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
如果你喜欢《我是歌手》这个节目,一定会熟悉李健的歌声,他在第三季中突围成功,成为全场的焦点。下面,我们就沿着歌手的足迹,一起感受音乐的魅力吧。
用心去唱歌
李健是哈尔滨人,父亲是京剧演员,受其熏陶,他从小就喜欢京剧。但相比之下,他更喜欢流行音乐。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港臺流行音乐开始传人大陆,这也触动着李健。当年,哈尔滨掀起了弹唱吉他的热潮。刚上初中的李健也迷上了吉他,于是,妈妈一咬牙用两个月的工资给他买了一把吉他。这让李健喜出望外,他开始认真学习,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那是一个娱乐匮乏的年代,一把吉他开启了李健的音乐之门。高三时,李健还学了几个月的民族唱法,并积极参加演出。不仅如此,李健的文化课也相当不错,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当时,校园民谣广为传唱,像《同桌的你》等歌曲。优美的旋律,清新的歌词,仿佛唱的就是自己,那时的李健还萌发了写歌的念头。而且,他还参加了清华合唱团,在那认识了师哥卢庚戌。在合唱团里,李健和卢庚戌都喜欢看书,对文学有着聊不完的话题。一边听歌唱歌,一边写歌谱曲,这是他们触碰音乐的两种方式,那首《一生有你》就是那时创作出来的。
时光荏苒,大学四年很快就过去了。毕业后,李健到广电总局做网络工程师,内心却没有放弃音乐。一天,李健突然接到卢庚戌打来的电话,邀请他去搞音乐。一听到这个消息,李健毫不犹豫地答应了。为此,他毅然放弃稳定的工作,足见音乐在他心目中的分量。没多久,“水木年华”组合成立了。2001年9月,“水木年华”的第一张专辑正式发行,《一生有你》也登上了各大音乐榜的榜首。一时间,李健也走进了公众视野,各种音乐奖项纷至沓来。对于歌手来说,这无疑是最好的开始。然而,由于音乐观不同,李健和卢庚戌在创作风格上出现分歧。卢庚戌想做摇滚乐,李健想做内敛的歌,矛盾渐渐产生了。最终,李健决定离开这个组合。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选择属于自己的最为关键。
对于李健来说,告别“水木年华”不是音乐的结束,而是一个新的开始。2003年9月,李健首张个人专辑《似水流年》正式发行,所有歌曲都以舒缓的调子为主,静静地叙述着逝去的青春。李健的声音清亮而有质感,唱出了一种天生的理智与沉静。青春是美好的,但也有孤独和伤感的时候,那些平凡的日子都已变成零碎的符号,镶嵌在记忆深处。三年后,李健又推出了第二张个人专辑《为你而来》,其创作风格仍以清新淡雅为基调,一如既往的平静与清澈,来沉淀时光,抒发情感。直至今天,李健的音乐风格都没有变,他一直在追求那种触及人们内心深处的音乐。
做真实的自己
谁都无法否认,这是一个“看脸”的年代。有一张酷似陈晓东和罗志祥混合体的脸,这是很多“外貌协会”会员喜欢李健的一个重要原因。然而,李健并不这样认为,他觉得内在美才是最重要的。无论是西装还是休闲服,李健的身上都散发出一种儒雅的书生气。即使到了不惑之年,李健仍是歌迷眼中的一块“老鲜肉”。与其说歌迷喜欢他的外表,不如说是被他的歌所吸引。他的歌不仅被年轻人传唱,就连“歌后”王菲也极力推捧。2010年春晚,王菲翻唱了他首张个人专辑中的《传奇》,这首歌使他迅速蹿红。然而,此时的李健并没有乘胜追击,而是平静地坐下来,专心写歌。他努力让自己不要活在娱乐圈,尽量减少与网络发生关系。他不用微信,重回纸质世界,在小世界里享受音乐带来的快乐。
不久前,湖南卫视的《我是歌手》第三季热播,人们义看到了那个儒雅的李健。对听惯了高音和嘶吼的观众来说,李健的音乐仿佛一股清新之泉,浇灌着心灵。这样的表达方式使他收获了“音乐诗人”和“灵魂歌手”之类的称号。然而,李健的歌也并非一味的平静。其间,李健翻唱了万晓利的《陀螺》,胜在戛然而止,又加入宣泄与呐喊,将一首憋闷压抑的作品演绎得淋漓尽致,一个起承转合的过程,震撼人心。音乐之外,李健的风格也非常多变,上一秒钟还是有品位的男神,下一秒钟就成了“憨豆先生”。他会一脸真挚地夹带科恩的《希望之书》上台,就在大家以为他要朗诵诗歌的时候,书却被垫在了身后;当主持人问他参加节目的初衷时,他却说“没有初衷,我只有高中”。
这就是李健,一个不张扬的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