关注度。网络正在强力推进社会进程,其影响力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而大量的信息传播以及新闻舆论监督已经逐渐成为社会公众的生活习惯,呈现出常态化特征。
二、现阶段新闻舆论监督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正当的新闻舆论监督,已经成为强大而积极的社会控制力量,其评判作用、宣泄作用、激励作用等已经成为客观现实,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现阶段,新闻舆论监督又出现了一些新问题,这些问题不容忽视。
(一)新闻舆论监督中的“越位”现象
“媒介审判”可以说是新闻舆论监督“越位”的集中表现。“媒介审判”是指媒体在实施舆论监督时,新闻媒介对被报道对象所作的一种“审判预设”,这是超越司法程序的一种现象,这是异化舆论监督的表现。实际上,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安全阀”的作用,媒体新闻舆论监督具有导向舆论的功能。但是,媒体若把监督权力和功能超前“越位”为司法审判权力,过度渲染公众情绪,扩大事件的内涵或过度重复,则会干扰司法公正,或者引起误导。这种“误导”或“误判”可能造成人的精神、重大以及财产经济损失。舆论不能对某一实体实施的行为做出最终定性,个人或者单位做出的定性是不具有终极效力的。
当然,舆论监督也不能没有底线,舆论在行驶监督权时,还存在忽视法律、干预过度、无中生有、制造事端、扰乱视听、夸大其词、恶意炒作等现象,给国家机关和有关当事人的正常工作或生活造成不应有的极大压力和不良影响。
(二)新闻舆论监督的腐败滋生
全面看,我们新闻舆论监督的一部分从业者还存在着素质不高、水平低下等问题。比如,通过各种渠道进行权钱交易,更改新闻报道事实,或者花钱找关系删除负面报道的新闻信息或帖子等,一些媒体从业人员利用话语权等一些权力来换取利益,这些现象屡见不鲜。最终,新闻舆论监督的不公平现象随之出现,新闻舆论监督遭到破坏,腐败现象便蔓延滋生开来。
(三)新闻舆论监督的跨地域性
在我国,新闻舆论监督呈现出跨地域监督模式,这与我国的新闻媒体的体制有关。比如,地方媒体受到当地党委、政府及相关管理部门的约束、规划或领导干预,受到经济、政策等方面的限制,使得新闻媒体为了生存,而不敢惹怒政府,从而听命于政府指令。为此,跨地域模式的舆论监督就可能成为一种常态。
三、新时期加强新闻舆论监督对策思考
随着现实生活的深刻变化以及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社会公众对新闻舆论监督越来越关注,可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舆论监督的迫切性和重要性。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坚持务实精神体现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心声,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
(一)做好新闻舆论监督,摆正新闻舆论监督和新闻舆论导向的关系
正确的舆论导向是新闻舆论的操守,任何时候都不能偏离正确的方向。要以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是做好新闻舆论监督的关键所在和根本保证。新闻舆论监督和新闻舆论导向是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不能分离。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可以更好地实施新闻舆论监督,搞好新闻舆论监督,可以总结经验,使新闻舆论导向更加明确,新闻舆论监督是建立在正确舆论导向基础上的舆论监督,是为舆论导向服务的。我们所面临的是一个改革变革时代,我们所处的是信息爆炸时期,理所应当传播正能量,催生新事物,对于社会中存在的消极腐败现象,就要拿起新闻舆论监督的武器。开展正确的新闻舆论监督对于促进党和政府工作,加快经济社会的高速和谐发展,具有其他监督形式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我们要以正面报道为主,实施正当的新闻舆论监督。
(二)正确的方式方法是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的关键
新闻舆论监督形式多样,方式方法种类较多。首先,要坚持“四个有利于”,即一是有利于民主发展和法制健全;二是有利于民众呼声和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三是维护党和政府形象,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四是有利于弘扬正能量、针砭时弊、化解矛盾以及维护社会稳定。其次,要把握时机,紧紧围绕党和政府的工作中心开展新闻舆论监督。第三,按着新闻规律办事,要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对报道所起到的反响、后果、问题等都要考虑周全,出以公心,服务大局,以理服人,把握好度,遵守新闻宣传纪律。
(三)切实提高新闻工作者素质,加强队伍建设
舆论监督直面社会现象的是与非,因此搞好舆论监督对于新闻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是加强对新闻工作者的培训和管理,树立正确的新闻观,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二是新闻工作者要尊重客观,不充当个别利益冲突的工具,树立关怀弱者和不阿权贵的独立人格。三是树立法治观念,重视和发挥法律在新闻舆论监督中的作用。加强法制保护作用重大。无法可依导致权力滥用或唯利是图。四是树立角色观念,承担舆论监督的主体和内因责任。提高认识,加强修养、提高素质,确保舆论监督健康、顺利、有效和正确的推进。五是树立质量意识,提高新闻敏感性,使舆论监督得到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四)新闻舆论监督要坚持真实性原则
新闻之道在于求真。真实性是舆论监督的基础。一要报道真实。报道要真实可信,不能推断想象,要掌握第一手资料,使事实真相得以辨认。二是本质真实。一般来说,把握微观真实相对较易,把握本质真实则相对较难,这就需要新闻工作者具有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洞察力。要有根有据,真实确凿,切记“偏听则暗”。三是客观公正。严防主观臆断,感情用事。考虑实际情况的复杂性,确保信息来源的真实可靠。
(五)网络舆论监督要强力助推传统媒体的内部改革
网络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和监督者,这是普通人对于舆论监督的自愿参与。当今社会,传统媒体需要借助于网络平台开展工作,而信息时代的舆论监督难度会更大。这就需要采用新方法、制定新的工作流程、建立与民众有效沟通和反馈新机制、明确新的监督主体、大量采用新的专业技术设备以及巩固和强化主流媒体的地位。
〔责任编辑:谭 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