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勇
开拓创新 锐意进取 奋力做好
新常态下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
文■国家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张 勇
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两会”,以及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分析新常态下资源环境新形势,研究部署2015年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狠抓落实,切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一、切实认清形势,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2014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各地区、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国发展改革(经信)系统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扎实推进,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按照中央部署,国家发改委会同有关部门研究起草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文件已经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近日即将印发。开展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思路研究,启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二是强力推进节能减排。研究提出并报请国办印发《2014—2015年节能减排低碳发展行动方案》,通过强化目标责任、加强政策引导、实施重点工程、推动技术进步,全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4.8%,二氧化硫、化学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总量分别减少3.4%、2.47%、2.9%、6.7%,成为新常态下的新亮点。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化园区循环化改造、“城市矿产”等循环经济试点示范,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推进资源综合利用“双百”工程,推动秸秆综合利用,大力开展墙体材料革新,资源产出率进一步提高。四是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快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治理大气、水、重金属污染等突出环境问题,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制定《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率先突破工作方案》,推动车油路统筹综合治理机动车污染。各地区、各部门环资工作也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成效。
去年,在各地区和相关部门共同努力下,大家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要全面分析、深刻理解我国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
(一)生态文明建设地位更加突出
党的十八大做出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十八届三中全会要求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十八届四中全会要求加快建立有效约束开发行为和促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的生态文明法律制度。今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审议《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时指出,生态文明建设事关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协同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抓紧抓好。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也对环资工作作出明确部署,要求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攻坚战。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决策部署,使环资工作摆在了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我们要认真履责,积极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切实把中央“五位一体”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经济发展新常态为环资工作注入了新动力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换挡,发展方式进一步向集约型转变,产业结构向中高端水平迈进。过去的一年,我国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活力不断释放,化解钢铁、水泥等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取得积极进展,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增速放缓,结构调整出现积极变化,发展质量不断提高。去年节能减排之所以能取得“十二五”以来最大成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发挥了关键作用。可以说,经济步入新常态为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预定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提供了良好机遇,我们要因势利导、顺势而为,推动环资工作取得新进展。
(三)资源环境问题仍然是制约我国发展的硬约束
资源环境问题是我国发展的软肋、短板,这对环资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一是资源约束趋紧。我国资源禀赋并不优越,石油、天然气、耕地、淡水等资源人均占有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随着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人民生活稳步提高,消费结构升级换代,资源消耗呈刚性增长。二是利用方式粗放。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不仅远高于发达国家,也高于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大国。水资源产出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0%多,土地城镇化速度快于人口城镇化速度。三是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大气、水、土壤等污染严重,资源无序开采造成生态系统破坏,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突出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扎实做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各项工作,破解资源环境瓶颈制约。
(四)环资工作本身面临着新挑战
当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一些地方容易在稳增长的情况下忽视和减弱节能减排工作力度。煤炭、原油、铁矿石等大宗商品价格大幅下跌,财政收入、企业效益增速放缓,也容易造成企业节能改造、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降低;随着管理方式转变,一些老办法已经不管用、或者不能用,新的办法还不成熟或在“立”的过程之中,有的还不会用、用不好;一些地方满足已有成绩,有歇歇脚、喘口气的想法。这些新情况、新问题对环资工作带来了新挑战。
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加强环资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进一步增强政治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顺应大势,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二、明确目标任务,扎实做好2015年工作
2015年的环资工作,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按照全国发展改革工作会议的总体安排,加快推进职能转变、制度创新和模式探索,密切关注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确保实现“十二五”节能减排约束性目标,认真谋划好“十三五”重大政策,推动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和节能减排综合协调
生态文明建设是重大的战略任务,是环资工作的主题主线,要抓紧抓好。一是认真抓好《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的宣传贯彻。尽快提出《意见》的部门分工,报经党中央、国务院同意后印发。研究制定加强资源环境生态红线管控指导意见,切实守住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加大《意见》宣传力度,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二是办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重在制度创新、模式探索,而不是弄盆景、搞政策洼地,关键是要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发挥对全国的辐射带动作用。要跟踪分析第一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进展,总结有效模式和制度创新亮点,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尽快启动第二批先行示范区建设工作。三是加强节能减排综合协调。密切关注节能减排工作进展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出现的问题。抓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在实践中注意总结工作经验。全国发展改革系统要把宣传、贯彻、落实好《意见》作为今年工作重中之重,积极协助党委政府做好各项工作,确保任务落地。
(二)强力推进节能降耗
实现节能减排目标是今年的硬任务,既是中心、也是底线,必须确保完成。特别要强调,各地的目光不能只盯在完成目标上,而要将其作为倒逼发展方式加快转变、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解除群众“心肺”之患的重要抓手,持之以恒地加以推进。一是实施节能重点工程。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带动社会投入,加快实施重点工程。继续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做好高效电机和节能新能源汽车推广工作。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和能效领跑者制度。二是加强形势分析。按月发布节能目标完成情况晴雨表并加大宣传力度,及时发现苗头性问题,做好应对复杂情况政策储备。对进度滞后、形势严峻的地区适时开展专项督察和推动。三是做好节能评估审查。完善能评审查程序,积极推进网上在线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督检查,推动全国能评项目联网运行。以大气污染十大严重城市为重点,扎实推进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工作。四是强化目标责任。开展2014年度节能和控制能源消费总量现场评价考核,把考核变成帮助地方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公告考核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各地要组织好地市级政府和万家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考核,落实奖惩措施。五是完善法规标准。研究修订能评审查管理办法、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办法、能效标识管理办法,出台节能监察办法。发布50项左右节能国家标准和重点节能低碳技术目录。
(三)推动循环经济做大做强
发展循环经济是解决资源环境约束的治本之策,我们要多措并举,深挖潜力。一是做好工作统筹。加快研究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意见》,将近年来试点经验上升到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强化政策引导。加强循环经济统筹规划,发布年度循环经济推进计划。各地要抓住本地区循环经济发展重点做好统筹谋划,不求面面俱到,但要取得重点突破。二是深入推进试点示范。支持60个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县)建设,支持25个园区实施循环化改造、17个城市建设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设施、5个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做好循环经济典型模式推广。三是推进“双百工程”建设。继续抓好煤矸石、粉煤灰、脱硫石膏等大宗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修订资源综合利用技术政策大纲。切实抓好秸秆综合利用,确保2015年全国秸秆综合利用率超过80%,京津冀及周边等重点地区利用率达到85%以上。四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研究提出落实节水优先战略的意见,出台加快高耗水行业节水改造和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政策措施,大力推进再生水、雨水、矿井水、苦咸水等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探索推行合同水资源管理。
(四)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
必须下大力气尽快治理大气、水、土壤等污染,努力改善环境质量。一是加快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推进污水处理厂升级改造、污泥处理处置和配套管网建设,推动垃圾焚烧处理,努力实现规划中明确的污水垃圾处理目标,城市污水和垃圾处理率达到90%以上。二是加大大气污染治理力度。加快燃煤机组脱硫脱硝除尘、钢铁烧结机脱硫、水泥生产线脱硝等改造,新增二氧化硫减排能力60万吨,氮氧化物减排能力100万吨。加快淘汰黄标车,推动油品质量升级。示范推广煤电超高能效、超低排放行动计划。三是推行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在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和园区两个层面开展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试点工作,探索解决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完善配套政策。四是抓好清洁生产。加大电力、钢铁、水泥、有色等行业的清洁生产推行力度,强化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示范工程,从源头削减污染。将清洁生产审核结果用于产业结构调整、产能重组等。五是突出重点地区。制定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推动建立京津冀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协作机制、生态环境保护资金多元化筹措机制,推动生态环境率先突破。抓好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推进重点地区历史遗留重金属污染治理。加大丹江口库区及南水北调中线、黄河中上游等水污染治理力度。
(五)大力发展节能环保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既利当前稳增长,又利长远调结构,还为解决资源环境问题提供坚实的产业基础和技术支撑。要加大支持力度,打造新的支柱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加快实施生态环保重点工程。去年和今年通过加大投入、引导社会资金投入,已累计投资9200多亿元开展国土生态整治、大气污染防治和清洁水工程。各地要督促项目主体加快前期工作,尽快完善审批核准要件。鼓励技术审查、评估机构提前介入,主动沟通,加快评估论证。建立审批核准“快速通道”,主动服务,优化程序,尽量缩短审核周期。二是持续挖掘市场潜力。各地要组织重点用能排放单位开展能效排放水平对标、节能环保诊断等,挖掘企业节能潜力,合理安排“十三五”任务。发布一批能效领跑者名录和能效指标,使有关企业单位赶有方向、学有目标。三是加大先进技术推广力度。节能环保市场涌现出许多新技术,要通过推介会、现场会等加大推广力度。结合一带一路、对外援助等,推动节能环保产业“走出去”。研究支持先进技术推广的财政、金融等政策,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四是大力支持节能环保产业示范基地建设。
(六)深入开展全民行动
研究促进绿色消费的措施,推动形成勤俭节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深入开展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做好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表彰工作,加强资源环境国情教育,以生态文明建设、循环经济等为重点,紧密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效果良好的宣传活动,形成有力的舆论引导。各地要宣传“十二五”节能减排取得的成效及采取的政策措施,增强治理环境问题的信心,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以“节能有道、节俭养德”为主题,组织开展第25届全国节能宣传周活动。
三、奋发有为,狠抓落实
2015年是“十二五”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三五”的关键一年,全年的工作承前启后,任务重、要求高。
(一)加强重大问题研究,谋划好“十三五”
明年,“十三五”重大规划都要陆续出台,今年要先期抓好各领域重大目标、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项目等问题研究,为编制规划打好基础。初步设想,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节能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规划、环境基础设施建设规划、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等,这些规划的目标要与地方做好衔接沟通,充分体现各地的发展阶段、资源环境禀赋、功能定位要求;政策措施要注意总结地方的经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针对性、有效性;重大工程和项目要解决关键问题,切实发挥工程项目的带动作用。开展经济绿色化水平评价研究,形成对地方转型升级的正确导向。要为“十三五”规划纲要编制出谋划策,使生态文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等工作得到充分体现。
(二)围绕转变政府职能,切实推进简政放权
今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印发了推动机关定位转型学习讨论活动方案,对机关转型提出了明确要求。发展改革系统要进一步转变管理理念、管理职能、管理方式、管理作风,提升认识、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能力和本领。要继续清理和取消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按照取消和下放的投资项目审批核准目录,将节能评估审查同步下放。目前,国家发改委还正在对规范性文件进行清理,能够废止的全部废止,能够合并的尽量合并,确需保留的要说明理由,最大限度减少对市场的干预,给市场松绑,释放市场活力。我们要把更多的精力用在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上,用在全局和战略问题研究上,用在解决重大难点、关键问题上,用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上。在下放权力时,要加强中央地方互动,责任要同时下放,能力要同时培养,做到无缝衔接,确保各地接得住、用得好。
(三)加强项目管理,切实提高投资效益
实施重点工程、推动技术进步是节能减排的重要手段,是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重要工程技术措施。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将继续支持节能、循环经济、资源节约、重大环境治理、城镇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项目。在去年试点的基础上,今年除极少数资金由国家发改委安排到具体项目外,绝大多数资金打捆下达到地方。国家发改委对项目范围、补助比例等提出要求,地方确定具体项目,发挥中央和地方的积极性、主动性。通知已于3月中旬下发地方,各地要做好项目组织,按时报送进展情况,开展实施情况监督检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为稳定投资增长做贡献,确保资金使用安全,确保工程实施效果。
(四)加强系统联动,形成整体合力
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更紧密地结合,国家的政策需要地方去落实,制定政策措施也离不开地方的实践和凝练,许多地方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式也具有相似性。这需要加强部门协动、上下互动、系统联动,切实形成工作合力,增强政策实效。地方发改委、经信委贴近基层、熟悉企业,对形势的变化最敏感,各省要按季度做好形势分析,把问题及时上报,为决策提供坚实基础。要加强信息沟通,及时上报本地区的成功经验,国家发改委将印发供各地学习借鉴。要支持地方开展实践探索,国家组织的试点示范要向有基础的地方倾斜。各级发展改革部门要加强与兄弟部门的沟通协作,从大局、长远出发,多商量、多沟通,形成工作合力。
(五)加强队伍建设,增强工作能力
队伍的素质、作风和精神状态直接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不仅要抓好业务,还要把带好队伍牢牢抓在手中。首先是打造良好的工作作风。要坚持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深入基层和群众了解情况、听取意见、解决问题。要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办事效率,既要坚持按规矩办事,又要换位思考,积极帮助地方解决困难问题。其次是提高业务素质。要提高法律素养,推进依法行政,做决策、定制度、办事情、搞改革都要于法有据,重大问题要进行合法性审查。要加强业务知识学习,强化培训教育,为干部学习创造机会和条件,提高干部能力。三是守住廉政底线。今年2月11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并连线到各地发展改革委,徐绍史主任、刘晓滨组长作了重要讲话,发展改革系统要深刻领会、狠抓落实。各级领导干部要严格落实“两个责任”,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落实、同检查、同考核,完善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确保廉政不出问题。
环资工作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意义深远,责任重大,功在当代,利在千秋。面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我们要认真履职尽责,切实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全力以赴地做好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各项工作,确保实现节能减排目标任务,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