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茂成等
随着毒奶粉、苏丹红等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受到了国家和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社会急切需要大量高素质的食品安全专业人才。自2002年教育部批准新设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专业以来,开设该专业的院校迅速增加。此外,不断有医学院校也开设此专业。本文从专业特色、课程设置、教学手段、能力培养等方面进行讨论,为医学院校办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提供思路。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医学院校反思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是关系民生问题的重要专业,对于促进食品与农业的发展、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满足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需要、促进食品国际贸易等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近些年来,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社会对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加,因此很多高校开设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除了传统的农业和工业类院校,开设该专业的医学院校也随之增加。目前,福建医科大学、安徽医科大学、成都中医药大学、辽宁医学院、潍坊医学院等医学院校均开设有此专业。2012年,吉林医药学院依托具有悠久办学历史的预防医学专业,开始招收第一届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本科生。在该专业的建设过程中,笔者思考和总结了一些办学经验,故撰写此文与同行分享,从而为医学院校建设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提供新的思路和建议。
一、把握医学特色的度
很多医学院校都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特色定位于医学特色,然而在专业特色的定位上不应过分的突出“医学”,而是应该寻找医学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之间的联系,利用医学优势资源服务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建设。如果过度突出医学特色,将抹杀专业的本质特征,那么将使专业的特色不伦不类,变得医非医、食非食。
预防医学是和医学检验是医学院校的传统专业,是与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联系最为密切的两个专业。因此,特色的建立也要依托这些相关专业。例如,借助预防医学专业,打造营养卫生与功能食品的特色;利用医学检验专业,突出食品理化检测与微生物检验的特色。
二、课程的合理设置
保证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科基础课和专业主干课的科目设置和学时配置。食品化学、食品工艺学和食品微生物是必须开设的学科基础课,不应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依托医学优势,开设人体生理学概论,有助于学生对食品营养学习的学习。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和食品毒理学等专业主干课的设置,则不应完全照搬预防医学专业,要结合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需要进行修订。此外,根据毕业生可能的就业去向,开设“食品市场营销”专业选修课等。
此外,实验课程设置要紧跟时代步伐,如增设“食品掺假鉴别检验”,如包括吊白块、三聚氰胺等检测;功能性食品评价实验,包括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实验等。
三、教学技术手段的运用
学习和借鉴在医学教育中成功应用的先进教学理念和方法。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应用最为广泛。PBL不同于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不是以教师为中心,而是一种典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它的本质特征是,教师作为学习的引导者,设计可持续探讨和研究的系列问题,学生借助多种教学资源进行自我学习,然后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达到了解事实、明确概念、熟悉原理、掌握规律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和推理方法,从而提高学生自学、团队协作和沟通交流等能力。另外,CBT
(Case-Based Teaching)教学法和TBL(Tea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医学教育中也较为常见。
因此,研究医学教育中的先进教学方法,并且尝试和合理地应用到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教学中,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培养终身学习能力,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与效果。
四、注重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实践创新能力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应具备的重要能力,反映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培养过程中,要重视对该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实验课中,尽量让学生参与到完整的实验设计中,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来选择、对比现有的实验方法并从中确立最优的实验方案,从而克服传统实验课中照本宣科的实验模式;增加实验学时,做好实验技能的考核;设立导师制的大学生科研小组,鼓励和资助大学生开展自主科研创新项目,开阔大学生科研视野、培养学生端正的科研态度和学术技能;聘请相关企事业单位的技术骨干兼职任教,做到理论知识联系实践。总之,要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由此为学生就业和继续深造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五、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和反馈
建立健全的评价和反馈制度,是办好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部分。只有及时掌握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效果,才能发现存在的不足和差距,寻找产生的原因,提出具体解决方案,从而完善专业培养方案,不断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例如,定期开展教师(包括企事业兼职教师)和学生进行座谈,消除学生顾虑,鼓励学生畅所欲言,从而共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定期开展匿名的学生调查问卷,咨询学生对课程设置、教学方法、师资配备等方面的看法和建议;开通专业负责人邮箱,方便师生交流与沟通,及时回复学生诉求和建议,促进办学水平的提高。总之,师生要严肃认真找不足,齐心协力促发展。
六、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拓宽就业渠道
实习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学生将理论联系实际的最重要一环,同时也关系到学生就业观的建立和就业质量。实习基地的建设要注重食品行业的广泛性,尽量多涵盖食品企业类别和不同食品监管部门,例如食品企业类别有乳制品、粮油、焙烤、酿酒、糖果、调味品等;食品监管部门有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食品流通监管部门等。尽量让学生在不同的食品行业和不同的监管部门进行实习,有助于学生提前了解行业动态,发现就业兴趣方向,巩固对课堂中学习到的HACCP、ISO22000等管理体系的认识,熟悉先进的食品安全管理规范和管理理念,提高食品检测技能和食品安全管理能力,从而拓宽学生就业渠道。
参考文献:
[1]郭玉婷,刘涛,康福信.深化高等医学教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思考[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41-42.
[2]夏文颖,顾兵,黄珮珺等.案例式教学在我国医学教育中的应用进展[J].西北医学教育,2011,19(5):923-925.
[3]王彬,闵苏.浅谈TBL教学在医学教育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2,(4):112-113.
[4]凌去非,李义,黄鹤忠等.综合性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0):19005-19007.