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文婧
应当加快对央企的试点改革,重点解决央企的权力结构和选人用人问题,让企业主体不再虚位。
6月中下旬,中纪委分两批密集公布了15家央企的巡视结果。本轮被巡视的央企包括中石油、中海油、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国家电网、国电投、中国核建、中国电科、中国电子等大型央企。至6月17日,2015年中央巡视组第一轮专项巡视已分3批公布21家单位反馈情况,还有5家就全部公布完毕。
本轮巡视结果通报显示,被巡视的15家央企普遍被指出存在权力寻租、利益输送等问题。在巡视清单中,出现了许多此前中央巡视组未采用的新表述。例如,巡视组指出,中海油个别领导干部带头“吃里扒外”;中石油“选人用人风气不正,‘小圈子问题突出,存在违反回避原则‘近亲繁殖现象”;中移动少数领导人员“蚕食、围猎国有资产”等。严厉措辞背后,反映出央企腐败的哪些根本问题?如何有效治理央企腐败?
制度反腐专家李永忠指出,无论是巡视过的还是没巡视过的央企,无论巡视组在通报中如何措辞,央企存在的腐败问题普遍类似,多数都存在利益输送、权力寻租、选人用人上搞小圈子等现象。
李永忠认为,央企腐败根本上是由其“1+2”模式造成的。“1”,即主体虚位。“说央企是中央企业,那么中央在哪里?说是国有企业,国家在哪里?主体虚位的企业,是很难做好的。为什么民营企业能做好?为什么会出现王健林、马云、俞敏洪这样的民营企业家?是因为民企的主体是明确的,所以他们才能将民企既做大做强,又做好做优。”李永忠表示。
“2”则是央企出现腐败两大根本性原因,即权力结构和选人用人体制的弊端。央企、国企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三权高度重叠,缺乏监督和制衡。这令企业内部监督机构成为领导的附庸,形同虚设。“这么多央企落马的主要领导,几乎没有一个是央企纪委自己监督出来的,这不是纪委才干的无能,而是体制的悲哀。”李永忠指出。在选人用人体制上,央企跟党政机关一样都是采用等级授职制,由上级组织部门考察任命领导干部。任命制度之下,选人成功的几率是很低的。“一个权力结构,一个选人用人体制,两者决定了央企沦为‘唐僧肉很容易。即使有国家政策、资金的大力扶持,也只能让央企国企做大,却很难做好做优。”
李永忠认为,“1+2”模式之下,央企普遍存在权力监督失衡、选人用人失控,一言堂下的个人说了算,家长制下的搞小圈子,家人亲属搞相关产业、关联交易,搞利益输送、“吃里扒外”“近亲繁殖”等问题。“央企的问题首先就反映在选人用人上,因为越搞小圈子,以权谋私就越容易,唐僧肉吃起来就会越顺利。”
他指出,目前中央巡视组通过一两个月时间的专项巡视,发现了央企存在的大量权钱交易方面的腐败问题,值得肯定。但是,由于央企权力结构和选人用人机制的问题,决定了权钱交易的表象之下,还可能存在更多权权交易、权色交易(非物质化贿赂)行为。因此,巡视组需要把短期内发现的表象问题认真梳理,认真剖析,深层挖掘,报告中央。
从长远来看,解决央企腐败更重要的是从央企的权力治理结构入手,解决央企的主体虚位问题。如何解决主体虚位?李永忠认为,首先要让央企的党委和董事会合并,主要代表国家利益;其次,将总经理和公司行政部门合并,主要代表经理层的利益。“指望这部分人既代表国家利益,又代表职工利益,是不可能的,现在他们主要是代表自己的利益。”最后,将监事会、纪委、职代会和工会合并,主要代表职工利益。
他指出,在央企中如果三种不同利益,都有实实在在的主体来代表,那么央企就不会是—个主体虚位的“唐僧肉”了。不同利益之间就会既有博弈,也有妥协,决策、执行和监督权之间才能相互制衡。董事会承担决策。总经理组阁经理层并负责执行,既要按市场化方式选人用人,也需按市场价按质付酬,还应按市场风险承亏受罚,并接受董事会和监事会两大不同主体的监督。如此,央企不仅能做大做强,而且能做好做优。
李永忠认为,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试点的示范突破带动作用,这是这么多年来中央首次对试点如此强调。因此,他认为,应当加快对央企的试点改革,重点解决央企的权力结构和选人用人问题,让企业主体不再虚位。“央企毕竟是企业,是中国和平崛起的国家队。必须以生产为主,以效益为主。一些重灾区的央企必须坚决反腐。但查案不是目的,单纯查案,也解决不了央企现存的两大根本性弊端。重要的是加快央企改革,认真解决主体虚位的问题。”他说。
摘自财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