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M需要的改革

2015-05-29 18:26张成
智能制造 2015年5期
关键词:企业级层面个性化

张成,创客,产品及市场分析师。在 CAD和 PLM领域有近七年工作经验,并对IOT,机器视觉及 VR行业有强烈的兴趣爱好。毕业后一直供职于某 PLM公司,业余时间创立 3D打印机公司 ,并致力于DIY三维重构软件。作为开源软件和硬件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一直积极参加及建设当地的创客空间的活动中。(zebrajack@163.com,微信:Zebrajack)

PLM,是笔者从事了七年的领域,在互联网及智能硬件风起云涌的今天,也是时候梳理及反思在新形式下其有可能的发展方向。

一、产品的内涵在改变

思考一下:为什么是 MCAD厂商推动了PLM软件的发展?其实原因很简单,因为传统产品实际上 80%是机械部件,20%才是电子部件(含有嵌入式软件)。在加上离散制造业流程中,机械和电子(包括嵌入式开发)是由不同的厂商负责。也就是说这类研发状态是解耦合的。整个产业链常规的做法是通过大规模生产将单价降低,并且通过各类营销做出品牌知名度。

智能手机的大规模普及间接促进了各类芯片性能提,其成本也在稳步下降。这种情况下,嵌入式开发已经不再是高端工业产品的专属物。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家用电器,甚至玩具都接入了智能芯片,各种细分市场的智能硬件犹如星星之火。而这些现象促使了产品开发本身发生了一些变化。下面笔者从三个方面阐述其变化及 PLM可能发展的方向。

1.硬件∶软件 =5∶ 5

软件在产品里的作用越来越大。从两个层面上来看,一个是传统硬件的改造:比如利用传感器去精准控制和定位;通过传感器去实时搜集周边的各类数据来支撑后续的服务。另外一个层面是设计范式的转变:比如说从汽油及机械驱动的汽车到电池及软件驱动的汽车,还有各种复杂机构驱动的精密多轴加工到执行机构简单并用软件驱动的 3D打印机等。这两个层面都揭示软件成为制造业越来越重要的一部分。并且硬件和软件的人员构成会趋向平分。

传统的 PLM其实是在上世纪以机械设计为主导而设计的,所以其系统工程并不是很复杂,其研发协同更多是以机械工程师协同为主的系统集成。既然我们认为软件工程师不断地加入是趋势的话,那他们的研发数据和流程将如何得到满足,他们将如何与硬件工程师协同?目前绝大部分的 PLM厂商并没有将软件数据深度整合到位。

这其中,PTC通过并购 integrity产品获取软件代码的全生命周期管理。但是代码 /固件管理应该如何融入进硬件的研发,依然是个需要重塑的过程,这并不是通过简单地整合可以奏效的。而达索的 3D体验平台推出了系统工程模块,主打基于三维模型下的多学科仿真。但无论是 PTC还是达索的平台,都非常庞杂,非常适用于高精尖的产品。但对于各种利基市场下的智能硬件公司,我们并没有提供适配于这类公司发展的PDM/PLM。

2.硬件是入口,服务即产品

互联网的世界里,有很多服务是免费的。我们都知道这是为了圈用户,有了用户以后,我们有很多方法推出各种增值服务。当互联网人把“挂羊头卖狗肉”当作常态的时候,这套模式也慢慢影响到硬件的商务逻辑。笔者不是鼓吹硬件免费的激进分子,但硬件本身越来越没有区分度已经是共识。当消费者对各种堆积硬件的营销无感后,软件以及服务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但如何提供高效服务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围绕不同产品可能产生的服务形态有很多。比如传统汽车行业,会有备件管理以及 4S店的管理;就算是一个小的智能硬件,用户也是希望利用云计算满足自身的个性化需求,提供持续不断的优质服务。传统的模式是卖完就byebye,但显然卖完是客户关系的开始更加有想象空间。

服务包括很多层面,如订单管理、售后服务和备件管理等。这些服务以前由分散的各类中小型软件解决。“服务即产品”的理念越来越重要,但是当前的 PLM并不支持和提供此类一体化的功能。假如说传统企业级软件只是为了提高内部效率的话,那当前社会化社交的浪潮使得无论是研发还是生产都变得更加可控。PLM也应当需要联接外部的声音,至于如何将外部信息整合进研发流程,如何将服务本身的流程整合得更加顺畅,是软件供应商,也是产品公司需要共同考虑得。

3.个性化

大家在热议工业 4.0的时候,实际上是希望能快速达到个性化生产的目标。在市场层面上,阿里巴巴已经提出了C2B。但是 C2B本身并不能代表个性化生产,更多是数据预测性分析加团购的思路。并没有将每个人个性化的需求释放出来。在国内,其实已经有公司开始尝试个性化生产。比如家居定制的尚品宅配和服装行业的红领定制。这里面大家都认同大数据和个性化中提炼出来的模块化是关键中的关键。看看红领集团高层的说法:要建成大数据系统,硬件显然不是最重要的东西,首要因素就是要有海量技术数据。工业化生产满足个性化需求的核心问题在于解决手工打版,也就是输入身体尺寸数据后,CAD会自动匹配最适合体型版型。而CAD打版过程中,根据测算,1个数据的变化会引起 9666个数据的同步变化,比如肩宽一公分,相应身体其他部位都会发生变化,有很强的衔接关系,也正如此才能保证衣服贴身合体。

同时红领集团在执行层面上也进行了调整:首先是这套大数据系统,解决了制版问题,但大数据制版解决后还不够,接下来是如何把版实现。如果不是生产定制产品,工业化流水线作业很简单,因为所有产品基本都是相同的,流程和环节都很容易标准化,但定制产品是根据每个人身体数据制作的,流水线上的每件都是不同的,如何实现标准化?这就需要对生产线进行重新调整。

关于个性化,不同类型的产品需求有非常大的差异。对于 PLM软件供应商来说,必须下沉到每个垂直行业,为每个垂直行业提供模块化设计的方法论,同时在工艺层面,也需要提供更加灵活易配置的工具。当然需要强调的是:假如个性化需要通过大数据来驱动的话,这些行业数据依然是每个公司需要极力去搜集的,并且获取匹配的数据模型也是个极大的挑战。

二、ROI、复杂度和成本

当前的 PLM实施非常庞杂。对客户来说,还没有看到成果的时候,就必须提前预支各类软件费用和顾问费用。但越来越流行起来的云计算为大型软件的交付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云交付的优点是投资回报比高;对大企业来说,云计算能在 IT运营层面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那基于云计算的 PLM应该具有哪些特点呢?笔者认为有三点:强大的软件架构;功能模块化;开放的社区和活跃的开发者。

三、消费互联网化

企业级软件虽然贵为高科技行业,但实际上它又是信息产业的传统势力。因为产品的运作模式和大部分传统行业的产品买卖并没有特别差异:一样有买卖信息不对称,服务信息不畅通,也有所谓的中介和关系在吃利润。除此以外,传统软件研发和客户需求并不是实时同步,客户需要漫长时间的等待,才能等到一次软件公司铺天盖地的新功能营销。但是当云计算和社交化成为了主流,产品的交付和营销有了新的玩法,显然这些玩法更高效,也更廉价。

除了以上两点以外,其中还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便是消费化的互联网体验。新一代的工程师,习惯了各类简单易用的互联网/移动互联网软件,不顾交互而且复杂粗暴的企业级软件显然是不得人心。事实上,企业级软件的体验已经在慢慢变化中,比如美国的企业级软件公司salesforce、zendesk、zenefits和netsuite等。他们普遍的特征是 SaaS交付,移动版和网页端的体验都极好,按需收费。

PLM应该如何演化成更加易用并不是个简单的命题。因为它不像其他的企业级软件,关乎的是轻量业务数据和复杂的业务流程。对 PLM来说,重数据和深度集成设计工具的特征使得它并不是很容易 SaaS化。但是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有了可行的解决方案:比如说,将设计工具和 PLM同时搬到云端。当然并不是简单地将设计工具虚拟化,还需要充分利用云端的海量计算能力做到弹性分发和存储。

我们的市场和客户在变化,我们的底层技术在改进。是时候考虑 PLM应该如何更快更好地为客户带来价值。当然研发管理工具并不是万能的,归根降低还是产品本身。endprint

猜你喜欢
企业级层面个性化
企业级BOM数据管理概要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基于慕课网的“企业级应用开发”课堂教学改革探索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企业级信息系统应用级灾备建设与应用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级BIM应用策划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