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

2015-05-29 03:56本刊评论员
中国经贸导刊 2015年15期
关键词:结构改革经济

本刊评论员

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一个经济形势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上指出,要充分认识我国发展仍具有巨大潜力、韧性和回旋余地,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保持定力,灵活施策,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加大定向调控力度,针对新情况新问题,用好多种政策工具,守住稳增长保就业增效益的基本盘。并特别强调了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列入各项工作首位,这是基于对经济发展形势的判断、新常态下经济下行压力的充分认识。从发布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也可以看出,在经济稳中放缓的大趋势下,困难和问题不断增多。一季度经济增速保持在7%,就业、物价等主要指标也保持在合理区间,说明经济总体平稳;但一季度进出口增速双双下滑,铁路货物发送量下降明显,前两个月用电量增速低等,显示出下行压力依然较大。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方面要求各方在稳增长上持续发力,努力完成全年经济预期目标;另一方面,又要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不能顾此失彼。

进入新常态,关于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如何看待处理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关系,还存在一些误区:有一种“GDP虚无论”,认为生产总值不再重要了;还有一种“换挡焦虑症”,认为原来的增长方式不灵了,又要治污治霾,又要发展速度,难以两全。因此,统一认识,落实行动,就显得非常重要。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据测算,要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十三五”时期全国经济增速保持一定的增长是基本要求。就2015年而言,GDP从上年的7.5%调整至7%左右,但城镇新增就业1000万人的目标没变。保持稳增长和调结构之间平衡实质就是要处理好短期和长期的经济发展问题。为保持就业和社会稳定,为给改革和结构调整创造一个稳定的环境,短期内经济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但同时为了经济和社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结构调整又要求改变过去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和低效率的发展模式,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短期增速,特别是在经济下行的过程中,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经济的过度下滑。因此,在经济换挡过程中,增速不再是惟一绩效指标,并不是单纯地降低速度,而是要通过降速来实现“优质增长”,也就是“经济换挡不失速”。

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平衡。

一是需要抓紧政策措施和相关项目落地,将一系列既利于稳增长又利于调结构的措施落实到位。从去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到近期国务院常务会议,都对经济发展、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作了部署。比如打造“双引擎”,推进“互联网+”,实施“中国制造2025”,推动中国装备“走出去”,“一带一路”战略等,都是稳增长、调结构的有力措施。关键是要让各项举措有效落地,进而形成促进经济稳定增长和结构优化升级的新动能。

二是需要全面深化改革,用足改革创新动力源,坚持以结构性改革推动结构调整。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制胜法宝。既要推动政府自我革命加码,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持续向纵深推进,通过进一步减少行政审批,破除制约市场活力和发展的各种束缚;又要同步推进财税、金融、价格、投融资等一系列改革,以形成叠加效应,释放改革红利。同时,开放也是改革,需要把开放之门开得更大,在积极参与国际合作竞争中拓展发展空间。

三是需要发挥好金融的核心作用。一方面,金融业要发挥好稳增长的重要作用,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更加注重松紧适度,实现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为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营造稳定的货币金融环境。另一方面,金融业要优化资源配置,改善和优化信贷结构,提高直接融资比重,降低社会融资成本,推动经济结构调整。

总之,处理好稳增长和调结构的关系,把握好二者的平衡,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的必然要求,是各项政策措施和改革举措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决定了下一步“政策工具箱”中的工具如何使用,调控的力度如何拿捏。

猜你喜欢
结构改革经济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当型结构与直到型结构的应用
物质结构规律归纳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
半包围结构
“改革”就是涨价吗?
汪曾祺专辑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